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莆仙戏传统艺术的隐性消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莆仙戏传统艺术的隐性消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就莆仙戏生存的现况,对莆仙戏传统艺术日益隐性消失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了保护这一古老地方剧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莆仙戏;传统艺术;隐性消失

引言

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向有“中国戏曲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2006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其独特的传统艺术价值将日益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失,如不及时争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绝响”。[1]

第一章.莆仙戏的艺术价值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因莆田、仙游隶兴化军、兴化路、兴化府而得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莆仙戏是中原文化在闽东南发展的重要见证

南宋时期,在宋杂剧的影响下,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出现了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明代初年,兴化杂剧吸收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声腔的艺术因素,形成兴化腔,用以演出兴化戏。明清时期,这一戏曲样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化戏改称莆仙戏。莆仙戏主要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区,在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流传甚广。

第二节.莆仙戏是中国戏剧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瑰宝

第一小节.莆仙戏的方言唱腔特色

莆仙戏在语言、唱腔上都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点,受外来剧种的干扰少,一直保存着自己的传统特色。明代昆弋两大剧种风行全国,但莆仙戏不为所动,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莆仙戏方言的底层是古越语(口语词),中上层为上古汉语(多为书面语)。在莆仙戏语言中,道白一般为古闽越语、上古汉语,曲词多为中古汉语。莆仙戏语言保留了周边地区所没有的中古语汇。一些已经消失的中古词汇,成了莆仙戏的专门用语。莆仙戏的说白,有“大白”、“小白”两种。“大白”则是念字说诗,“小白”全用莆仙方言俚语。用于描写世态人情的莆仙方言俗语中,不少提炼自莆仙戏的传统剧目,反映莆仙戏对莆仙习俗观念以及文化心理的深层影响。莆仙戏和继承了宋词“令、慢、引、近、序、三台”等特点。“慢”体的曲子属于“引子”(散板曲) , 如[慢] ;“令”体的曲子既属“引子”散板曲, 如[ 新水令] ,又属“过曲”(上板曲) ,如[ 浆水令] 、[ 蛮牌令] ;“引”、“近”、“序”、“三台”体的曲子属于“过曲”(上板曲) ,如[ 太师引] 、[ 好事近] 、[ 莺啼序] 、[ 祝英台] 、[古轮台] 、[ 高阳台]等。[2]

第二小节.莆仙戏的剧目特色

莆仙戏的传统剧目相当丰富。根据中国戏剧研究资料显示,莆仙戏现存剧目约有5000个,剧本800余篇,数量大大超越、京剧的保存剧目,是中国传统剧目保存最多的剧种。戏剧家老舍先生1962年曾以“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玉珠五千篇”赞誉莆仙戏的奕世流传,剧种风韵。这些剧本大部分是清代遗留手抄本,其中剧目、曲文和人物情节与古南戏大多均同,包括我国最为古老和完整的早期南曲戏文《张协状元》、《王瑞兰闺怨拜月记》、《王魅负桂英》等。

第三小节.莆仙戏的艺术表演特色

在肢体表演方式上,莆仙戏的表演基本功集中在步、手、肩3 个部分,寻求头、身、腰的配合。其中,步伐有三步行、碟步、摇步、拖步、挑步、云步等。旦角的“碟步”最具特色,又分为“细碟”、“中碟”、“粗碟”3 种,均表现古代女子婀娜的走步形态。在角色类型上, 莆仙戏从形成初期的5 个行当(生、旦、靓妆、末、丑) 发展到了宋代的7 个行当(生、旦、靓妆、末、丑、外、贴。俗称“七子”班。) ,到近代才增加到十多种行当,其中“靓妆”一色是我国其他剧种中所没有的。 [3]在服饰演变上,莆仙戏早先也是仿南戏,旦角服不够时常常用生角服代,后受外来剧种的影响,服装才逐渐多样化。在戏剧脸谱设计上,莆仙戏远比京剧细致,其男角大都是粗线条加图案,而女角则与其他剧种更不相同,如长髻排姑黑纱包扎、脑后三角形长髻带一幅长飘纱垂至后跟,前额还插上银顶花、耳佩大耳环等。 [4]在乐器使用上,莆仙戏使用的主要是锣鼓、笛,以及大胡、月琴、三弦等。其中笛又分为“笛管”与“梅花”。莆仙戏的一大特色就是伴奏乐器,先期是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也包括了唢呐、笛、管、大锣、小锣、沙锣、大鼓、文鼓、三板、撤板、大钹、小钹等,到了后来又渐渐的加入了丝竹乐器,如大胡、尺胡、四胡、三弦、八角等等,使戏曲显得更加动听。

第二章 .莆仙戏的生存状况

雅致古朴的莆仙戏不仅深植于莆仙大地以及与福建渊源深厚的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而且在具有古罗马传统的意大利以及现代的大都市美英法等国,然而,现今也面临现代文化的冲击,已濒临灭绝,现状令人担忧。[5]

第一节.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使莆仙戏的受众锐减

第一小节.空间存活价值的淡化

受电视、网络及其他传媒和娱乐工具的影响,现代青年人的业余生活日趋多样,他们所关注的大多都是流行曲目,耳朵聆听的也是当代的流行歌曲,收看的节目也大多是青春偶像剧场或是选秀节目。在此影响下, 现在的青少年已普遍对包括莆仙戏在内的传统戏剧表示出了漠然的态度,因此,莆仙戏的传承与推广受到强烈冲击。

第二小节.时间存活价值的弱化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的生活兴趣转移,中年人面对生存的压力和工作的紧迫,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种传统的高雅的剧种。

第三小节.环境存活价值的异化

莆仙戏的受众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数喜欢、也有一定的时间去欣赏和品味这门艺术。但如今城区和集镇高楼林立,昔日的茶棚、戏台和剧院早已被电影院、商城和KTV所取代,莆仙戏的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劣。

这些因素都给莆仙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莆仙戏的受众逐渐锐减。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冲击使莆仙戏剧团生存艰难

兴化方言地区人口300多万人,已有专业剧团3个、民间职业剧团多达130多个,专业剧团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把创救、继承莆仙戏传统术作为工作重点。民间职业剧团是以追求经济收入为目的,所以采取压戏金、抢戏点的无序竞争,扰乱了演出市场,使专业剧团的生存面临危机。鲤声剧团是国办的莆仙戏主要剧团,财政年下拨经费主要用于交纳在职人员社保及五十岁以上内退和遗属补助,在职人员靠奔波演出,养家糊口。这种经济状况根本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和保护。

第三节.从业人员的待遇落差使莆仙戏后继无人

莆仙戏传统艺术是靠代代师傅言传身教以薪传,而没有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培养,老艺人健在与否是关系到莆仙戏传统艺术的存亡问题。老艺人的生老衰亡是自然规律,抢救继承老艺人的绝活已刻不容缓。作为古老剧种的莆仙戏,继承是首要问题,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在经济的落差,从业者的待遇福利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另其生活困难,使得学莆仙戏的后人越来越少,后继无人。

结论

莆仙戏这种传统文化艺术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它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与研究。目前,保护和传承是莆仙戏面临的巨大问题包括外来文化冲击,经济困难,教育传承等,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图解决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许蔚《 小议福建莆田-莆仙戏》[J] 音乐探索 2006年4月 17-19

[3]陈金添主编《仙游古今》[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年

[4]曾锦藩 《莆仙戏的历史与特色》[J] 艺术教育 2006年 第2期 20-21

[5]李天义 余雅觥堵燮蜗上返囊帐跫壑导捌浔;ご承》[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5月第36卷第3期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