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附着龈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81例患者, 均行附着龈重建术, 观察治疗4周及6个月后的角化黏膜宽度及其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6个月后复诊时, 口腔的卫生状况良好, 种植体均比较稳定, 探诊出血(BOP)位点百分比为24.1%。术后4周, 角化黏膜宽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 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附着龈重建;口腔种植;修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016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attached gingiva reconstruction in oral implant repair CHEN Shu-ping, LI En-hong, HUANG Li-na,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henzhen Longhua New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ttached gingiva reconstruction in oral implant repair. Methods A total of 81 patients underwent attached gingiva reconstruction, and their improvements in keratinized mucous membrane width and other indexes were observed in 4 week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In reexamination after 6 months, patients had good oral sanitary conditions and stable implants. Proportion of bleeding on probing (BOP) was 24.1%. After 4 weeks, their keratinized mucous membrane width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P0.05), while its difference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Attached gingiva reconstruction; Oral implant; Repair

种植义齿已经成为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方法, 如何在确保种植体到达骨结合的基础上对周围软组织进行处理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l, AG)缺失或较窄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附着龈可以对牙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减少甚至抵抗刷牙、食物咀嚼等刺激, 确保龈缘稳定, 预防菌斑滞留, 对黏膜肌纤维生物力起到缓冲作用, 对于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与美观意义重大[1]。研究指出, 角化黏膜不足会使种植体周围的黏膜炎症加重, 菌斑积聚增加, 并且同种植体颈部的牙槽骨吸收及附着丧失有密切关系[2]。因此, 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进一步对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对本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43例;年龄29~63岁, 平均年龄(37.4±6.2)岁。

1. 2 治疗方法 在二期手术前, 对种植部位的前庭沟系带附着情况及颊侧角化黏膜进行检查, 并对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进行测量, 并做好记录。行阿替卡因局部麻醉, 对种植部位的颊侧行梯形切口, 保留龈。牙槽嵴顶切口应偏舌部位, 以保证切口颊舌侧均存在角化黏膜。在行近远中附加切口时注意不要切透骨膜, 并延伸至临近牙齿, 越过膜龈联合。以尖锐刀片剥离黏膜翻半厚瓣, 保留骨膜及骨膜表面的结缔组织, 剥离骨膜上肌纤维。把黏膜瓣滑向前庭沟方向, 将游离端的角化黏膜复位至临近牙齿的膜龈联合根方, 以可吸收线缝合于骨膜固定, 再对近远中附加切口进行缝合。在进行附着龈重建同期, 拆卸种植体的覆盖螺丝, 放置愈合基台。以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按压黏膜瓣, 排出下部血液, 以牙周塞治剂覆盖手术区域。2周后, 进行复诊、印模;4周后, 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

1. 3 观察指标 6个月后患者进行复诊, 观察患者的下列指标:①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②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 mPI):3:种植体表面存在大量软垢;2:肉眼可见菌斑;1:在使用探针划种植体表面时可见菌斑;0:无菌斑;③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位点百分比;④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0:无出血及炎症, 牙龈健康;1:探诊不出血, 牙龈颜色出现炎症性改变;2:探诊点状出血;3:探诊后出血沿着牙龈缘扩散;4:探诊后出血流满甚至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81例患者的92颗种植体开展了二期手术及附着龈重建术, 在术后2周印模时, 2个种植点由于牙周塞治剂于术后第2天脱落导致黏膜仍然有炎症之外, 其他位点的黏膜愈合理想, 并形成理想的软组织袖口;4周后佩戴牙冠时, 已经形成正常角化黏膜, 膜龈联合位置同邻牙处协调。

2. 1 牙周指标 6个月后复诊时, 口腔的卫生状况良好, 种植体均比较稳定, 重建角化黏膜紧贴烤瓷冠, 无明显炎症, BOP位点百分比为24.1%, 其他指标见表1。

表1 81例患者冠修复6个月后的种植体牙周指标( x-±s)

牙周指标 数值

mPI 0.71±0.54

PD(mm) 1.79±0.47

BI 0.74±0.62

2. 2 有效角化黏膜宽度 术后4周, 角化黏膜宽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81例患者手术前后有效角化黏膜宽度变化( x-±s, mm)

指标 术前 术后4周 术后6个月

有效角化黏膜宽度 0.18±0.37 2.59±0.73a 2.63±0.81bc

注:同术前相比, aP=0.002

3 讨论

附着龈以富含纤维的结缔组织固有层紧贴在牙槽骨表面骨膜, 附着龈和游离龈的表面均覆盖角化上皮, 比非角化牙槽黏膜的抗机械刺激效果更明显[3]。种植体和天然牙颈部结缔组织结构差别明显, 天然牙结合上皮下方结缔组织的纤维束和根面垂直插入牙骨质, 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的纤维束和种植体是斜向或平行走行。因此, 种植体周围的角化黏膜附着力较差, 感染易感性增加, 但是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同牙槽黏膜相比, 保护性更强[4]。

菌斑形成与发展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发病的重要原因, 附着龈不足是一个潜在风险。一旦缺少附着龈保护, 种植体菌斑控制及口腔卫生维持均会受到不利影响[5]。作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 附着龈重建的适应证主要为牙槽骨吸收及长期缺牙引起的颊侧附着龈缺失或不足者。对存在下列情况的附着龈不足者应采取附着龈重建手术:种植体周围组织存在骨吸收或慢性炎症;种植体周围黏膜退缩或有退缩倾向;患者在刷牙时存在摩擦不适感;患者美学要求较高或因附着龈不足造成美学问题。

本研究通过牙槽嵴顶余留角化黏膜增加角化黏膜宽度, 为81例患者成功进行了种植二期手术及附着龈重建术。患者术前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为(0.18±0.37) mm, 术后4周为(2.59±0.73) mm, 平均增加2.41 mm, 显著高于术前(P

综上所述, 附着龈重建手术短期内效果理想, 但是其长期效果还需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 姜宝岐, 兰晶, 等.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上海口腔医学, 2013, 22(2):214-218.

[2] 孙瑾.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 2014, 23(16):1369-1371.

[3] 王玉善, 周屹立.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在牙种植体周附着龈增量中的应用评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11(5):412-414.

[4] 张林祺, 刘双云, 米宁, 等.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 18(1):26-27.

[5] 张海东, 孟焕新.牙周状况及牙周治疗对口腔种植修复长期效果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8(4):229-232.

[6] 关虹. 288例口腔种植修复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110-111.

[7] Robazza CR, Alves e Motta JC, de Carli ML, et al. Endodontic retreatment of dens invaginatus presenting with gutta-percha overfilling at the attached gingival and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unusual clinical report. J Contemp Dent Pract, 2013, 14(3):556-559.

[收稿日期: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