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我效能感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路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我效能感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路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班杜拉的自我能感理论阐述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或自信心。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它影响大学生对于创业行为的倾向性选择。自我效能感对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阐述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功能及影响因素及心理作用过程的基础上,建构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框架,并提出在该理论视野下实施“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076-02

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明确指出创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因此,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经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选择自主创业的比率仅有2%。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有多种,但大学生是否拥有创业意识是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我们试图通过学习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来探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途径。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相关内容概述

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下)》,中提出自我效能知觉即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1]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概念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也不是一种固定能力,而是一种信念和自信。

2.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班杜拉指出,个体自我效能感具有不同的作用。“它影响人们选择追求行动的进程、在特定意图中付出多大的努力、在面临障碍和失败时能坚持多长时间、从不幸中恢复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自我妨碍的还是自我帮助式的、在应对高负荷的环境要求时体验到多大程度的应激和抑郁,以及所能实现的成功的水平。”[1]自我效能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动机、增强心理抗挫折能力、改善工作态度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展现了强大的实践应用价值。

3. 构建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及心理作用过程。班杜拉指出:“构建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作为能力指标的动作性掌握经验;通过能力传递及他人成就比较而改变效能信念的替代经验;使个体知道自己拥有某些能力的言语说服及其他类似的社会影响;一定程度上人们用于判断自己能力、力量和机能障碍脆弱性的身体和情绪状态。”[1]简言概括之,分别是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其中“动作性掌握经验”是个人取得的经验,最有说服力,可以通过模拟操作等来发挥作用;替代经验是指与目睹或想象相似他人的成功行为表现。如果一个人无任何个人成就经验,相似的“替代性经验”对他影响最大,可以通过示范和榜样来提升自我效能感;“言语说服”是指有权威、有地位、有影响力的教育者的言语说服将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或作鼓动性的说教,精心组织设计活动来发挥作用;“生理和情绪状态”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指人们在不受消极唤起困扰,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和心情积极愉快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期望成功。

4.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识形成影响的可行性。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与不同功能作用领域相联系就会形成不同领域的效能信念。因此,当它与创业领域相结合就会形成创业效能感,从而在个人认知中倾向于选择创业这种行为,形成创业意识。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可以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功能,利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心理作用过程来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推动大学生在就业意向中选择自主创业。

二、创业意识的概念、内涵及结构

1. 创业意识的概念及内涵。“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2]创业意识是对创业者起导向作用的自我意识,它影响着创业者是否选择创业这一职业行为;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它决定着创业者的创业行动是否能够有效完成;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决定创业者对创业理想的追逐与实现。

2. 创业意识的结构。有研究者指出:创业意识主要由个性心理过程结构和个性心理倾向结构构成的。“创业意识的个性心理倾向结构是创业行为的选择系统。它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创业义务感和创业责任感等。它是个体的创业行为发生之前的内心蓝图和计划。创业意识的个性心理过程结构是动态反映创业行为不同心理形式的有机集合体。它主要包括创业认知过程、创业情感过程和创业意志过程等。”[3]由此可见,创业意识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心理运动过程,它受自我效能的影响,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由规划到实施。

3. 应用自我效能感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基本过程框架。依据自我效能感理论,高校可以利用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来作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不同结构内容,搭建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过程的基本思路框架。

第一,发挥影响自我效能感不同因素的不同作用,通过创业意识启蒙、创业模拟实践、创业路径认可、确定实施创业计划四个方面的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第二,充分挖掘每种因素的教育措施,通过利用自我效能感中“言语说服”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启蒙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通过利用他人“替代性经验”因素,参与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创业模拟实践来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情感、意志。第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要依据大学生心理成熟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进,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第四,通过创业意识启蒙、创业路径认可、创业模拟实践、确定实施创业计划四个不同途径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创业个性心理倾向结构和大学生创业个性心理过程结构,使大学生完成创业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整个心理过程。第五,大学生创业个性心理倾向结构和个性心理过程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由表及里、由外化到内化。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路径的启示

1. 创业意识启蒙全员化。依据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因素,首先要联合高校、政府、家长、成功创业学生及社会企业五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言语说服”的重要作用,共同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方式既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改革,又包括素质教育的创新和丰富;既包括创业基础知识普适课程学习,又包括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实践;既包括校内系统知识学习,又包括校外实践经验的参考;既包括创业育人环境氛围的营造,又包括现有教育与创业的有效结合。这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基础。

2. 创业模拟实践化。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的正确性、真理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有效利用自我效能感中的“动作性掌握经验”因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尤其是创业模拟实践。通过对社会创业企业的参观实习,通过创业人士的创业微路演,可以增加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感性认知;通过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可以锤炼创业能力;通过创办学校虚拟创业公司、虚拟创业工作室,可以熟练创业过程,面对创业困难及问题,激发创业情感、磨练创业意志,积累创业经验,通过这些模拟创业的实践所累积的创业经验,会培养并锻炼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关键。

3. 创业路径认可示范化。经过各方面力量的“言语劝说”,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和认识;经过了模拟实践的锻炼,大学生对创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然而要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还需要有相似经历的人的示范和榜样,这就是要充分发挥“替代性经验”的作用。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大学生身边的创业优秀学生等的创业经验和案例进行示范和剖析,尤其是充分发挥优秀创业校友的作用,使大学生对与自己身边的案例有榜样可循,这样就可以对自己选择创业并完成创业充满信心,进而形成强大的信念和内驱力,这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4. 创业计划实施扶持化。经过大学创业教育由浅入深的逐级培养,经过大学的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情感及意志都逐步形成,具有明确创业目标,形成个人自我职业发展中的创业方向,捕捉创业机会,筹备创业计划。但是初步社会、初入市场,难免遇到其他成熟创业者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来自政府的切实的优惠政策扶植,需要来自社会企业的指导和扶助,需要来自家长的鼎力支持,这些扶助将帮助大学生坚定创业信念,完成确定创业意识形成的最后一环,也是成功的一环。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著,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2]谢志远,林茹,曾维华.温州大学生与其它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3]于广河.关于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