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拿》的困境与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拿》的困境与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2014年度最后一部主题严肃、创作态度严谨的艺术影片,《推拿》于11月28日开始在全国院线上映。与另外两部“艺术电影”《归来》和《白日焰火》不同,《推拿》既没有名导和国际电影节折桂的光环,也没有一线著名演员的加盟,更没有雄厚的市场宣传和发行资金支持。这样一部“微”成本的艺术影片的拍摄与发行完全依赖导演娄烨个人在影迷中所建立的口碑。而这样的口碑最后被证明并不足以取得商业票房上的成绩:至2014年底,该片的票房刚过千万,不要说盈利,片方是否能收回成本也堪忧。

是不是这部影片真的对观众无甚吸引力?这样的说法值得质疑。起码我身边的几个朋友都曾抱怨想看但无法在影院找到该片。事实是,即使是在上映的头几天里,《推拿》也无法在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影院里被放进排片表。而在一线城市如北京,最高峰时期也仅有十个左右的电影厅在放映该片,时间基本是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一到晚上和周末,该片便从放映表中消失了。在这样“恶劣”的放映环境下,《推拿》依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拿到千万的票房,应该说这不是失败而是成功,说明依然有一群执着的影迷在顽强地支持这部影片。

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在激烈的发行拼杀中,已经正式步入院线经理而不是观众决定影片票房的时代。本质上,对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最终有发言权的是各个院线的经理,他们对放映的安排选择决定了观众是否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看到一部影片。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既是“渠道”又是“瓶颈”―对于明星汇集、成本高昂、宣传攻势强劲、类型有成功前例的影片,他们会不遗余力安排场次,为其不断优化排片组合;而对成本微小、演员不知名、媒体宣传乏力而主题严肃的影片,他们会持极其怀疑的态度。所以不难想象《变形金刚》《心花路放》这样的影片会持续得到垂青,而《推拿》则遭到发行排片上的冷遇。

是不是就该让艺术影片遭遇这样不公平的待遇而自生自灭呢?在强调商业性远胜中国的欧美国家电影市场,却有着不同的做法。以巴黎为例,除了三条主要的商业院线高蒙、UGC和MK2以外,全市还有30多家独立艺术影院。它们有自己的发行系统,不但会上映新片(大多数都是主流商业电影外的来自各国的独立制作),同时也会定期组织回顾展、电影人个展和小型电影节。这些小型影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巴黎市政府和法国文化部的资金支持、补助和各项优惠条件,比如拷贝租赁上的价格折扣,税收上的减免和直接来自政府的放映补贴。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巴黎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影放映之都,每个独立影院都努力形成自己的放映特点,发展自己的寻片渠道,每周在这个城市里上映的影片都会有几百部甚至上千部之多。这些独立影院的长期存在培养了观众多元化的口味,提升了观众的电影素质,形成了浓厚的迷影文化氛围。它们对于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和经典电影的推广甚至影响了主流院线的排片选择―在逐渐意识到观众观影口味的多样以后,很多商业院线也会让艺术电影和经典电影走进他们的排片表,同样也可以吸引大批影迷。整个城市的电影放映真正形成了良性循环: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共存共生,都能找到它们的目标观众。而这样的电影放映“生态环境”离不开独立艺术影院的存在和发展,更离不开官方的支持保护措施。只有这样艺术院线才能在严峻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保持自身特色。

曾经有制片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目前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对艺术电影保持强烈兴趣愿意购票入影院观看的观众人数保持在30万左右。一部成本控制得当的艺术电影,如果能顺利进入院线在合适的时间排片上映并保持相对长的放映周期,依靠这些观众,影片是有可能取得收支平衡甚至盈利的。而更多艺术影片的上映,同样也可以起到拓宽观众视野,培养观众兴趣,使他们观影选择多样化的作用。而这一切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单靠制片方很难独力做到,最终只有电影市场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才能启动相应的保护机制。《推拿》在电影市场上遭遇的困境昭示了小成本艺术影片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而它在困境中取得的成绩却显示了其可能达到的潜力。艺术影片是生存发展还是萎缩消亡,最终还取决于文化事业管理者们的意识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