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护理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护理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患者13例,均行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进行栓塞治疗,做好围术期护理,观察手术前后护理效果。结果:1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关键词 介入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患者13例,均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年龄23~38岁,平均(29.3±5.4)岁,初产妇2例,经产妇1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大出血2例,剖宫产后大出血1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出6例,子宫内膜癌出血4例。血量1500~2800mL,且伴有不同程度休克。13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输血、补液等抢救治疗无效行介入治疗。

方法:①栓塞前准备:开通静脉通道,以快速补液、输液,纠正休克。②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右侧腹股沟韧带下5mm处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导管鞘常规置入,用5F导管对同侧髂内动脉插管及对侧同步行盆腔DSA,确定出血部位、出血动脉分支,按造影结果,快速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或者髂内动脉前干插管,在固定导管中注入栓塞剂,行IIAE或UAE,然后行DSA造影显示栓塞成功,术后观察30min,如阴道无出血,且血压稳定,则拔管后可加压包扎穿刺点。③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平卧13~24h,右下肢制动6h,仔细观察穿刺处是否出现血肿、渗血,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是否正常,还有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及时纠正贫血、休克,保留导尿,据医嘱采用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

术前护理:产科重度出血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病情重,患者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开展有效沟通,通过介绍病情、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等,打消患者心中疑虑,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生命体征,以右侧腹股沟为中心、直径20cm,作为备皮范围,也包括会。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其血压、脉搏与呼吸,每隔30min 1次,各项指标稳定后,改1h 1次,观察4次后可改2h 1次。使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h后,右下肢制动1d,并保证穿刺处的清洁。同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渗血出现。术后,注意观察阴道是否出血,若流血,观察流血的颜色、流血量及性状。术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并观察肢体是否出现麻木、疼痛和苍白等明显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则应立即上报医生处理。②基础护理:术后嘱咐患者卧床1d,并帮助患者进食、排便;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加强营养。术后6h后,如无呕吐、恶心等,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饮水量控制在>2000mL/d,可减少肝肾的损伤及造影剂的排泄。同时,注意病房卫生,预防褥疮;保留导尿1d,确保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尿量,1d后可拔出导尿管。③并发症的护理:一是发热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38.5℃,可给予药物降温,行补液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加强皮肤护理;二是疼痛护理,术后多数患者下腹疼痛,护理时正确评估疼痛,给予镇痛药物或采用音乐疗法、松弛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轻其疼痛感;三是神经损伤,如髂内动脉完全闭塞,便会引起神经缺血性损害,产生下肢麻木、瘫痪及Brown-Sequard综合征,护理时应安抚患者,嘱咐其适当活动,并按摩患侧肢体。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治疗效果:13例患者均行髂内动脉造影,均见造影剂外溢。髂内动脉栓塞6例,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用时52min,术后阴道出血停止。

并发症情况:术后7例出现轻度发热,持续2~4d,4例患者轻度臀部疼痛,持续3~5d。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无穿刺点出血、血肿状况,且足背动脉搏动、双下肢活动正常,术后1d轻微活动,1~2周后均痊愈,有效率100%,见表1。

讨论

在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方面,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子宫切除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前者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手术失败率>50%,而后者虽可止血,但代价为患者丧失生育功能及器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而自介入治疗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以来,手术成功率90%~100%。

本研究纳入的13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由于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创伤小、用时短,可迅速止血,无重大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为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但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应做好围术期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提高手术与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