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都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体育教学过程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让学生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锻炼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因此,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素质教育渗透的内容

1.具有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是这一学科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每时每刻都要发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学比赛中个体与群体、这一小群体与另一小群体之间的较量,这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会为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纵箱分腿腾越,学生完成这一动作时,不仅要求要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为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是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端庄稳健的姿势、准确流畅的示范都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视觉,会引起学生的赞叹和羡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和谐的统一。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

二.中学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素质培养原则

1.心理健康的标准: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必须弄清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乐提出了以下九条原则做为判断的标:①对现实有敏锐的的知觉;②自发为不依赖别人;③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④再所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⑤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⑥对平常的事物都能经常保持兴趣;⑦能与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⑧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观念和幽默感;⑨能承受欢乐和忧伤的考验。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促进健康发展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切手段和措施的运用,必须首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这一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不能采取消极的方法,即不能因心理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和损伤。如:不能采用一些不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能用冷落、讽刺等粗暴言行来“激将”,以激发其斗志等。

②自觉自愿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学生身体力行的掌握运动动作的过程来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必须依靠学生的自觉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学生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学本身,他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品质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又需要一定的纪律约束。如上课穿运动服,不携带碍于运动的杂物等。故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坚持自愿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结合运动项目进行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侧重点不同。如:中长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出其不足,运用不同的方法,及项目特定进行重点培养。

④持之以恒,长期培养原则:

学生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决不是一次训练或一堂课所能完成的。对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师,只要把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作为每节课的任务之一,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从有关研究及体育教学实际多年观察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体育基本知识贫乏,锻炼方法单一,体育兴趣不大,对体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体育对体质的影响,对于体育对心理的影响则知之很少。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改变“体育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运动”这一传统观念。如,可以利用内堂课向学生传授某些运动起源,规则,体育方面国家现行政策等,让学生弄清楚体育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加强教改,调整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单凭每周两课时的体育课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体育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业余训练,课后布置作业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精心备课,加大比重

体育教学的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等。上述教学内容注重的是技术教学,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因而,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内容和方法渗透到体育技术教学当中去,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去,最终达到终身体育之目的。

(陕西省勉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