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心灵相约 把爱能传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心灵相约 把爱能传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两岸“身心灵”图书策划人访谈

我们一直说,现代社会竞争如何惨烈,生存压力如何巨大,我们买了很多自我激励的书籍,按照它们开出的处方修正自己,然后我们胜出了,站在最高峰,却发现自己依然空虚,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于是一部分人开始反思了。对于这一现象,台湾大千出版社主编陈朝栋先生引用了《史记》中管仲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们已经饱暖,是时候开始思考如何更充实和快乐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种思考和追求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是“身心灵”图书登场的时候了。

本期约访“身心灵”领域的两岸出版策划人,包括台湾心灵工坊文化公司总编辑王桂花女士、台湾大千出版社主编陈朝栋先生、立品图书副总编辑袁筱芬女士、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先生及磨铁图书“心灵书坊”策划编辑王俊灵女士,谈谈与“身心灵”图书恋上的历程、如何策划“身心灵”图书以及“身心灵”图书的作用和前景。我们将访谈内容整理为三部分:自我与正向能量的发源地、投入心灵的开发事情及困惑、发现并传递自我的能力,并以“空中论坛”的形式整理成文,供业界编辑参考。

自我与正向能量的发源地

书香:首先,大家都是如何踏入“身心灵”这一领域的呢?

王桂花:1980年代末期,我在辅仁大学教育心理系就读大三时,进入台湾非常知名的“张老师辅导中心”担任义务张老师,把专业所学用于实务工作中。毕业后,再通过考试,成为专任张老师,一待就是22年。这期间,我除了从事心理谘商,也负责编辑《张老师月刊》;最后的十年,则转任张老师文化公司出版部总编辑。这一路,都跟着我的启蒙老师余德慧教授学习的,受益良多。

2000年,我离开张老师文化公司,和许多“身心灵”领域的同好共同成立“心灵工坊文化公司”。这群让我既敬又爱的朋友有:余德慧、胡因梦、王浩威、陈登义、毕恒达、李宗芹、吕旭亚、赖杞丰、庄慧秋、韩良露……都是“身心灵”领域的好手。我暗自期许:

“在我步入中年时,心灵工坊悄然出现。深知她即是充满奶与蜜的文化疆域。有幸与这群优秀的“身心灵”工作者合作,无比兴奋,无尽感恩!心灵工坊的风貌即是“身心灵”全方位的关怀,希望每个人都能触及内在心灵的需求,迈向回归真我的旅程。”

三十年工作生涯中,我有幸紧随台湾“身心灵”运动(出版)的发展路径,看到不断滋长的多元课程、理论、思想、方法与国内外老师,也看到人们的心理需求的改变――从物质而心灵,从心理而全人,从外求而内寻,渐渐懂得分些时间心力重新认识自己,与自己和好,寻求内心最深的和谐与平安。

我所从事的,看似在喂养读者,其实自己从中吸取了更丰富的养分:在谘商情境中,面对的是心理现场;采访写作时,经验的是人文现场;参与成长工作坊时,体验的是身心现场;产品出版后,呵呵,可得面对商业现场。

袁筱芬:在大陆“身心灵”首先于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发端,渐渐被引介到大陆。人们也开始发现,一些传统的宗教智慧如佛法,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医,原本就是和“身心灵”一脉相系、殊途同归。而近年来被推崇的生活禅和生活修行,促使人们在爱情、工作、亲子等关系中寻求灵性的成长,更是拉近了“身心灵”与大众的距离。2007年1月,立品顺应自身的出版诉求,专注于“身心灵”的成长和中国传统文化领域。

陈朝栋:大千出版社早期是专门的佛教图书出版社,近年来我们认识到除了宗教类图书能够给心灵以力量之外,“身心灵”类图书也有很大的作用,它们是自我与正向能量的发源地。早期大家认为身体健康就是健康了,如今这种观念渐渐改变,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的健康。光是健康还不够,还需要满足感和快乐。这是人灵性部分的需求。“身心灵”图书统合三者,是一大出版趋势。

沈浩波:磨铁文化踏入“身心灵”领域比较晚,是2008年中。我们成立了“心灵书坊”,专门出版心灵成长类图书,“心灵书坊”成立刚一年多,属于起步阶段,一切还在开拓中。在“心灵书坊”成立初期,我们也邀请华人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担任领衔主编和特约作家,负责图书推荐、翻译和撰写的工作。磨铁的策略是利用德芬老师的作品和德芬老师的眼光,打响“心灵书坊”在“身心灵”领域的品牌,同时逐步挖掘新作者和新作品,为读者幸福生活的心灵修炼提供最好的、最易懂、最容易实践的书籍,让其最终成为磨铁文化的重要书系。这类书相对于磨铁其它畅销书的销量,算是小众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加大、节奏紧张,这类书将有更大的市场,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投入心灵的开发及困惑

书香:各位在两岸“身心灵”出版领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获得很多成就。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出版这类图书的历程,并谈谈当下面临的问题?

王俊灵:磨铁文化的“心灵书坊”目前由我担任策划经理人。“心灵书坊”成立一年多来,我们出版了几十种“身心灵”图书,有的销量达到六、七十万册,如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也有的销量一般。虽然从我的角度来看,每本书都很精彩,都值得细细研读,但在读者接受层面上,却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经过反思,我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身心灵”图书与小说、励志书、散文等不一样,读者除了需要仔细阅读书面文字外,还需要全身心投入地理解它。可能真正读完一本“身心灵”图书所花费的精力是读一本轻小说的一百倍。其二,“身心灵”图书的阅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阅读,它更需要亲身实践。这就像学习数学一样,你苦思冥想弄懂了公式,但如果想要灵活运用,还需要配备一定的练习才行。其三,在大陆,这类书的读者市场还远未培育成熟,绝大部分读者还不能辨别“身心灵”图书和心理类图书的不同效用,很大一部分读者用心理类图书的要求来衡量“身心灵”图书,希望“身心灵”图书能帮忙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问题,在这类图书的策划、制作、发行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我们也正在努力。在此提出来,请大家共同诊断。

袁筱芬:磨铁提出来的问题我们立品也遇到过,或正在经历着。“身心灵”类图书贵在“知”,但重在“行”,可能十年的研读不及一年的践行。鉴于此,我们成立了北京生命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侧重于身心灵课程和各种非体制的教育交流活动)和北京致良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侧重于中医养生和各种健康保健服务),阅读与践行相辅相成。

王桂花:在进行新书企划时,即知道这本书是通俗书(大众市场)或是专业书(小众市场)。若是大众书,就要好好规划营销活动,如何与书店通路以及媒体合作,例如胡因梦翻译的《当生命陷落时》、毕恒达的《空间就是权力》、王浩威的《我的青春,施工中》,丹・米尔曼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都非常成功;小众书则要紧紧锁定目标族群,若是制作成本过高,最好寻找理念相同,愿意共同通展的合作单位,例如,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系列,是与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合作出版的。

就“身心灵”书籍而言,许多重要心灵导师的观点都是逐渐传播开的,我们可以说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一开始没有几个人懂得他们,市场不大,销售不好,但它是重要的、前卫的、先驱的,这就有出版的价值。胡因梦推介的几位心灵导师:肯恩・威尔伯、佩玛・丘卓;A.H. 阿玛斯、史蒂芬、阿若优,都是在心灵工坊出版他们的书后,逐渐被认识的。

王俊灵:事实上,对于普通读者,“身心灵”图书也有难易的区分。那些理论性质的比较深奥,而教你如何一步步地达到“身心灵”和谐的方法论图书相对简单。磨铁的“心灵书坊”也十分重视“身心灵”图书的执行力。我们在这套书系中运用开本大小的不同达到阅读进阶的效果。比如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采用32开,附有《心想事成三十天时间手册》,通过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迅速提升读者。而像《宽恕就是爱》这类偏理论的书,我们采用小16开。

王桂花:我觉得积极企划本土著作是极重要的事情。虽然许多翻译书有它独特的论点与故事,绝对有出版必要,胡因梦就为我们企划许多灵性成长的好书,也非常受欢迎。但是,我们文化的“身心灵”花园里,已然长出多元丰美的人与事、思想与方法,非常值得整理、纪录与分享。余德慧教授《生死学十四讲》、李宗芹的《非常爱跳舞》、崔玖的《花精与花魂》、侯俊明的《镜之戒》,蔡昌雄的《摇摆禅学》(即将出版),都是很有深度的本土好书。

袁筱芬:大陆在这个领域比较有名的作家,大部分来自港台,如香港的素黑老师、台湾的胡因梦老师和张德芬老师。大陆本土的作家几乎还未登上舞台。

王俊灵:通过一定的阅读,我发现西方“身心灵”大师们的观点,很多都带有东方传统的禅宗、道家的色彩,并通晓老庄易经,他们大部分有东方修行的经历。他们将东方的智慧和西方心理学的科学结合在一起,使他们的“身心灵”领域展现超越现世的实践性。国内有很多心灵工作坊,其指导导师自身修为很高,并熟悉心灵案例,他们是很好的作者资源。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理论创新,只是将从西方学来的那一套理论和实践方法传播过来。只要他们能结合所学、所行,延伸开去,配以精密的思维、灵活的笔触,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陈朝栋:佛教有一个传说,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但他没有立马起来去传道,而是继续思考七七四十九天,想什么呢?他在想,我悟出来的这套道理很难呀,我怎么讲别人才会知道呢?所以连佛陀都在思考如何讲才能让别人懂。但是我们现在心灵界的很多作者却不懂这个道理。他觉得自己的理论很高深莫测就很厉害,没有考虑大众的阅读感受。或者是他看了太多中国传统古籍,没有跳出古籍的书写模式,联系当下实际进行写作,让读者看着像是从尘封已久的文物中跳出来的。而西方心灵界的作者呢,他们没有那么多包袱,他们更能联系实际。这也是为什么心灵界图书很多是西方引进的一个原因。所悟所得很重要,“灵活的笔触”很重要,联系当下更重要。

书香:能否跟大家谈谈这类图书的营销模式?

袁筱芬:浏览立品图书的网站,大家会发现“身心灵”类图书的出版在我们的体系中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图书出版之后,并不是如一般图书一样简单地推向市场了事,我们不仅提倡阅读,更提倡“实践”,这也是我们刚刚反复讲的“身心灵”图书的特别之处。对此,我们成立了两个咨询公司,专职负责“实践”部分,而“实践”又反过来带动图书的销售,进而打造图书的品牌。

王俊灵:这类书的宣传主要靠口耳相传。它不同于艺人书要排档期,也不同于小说有噱头,它没有铺天盖地式的宣传渠道。“身心灵”类图书本身导向读者走向宁静和安心,它自身的宣传最好也是“无声胜有声”型。

王桂花:常态的宣传渠道是少不了的,如:向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提报新书、媒体联系、网站讯息、EDM、名人推荐外,视作或译者的知名度举办新书发表会或讲座。偶尔也会试着接洽其它相关单位共同宣传,或是寻找异业结合的可能。

从事这类图书的出版,基本上是一项安静的事业,我们没有庞大的宣传费用,但是,好书自会说话,一旦形成口碑,销售量就直线上升。

发现并传递自我的能量

书香:随着社会的发展,“身心灵”类图书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拓展疆土,传递自我的能量?

陈朝栋:大千出版社以往更多地出版佛教图书,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爱,付出爱,我们跳出宗教的圈子,跨入“身心灵”领域,并专门成立了“心鼓手出版社”。佛教是促人向善的,“身心灵”类图书也是如此,抛开宗教不谈,他们有相同本质追求,读者群也类似。未来我们要充当心灵的鼓手,敲打疲惫、麻木,使心灵迸发出愉悦的声响。

王俊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磨铁的“心灵书坊”成立刚一年,现在谈未来,似乎还有些早。就我而言,接手“心灵书坊”,是我生命中的一份美好的礼物。策划、编辑图书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很多心灵的困惑,有时看着看着我会跑到一边大哭一场,痛苦发泄出去,愉悦也以更清澈的模样呈现出来了。

袁筱芬:我的感觉一样。从事“身心灵”类图书的编辑,使自己更清晰地看自我,看世界。未来立品图书将继续走在“身心灵”的道路上,并更加注重阅读与实践的结合。

王桂花:由于我们的伙伴们多半从事助人工作,有心理学教授、精神科医师、心理谘商师、舞蹈治疗师、“身心灵”老师……心灵工坊从成立之初,即自许不单是个出版单位,更负有提升大众“身心灵”健康的使命,我们试图在商业市场中寻找“公益”的可能性,在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上探觅努力的平衡纬度,在专业与通俗之间提供多元的观点,在东西文化中整合不同的疗愈体验,是我们的好奇与兴趣,期能创造健康丰盈的人文气氛,以及一所没有疆界的终身学习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