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研究和预防措施的相关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研究和预防措施的相关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褥期感染是指分娩以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引起局部或者全身出现炎症的变化[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宫体压痛等,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是产妇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3]。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以及孕产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笔者认为,注意加强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是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本依据[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源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4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出现产褥期感染;年龄21~40岁,平均(30.23±10.22)岁;初产妇166例,经产妇234例;孕周38~40周,平均(39.02±1.22)周。

1.2 诊断标准

参考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教材中的关于产褥感染的诊断标准[2],按照病历中所记载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等方面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具体内容为:患者出现发热、疼痛以及恶露异常三大不良症状,局部伤口出现红肿、伤口裂开以及压痛等体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病原体培养呈阳性。

1.3 方法

对400例产妇进行调查、统计,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表,表格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等[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

400例中27例发生产褥期感染,发病率为6.75%(27/400)。25例产褥感染患者经及时的治疗痊愈出院,2例发生严重的盆腔感染,形成脓肿,转至上级医院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2.2 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27例产褥期感染患者中,会阴切口12例(占44.44%)、阴道7例(占25.93%)、子宫内膜6例(占22.22%)及盆腔结缔组织2例(占7.41%)。

2.3 产褥期感染单因素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有产前贫血患者数128例,其中感染组29例,非感染组99例;无产前贫血患者数272例,其中感染组22例,非感染组250例,χ2=3.338,P

2.4 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1。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

3 讨论

产褥期感染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或者产褥期生殖道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感染而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炎症[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1%~8%,本研究中400例产妇中27例发生产褥期感染,产褥感染发病率为6.75%。产褥期感染是产妇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7]。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一般为因生产而损伤元气、加之失血伤津、从而致使胞脉空虚,进而使得邪毒乘虚直侵胞宫,邪正交争,故见发热恶寒,甚则寒战高热。西医临床检查也表明,患者发病期间体温一般在39℃以上,严重感染患者,可能会超过40℃。产褥期感染对产妇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若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产妇死亡。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依据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症预防。本文主要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等。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产科临床上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以及难产往往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褥期感染一般又是感染以及难产的一种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以及电解质紊乱,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已经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轻症患者在而言,一般在使用有效、大剂量的抗生素之后,较短时间内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地改善或者痊愈。此外,还应该尽量地将宫内残留物以及感染性病灶加以清除,将抗生素用于感染产妇的治疗时,首先应该做药敏性试验。相关研究表明,为了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P

综上所述,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10-13],从而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 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