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芩栽培技术研究综述及产业前景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芩栽培技术研究综述及产业前景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黄芩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泛。黄芩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野生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因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种植技术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检索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栽培技术研究归纳整理,并对黄芩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芩;栽培技术;产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94-02

Reviewe of Radix scutellaria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dustry Prospects

WU Chang-juan GAO Jin-hu GUO Shu-hong XU Tao-yu HAO Yao-peng TIAN Hong-ling *

(Economic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enyang Shanxi 032200)

Abstract Radix scutellariae which is one of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so it′s development and widely application is foreground. The demand of Radix scutellariae is growing,while wild resources has been far not meeted,so the planting area i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planting technology.So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Radix scutellaria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recent years had been retrieved and trimed.Its industrialization foreground was prospect,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scutellariae.

Key words Radix scutellariae;cultivation technology;industrial prospect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药的大宗药材,有记载的用药历史已达2 000余年。主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临床常用来治疗肺热咳嗽,少阳寒热,目赤肿痛,血热吐衄,湿热痞闷、黄疸、泻痢、 崩漏、痈疮肿毒、胎动不安等。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黄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工种植逐渐成为黄芩的主要来源,栽培技术研究就尤为重要。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不同来源黄芩质量研究

我国黄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子需求量也相应增加。选择优质的黄芩种子是栽培黄芩的首要条件,不同地区的黄芩种子质量有较大差异。干旱少雨温差大的地区生产的黄芩种子质量优于偏南部的雨水较多、温度较高地区。例如宁夏红寺堡的种子质量明显高于陕西凤翔、蒲城的[1]。但是各地黄芩的优质和高产并不同步,即有些地区黄芩的产量最高但有效成分并不是最高[2]。例如山西南凡黄芩的产量较高,但是有效成分较低。

2 播种方法

平畦宽行宽幅条播是较好的栽培方法。陈万祥等研究发现平畦宽行宽幅条播较窄行条播更有利于改善田间光照状况,表现出较明显的增产作用。而起垄栽培难以保持土壤水分,春季播种出苗保苗较为困难,密度偏小,限制了产量的提高[3]。

黄芩幼苗期土壤需要保持湿润。播种覆盖能够起到较好的保苗效果。魏莹莹等研究发现覆膜栽培有较好的保温保肥作用,能够促进黄芩对铵态氮的吸收,提高黄芩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4]。也可以覆盖稻草。陈万翔等研究发现覆盖碎稻草1 cm效果更好,还具有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防止地面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加速根系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增产效果[5]。

3 需水规律

水分是影响黄芩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起着基础性作用[6]。黄芩具有较强耐旱性,适度干旱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7-8]。王峰伟、张永刚等研究发现中度和轻度水分胁迫黄芩根重、地上重、总生物量都较高[9-10]。黄芩在充分供水和严重干旱时,根干重、地上干重、总生物量均降低[10]。但干旱胁迫需结合当地水分条件:对于水分较为充足地区,不可在雨后或灌水后立即采收,避免因质量降低而遭受损失,待土壤稍干后再进行采收为宜;对于水分条件中等地区,在雨后或灌水后干3~5 d采收较好;而水分条件不足的地区采收时间宜选择在雨后或灌水后干1~3 d进行[11]。年降水量在321~450 mm,黄芩生长季节降水量在250~350 mm,黄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协调,各器官物质分配合理,产量高[12]。有研究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发现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时黄芩产量最高,并且有效成分含量达到13.6%[13]。

4 需肥规律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累积。施用复合肥或氮磷钾配施优于单施和两两配施。曹鲜艳、张 燕等研究发现氮磷钾配施增产效果最好,施用复合肥黄芩苷平均含量高于单一施肥[11-13]。但是在药材生产中高产和优质往往不能兼得。单施氮肥最有利于黄芩株高的生长,但是氮肥过多会造成黄芩苷含量下降[14]。施磷肥可以促进黄芩根产量的增加。磷与氮合理配施可以提高磷的肥效[15-16]。氮、磷、钾对植物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交互效应,寻求施肥的平衡点,才能获得合理的施肥量。

5 最佳采收期

药材和其他农作物不同,不能只考虑率产量,还需考虑有效成分含量。黄芩在不同采收期所含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单从成分含量角度考虑药材质量,其最佳采收期应该选取春季,而从药材产量的角度考虑,则秋季比较适宜[17]。

人们对不同年份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发现在两年生黄芩根中,黄芩苷的含量在结实期的后半期最高。三年生黄芩产量和各有效成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在黄芩生长第3年,结实后有40%的根会腐烂。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黄芩根应在第2年结实期的后半期采收。总之黄芩的采收期应该在确保黄芩药材质量的基础上,兼顾产量最大化来综合选定。

黄芩种子采收时间则比较短。在花后24 d黄芩种子就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并且种子生活力随着种子的进一步成熟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在花后33 d,黄芩种子存在明显的脱落现象。因此,宜在黄芩开花数达到最大值之后24~30 d采收种子。

6 产业前景

6.1 政策支持,方向明确

国家对中药种植业越来越重视,药材生产扶持项目基金也逐年增加。2015年4月27日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为未来几年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药农生产和科学研究创造了积极宽松的环境。

6.2 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黄芩对光照和土壤都没有苛刻的要求。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 ℃低温。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地方都可生长。

6.3 用途广泛,需求量大

我国70%的处方药和80%的中成药里都用到黄芩,货源十分短缺。而且,近些年黄芩开发出了诸多新的产品,如茶叶、饮料、保健品等。需求量加大,产品缺口增加。

6.4 种植规范,科技支撑

全国各地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专门从事中药栽培、育种、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在栽培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了一些专利技术,可以很好地为农民服务。

7 结语

黄芩现在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建立标准化的黄芩种植基地,变粗放的种植模式为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按照国家标准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技术管理,以保证黄芩质地纯正,质量上乘,使古老的黄芩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人类造福。

8 参考文献

[1] 陈君,杨世林,丁万隆.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质量比较[J].中药材,2002(9):617-619.

[2] 于晶,陈君,肖新月,等.不同来源黄芩产量及质量性状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7):491-494.

[3] 陈万翔,李世,何福林.不同栽培方式对黄芩产量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79-80.

[4] 魏莹莹,刘伟,王晓,等.地膜覆盖垄式栽培对黄芩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2):134-139.

[5] 陈万翔,高彻,计博学,等.盖草种类和厚度对黄芩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4):1621-1622.

[6] 谷婧,黄玮,张文生.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9):3857-3860.

[7] 邵玺文,韩梅,韩忠明,等.不同供水量处理黄芩WUE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灌溉排水学报,2007(3):49-52.

[8] 邵玺文,韩梅,韩忠明,等.不同施水量对黄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5):175-177.

[9] 张永刚,赵明楠,李亚芹,等.短期干旱复水对不同施水黄芩药材质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33-437.

[10] 王峰伟,马延康,李思锋,等.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芩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6):198-200.

[11] 曹鲜艳,徐福利,王渭玲,等.氮磷钾对黄芩生长与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2):56-61.

[12] 曹鲜艳,徐福利,王渭玲,等.黄芩产量和黄芩苷含量对氮磷钾肥料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2(8):2171-2177.

[13] 张燕,刘勇,王文全,等.氮磷钾肥对黄芩产量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7(4):386-388.

[14] 杨亚丽,吴芳,杨瑞瑞.不同采收期黄芩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J].陕西中医,2011(7):901-902.

[15] 靳维荣,石俊英,张小伟.不同采收期黄芩中六种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4):268-271.

[16] 缪晓素,宋国虎,刘容秀,等.不同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黄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8):836-839.

[17] 李帅,韩梅,杨利民.黄芩种子成熟过程及最佳采收期研究[J].中药材,2011(9):1328-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