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语国际教育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①,以动宾式离合词为对象,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具体偏误出发,对留学生常见的离合词偏误例子进行归类,总结出留学生易出现的问题类型,并结合离合词的性质、特点,归纳产生偏误的原因,为离合词的学习与教学提供更好的策略。

关键词:离合词、偏误、中介语、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具有可“离”与可“合”的特殊性质。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等因素的影响,留学生在运用离合词的时候往往产生种种偏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动宾结构的离合词,动宾结构的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是动宾关系,多是由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动词性语素和表示动作行为支配、关涉的对象的宾语构成。

一、离合词的性质

因为离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殊性质,因此关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的观点分以下三类:

A、离合词不论分还是合都是词[1]

B、离合词不论分还是合都算作短语[2]

C、离合词不分开的时候是词,分开的时候是短语[3]

实际上,离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其语法性质的确定就是词和短语标准的确立,我们首先划清词与短语的划分标准,进而准确划分离合词的语法性质以正确处理其“离”与“合”以及“离”的几种类型问题,为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提供更正确的教学策略,减少第二语言学习者离合词的偏误现象。

词和短语的界定有两个标准:一是组合成分中是否含有黏着形式;二是是否能用“扩展法”②进行扩展。从内部结构来看,离合词在结构上大致分为两类:自由语素+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组成离合词的两个语素都是自由语素的离合词大多数使用的是修辞学结构方法③。这类离合词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修辞学结构方法的使用使离合词整体上具有不同于其字面意义的独特含义,虽然其在形式上可以扩展为多种形式,但其所要表达意义不能按照组合成分任意分割[4]。当离合词两个语素是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形式的时候,这类离合词在意义上似乎可以分开,但是在结构上却存在粘着形式,其结构成分不能各自独立。因此,此类离合词也应视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位。

综合两类内部结构不同的离合词,我们可以总结出离合词是词,不是短语。离合词是既可结合又可以分开扩展的在结构上或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的动词。

二、离合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根据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错误信息汇总,我们可以看出,留学生离合词使用偏误频率是:3.04378771775027E-02。通过对语料库86条偏误实例的分析,本文将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中常犯的错误主要概括为以下五种:助词的扩展错误、宾语的扩展错误、定语的扩展错误、补语的扩展错误、离合词的重叠错误。

离合词作为一个特殊的动词,多具有一般动词的基本特点:

A、一般可以带动态助词“了”、“着”、“过”。离合词带动态助词“了”、“着”或“过”,构成离析A&B形式。

B、能用正反疑问式提问。如:“你着急不着急”。

C、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如:“你又生气”

D、一般可以重叠。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为AAB、A了AB,A一AB,如:“洗洗澡”、“洗了洗澡”、“洗衣洗澡”。

对于这些与一般动词类似的特点,第二语言学习者比较容易把握,但是针对离合词“离”这一特殊特点,留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离合词的A&B④式和重叠AAB是留学生离合词学习中最难掌握的知识点。

1、助词的扩展错误

离合词的助词扩展是指用“了”、“着”、“过”对离合词进行扩展,构成A&B的形式。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在离合词助词扩展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是将动态助词“了”、“着”、“过”直接放在离合词后。如:

① 他上学着,就结婚了。

② 她毕业了大学就来我校给我们讲课。

动态助词“了”、“着”、“过”表示不同的行为状态。“了”侧重于表示动作的完成,“着”侧重于状态在一定时间段的持续,“过”侧重于一种已然的状态。运用动态助词对离合词进行扩充,动态助词应该放在两个语素的中间。如:

① 他上着学,就结婚了。

2、宾语的扩展错误

动宾形式的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是动宾关系,即动词加宾语的形式,因此离合词后边不能接宾语。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留学生经常会在离合词的后边再加一宾语,形成类似于“双宾语”的错误扩展形式。

如:现在我也有机会见面他们。

①中,“见面”是离合词,“见”是动作,“面”是动作行为关涉的内容。“他们”作为一个人称代词,放在离合词后边,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应该改为“现在我也有机会和他们见面。”

3、定语的扩展错误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短语等都可以成为离合词的定语。如果插入定语对离合词进行扩展,那么插入的定语必须紧挨着宾语且必须放在宾语前。根据语料库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直接把所要插入的定语放在离合词的后边,出现“应该离却没有离”的偏误。

① 我们艰难的时候,她老是帮忙我们。

上述例①中,“我们”是做定语,其位置放在了离合词的后边,因而导致了语序的混乱和意义的模糊。

4、补语的扩展错误

补语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数量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时间处所补语。离合词可插入的补语类型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而这三种可插入的补语类型中,数量补语对离合词的扩展是留学生掌握的难点。

①我去年在中国留学了半年后回到韩国。

例子中数量词“半年”是对前面动词性语素“留”的补充说明,并且对后边的宾语“学”也有修饰和限制的作用,因此数量补语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便移动。另外,用数量词对动宾形式的离合词进行扩展有两种类型。一是动词+动态助词“了”/“过”+数量词+名词,如“回过一趟家”;二是动词+数量词+名词,如“回一趟家”。不论是哪种类型,数量词在辞书都起的是补充、说明的作用。

5、离合词的重叠错误

与动词一样,动宾形式的离合词也有其特有的重叠形式,即AAB、A了AB,A一AB。留学生经常会把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与一般动词的重叠形式相混淆,写成ABAB、AB一B等形式:

① 所以互相让步一步,对方也是为此沉闷、忧郁。

实例 ①中出现了两个错误,即没有掌握离合词的AAB形式和A一AB形式,

三、离合词偏误产生原因

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形成与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鲁健骥将汉语语法表层结构上产生的偏误分为四类: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影响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出现以上几种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泛化、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1、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对目的语的学习中形成一个有着少量母语特征的目的语系统――中介语⑤。“外国人因为没有或很少有汉语语感,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每说一句汉语都要受已有的汉语理论知识的指导”[5]。由此可知,留学生的母语系统会对目的语的语序及意义表达产生负迁移的作用。

2、目的语的泛化

受汉语知识水平的影响,留学生对离合词和一般动词的区别掌握不完善,因而留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套用一些较常见的用法,造成偏误。比如很多留学生会把离合词的一般重叠形式AAB与动词的重叠形式ABAB相混淆,此类偏误就是汉语语法规则的过度泛化造成。

3、学习环境与教材编订的影响

由于离合词本体研究不够充分,关于离合词的鉴定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很多教科书对离合词的解释有些模糊,甚至有些教材对离合词只是稍加提起。在语法层面上,有些教材没有把离合词列为一个语法项目;在词汇层面上,有些教材也没有把离合词作为一类特殊的词来处理。这类教材不利于留学生对离合词的准确把握,也增加了老师对离合词的讲解与教学的难度,以至于很多教师在离合词这个知识点上故意忽视,没有着重强调离合词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将离合词与普通词想混,造成偏误现象。

四、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是留学生汉语知识掌握的难点之一,我们应该从教材制定与教学两方面提高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1、教材制定

因母语迁移和目的语泛化等原因造成的偏误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对离合词认识不足。因此离合词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其与动词的区别应该成为教材编写的重点。首先着重指出离合词的特殊之处,引起留学生的重视。其次,离合词可离可合的特点决定了离合词教材的制定也必须兼顾“离”和“合”两种形式,而且要遵循“先合后离”的原则。另外,教材中还应当增加离合词的相关练习题,采用填空、改病句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

2、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① 重点突出法

坚持先“合”后“离”的原则,兼顾离合词“离”“分”两种形式。先让学生整体掌握离合词的词汇意义和其语法功能,然后再结合例子讲解离合词的扩展形式。

②分类归纳法

从离合词所具有的特殊特点出发,将不同形式的离合词进行分类归纳。比如:离合词大多数不可以带宾语、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为AAB、A了AB,A一AB等。分类归纳有利于更清晰地讲解离合词,有利于留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

③语境联想法

语境联想法就是设定一定的语境,将特定的语境与离合词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使用所学的词,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某一词使用的具体语境,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模拟交际中掌握相关的词汇。

结语: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离合词是留学生掌握的难点,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学生们具体的偏误出发,结合离合词的性质、特点,总结归纳离合词学习的规律,为离合词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第3期。

[2]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5]李大忠《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年

[6]林汉达 《什么是词儿――小于词的不是词儿》,《中国语文》,总第34期.

[7]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 年 第 1 期。

[8]杨文全《现代汉语》,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1]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注解:

①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

②杨文全《现代汉语》(重庆大学出版社)第209页:区分词和短语最主要的方法是“扩展法”,如:“白菜”不可以扩展为“白的菜”,而“开车”可以扩展为“开着车”,因此,“白菜”是词,“开车”是短语。

③“修辞学结构”这一术语见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鉴定原则》:修辞学结构分为比喻式和借代式。比喻式修辞是指将整个组合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为比作另一种类似而绝不相同的行为,并且直接用来指称另一种行为的,如:吹牛、见鬼;借代式修辞方法大多数是以部分代整体造出的一些离合词,如:塌方、停火。

④设双音离合词形式为A&B,A 指离合词的前项成分,B指后项成分,&为插入成分。

⑤中介语理论是1969年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的,是一种介乎于母语和目的语中间的独立的,并不断向目的语系统接近的语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