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现四个交融,让语用教学更有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现四个交融,让语用教学更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用”标准的提出,褪去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浮华之魅,让我们重新捡拾起语文教学的本真,促使阅读教学真正回归到语文本体性范畴。因此本文提出内容形式巧妙连接,实现意蕴与语言的交融;体悟倾吐彼此协同,实现“入心”与“出口”的交融;感知练笔一脉相承,实现读文与学话的交融;点拨探究相得益彰,实现导学与自悟的交融,从而让语用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

内容形式 体悟倾吐 感知练笔 语用教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语用”标准的提出,褪去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浮华之魅,让我们重新捡拾起语文教学的本真,促使阅读教学真正回归到语文本体性范畴。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语用训练走向纯正呢?

一、内容形式巧妙连接,实现意蕴与语言的交融

文本之意是指文本的内容与作者蕴藏于文本中的情愫与意蕴;而文本之言则指向于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创作技巧。语文是关乎语言的学科,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本之意,更要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和作者的创作策略,实现言意的有效融合。

以《春联》第一自然段为例,从“意”上来看,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春联内容;而从“言”上来看,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其间以“有的”句式相连,每种内容都选择了典型的对联例子。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语段,体会语段大意,并找出整个语段中总写语句;其次,将总写语段单列呈现,并与原段内容进行比对,发现总写句虽然也涉及了春联内容,但却无法让读者真正感受春联所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春联内容与例子春联,让学生解释大意、描述画面的过程形成对春联内容具体感知;最后回归整体,学生再度辨析总写语段与文本段落在结构设置上形成的表达差异,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语境进行及时地仿照练说。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段的内容知识,体悟了春联内容的丰富,更穿越内容藩篱,促进了学生对作者言语表达运用技巧的领悟,实现言意的兼得。

二、体悟倾吐彼此协同,实现“入心”与“出口”的交融

完善的阅读活动,是由入心与出口两个方面构建的。所谓“入心”,就是将全部的身心进入内在文本世界中,感悟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韵,习得表达策略;而“出口”就是将自己在文本体悟的成果在彼此交流中展现出来。与日常阅读状态截然不同的是,教学场景下的阅读不仅要将学生领进去,也要让学生表出来,实现“入乎其心”“出乎其口”的交融。

如《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剧本通过公仪休赞美鱼、盼望鱼、拒收鱼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公仪休的遵守纪法、清正廉明的精神。这样的理解对于教师自然不在话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的细节出发,探寻文本语言的内涵,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思考“公仪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一对话的主题下,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有的从“好久没有吃鱼”看出作为宰相的公仪休从来不取意外之财;有的从“有鱼吃就心满意足”体会到公仪休从不贪图享受,把吃鱼这样的要求当成心愿……

在如此表达中,学生不仅有了对文本资源的丰富认知,更为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奠定了基础,促发了学生思想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了学生思想认知质的飞跃。

三、感知练笔一脉相承,实现读文与学话的交融

读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形式,体悟言语运用精妙;而在此基础上的学话,就是要借鉴范文的语言形式,借以实践表达。因此在读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地渗透、巧妙地穿插、针对性地强化,将学话表达落在实处,让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实践操作中体悟言语表达方式,提升技巧,获取丰富的言语表达经验。

如在教学《小池》这首小诗时,教师紧扣诗歌中“撑”“偷采”等词语人物动词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可爱。紧扣人物的动作进行想象,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获取了丰富的体味成果,但教学不能止步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展现儿童动作的插图,要求学生围绕着“撑”“偷采”为蓝本,对人物的细节作进一步地细化。

有了对人物基本形象的认知,学生的学话练笔就有了明晰的方向。学生在想象补充下,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动作,也涉及了包括语言、神态、心理等在内的语言内容,既丰富了对诗歌中孩童形象地再度认知,也历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学生在阅读吸收与学话倾吐的相互交融中,促进了内在的言语实践能力。

四、点拨探究相得益彰,实现导学与自悟的交融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强化对阅读教学对学生认知的点拨与引导之外,更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悟空间。但在实践中,没有导学的过度自主让学生的体悟留在原地,无法提升;而没有自主的过度点拨,也会让学生形成养尊处优的陋习。因此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活动,将传授与悦纳、示范与实践、点拨与发现等过程巧妙地融合起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保障最佳的阅读效果。

如《泉城》第一自然段中整体描写泉水时就采用了“实写+虚写”的对比句式,在教学这一特殊言语结构时,教师就采用“导”“悟”结合的策略。首先,教师运用三个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了泉水的哪些方面?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描写了泉水的特点?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此导学,让学生在深入文本语言真情诵读、潜心会文、探幽析微,从而促发学生自主体悟到:作者主要描写了泉水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作者先是具体地描述泉水泉水与形态的内容,然后借助想象,呈现出由实到虚的过程。

总而言之,语用教学是语文教学本位的教学理念,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以上的四个交融中,摈弃传统阅读教学中的繁杂,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语文本体教学中,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杜向阳.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J】. 吉林教育,2009(11)

【2】姚丹. 实现三个转换,将语用教学落到实处【J】. 小学语文教学,2014(32)

【3】孙爱霞. 对拓宽语用教学视野的认识与尝试【J】. 小学语文教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