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就业竞争力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就业竞争力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Newly Foun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Xie Anguo

(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更加紧迫艰巨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只有构建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mand for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facing a more urgent arduous task about optimiz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Only constructing employment-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improving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can we cultivate competitive and innovative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and realize fast development for schools.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graduate college;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65-02

0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途径等要素。[1]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研究的重点。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1.1 新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中国近年来在地级市范围内,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或单个专科学校、或专科学校与中专层次学校合并升格而建立的、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现在的普通高校大致可分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高校、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学院三种基本类型。[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属于“中间阶层”,面临两大转型:一是专科向本科的转型,二是单科向多科的转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后生态环境非常严峻,国家如没有明确的指引和具体的措施,会加重它们的生存危机,将来永远在“中间阶层”而不能成为“中坚阶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综合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都比较明确,高职学院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认识也比较统一,唯独对几百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

1.2 应用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约占普通本科高校的三分之一,它们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非常注重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宽厚的理论体系,他们的目标更多是成为科学家和企业研发人才。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普遍是面向基层,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这就涉及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把握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应围绕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服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在培养规格上,不是“精英”型,应为“大众”型,即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随着发展需要,适量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类型上,不是“研究型”和“技能型”,应为“应用型”,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3 地方性立足点和服务面决定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要积极了解和把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向,特别是要紧跟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规划。[2]学校要主动跟踪地方政府产业发展的思路,新专业的申报要“看顾客的需求来做饭”,地方迫切需要的,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实践证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中放弃地方性、应用性的特点,走传统精英化的发展道路,期望争得硕士点、博士点后再由“学院”升格至“大学”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不能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叫好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学生就业视角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办学目标、定位和理念不明确,教育资源短缺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适应不了专科向本科、单科向多科的转型,办学目标、定位和理念含糊不清,管理者没有很好地思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的定位问题,导致学生的竞争力不突出,在社会竞争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师资队伍转型问题突出,具有实践背景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缺乏,存在上课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在办学理念上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不太关注学生能力和个性,不注重学生差异化的培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去学习与成长。加之教育资源短缺,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直接制约了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2.2 专业设置、学习内容与现实脱节,培养方式陈旧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中,受访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有6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在接受采访的44家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因素。[3]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和专业没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设置,新专业的申报往往是“能力强就申报”、“有师资才申报”,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培养模式上要么在专科的培养方案上修修补补,或者直接照搬其他综合性大学已经成熟的方案,延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传统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也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导致毕业生缺乏应对社会挑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