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受助生感恩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受助生感恩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发起的资助育人工作多是针对资助方面,即经济上的资助,少有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文章以高职受助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归纳,给出高职受助生感恩教育内涵,列出感恩意识淡薄原因,提出加强感恩教育对策,以期受助生在被资助的同时可以接收到育人情感、滋生感恩情怀,更好地承担国家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职;受助生;感恩教育

以“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工作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如火如荼,但部分院校育人工作不够突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功能弱化、内涵简单化、不专业化等。感恩教育作为育人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少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体现,这就导致受助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情怀缺失。

1高职受助生感恩教育内涵

1.1有助于受助生自我发展

部分高职学生因自身基础知识差、自我约束力小,易受环境风气的影响。受助生因家庭贫困或父母亲身体有残疾,会出现自卑心理或漠视社会心态。对高职受助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提高受助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责任意识,有助于受助生养成良好性格、完善自身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进而完成自我提高。

1.2有助于受助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受助生或多或少带有自卑、孤僻等负面性格,通过对受助生的感恩教育,可以美化他们眼中的世界,使其对周围环境、同学、老师带有温暖的性情,阳光处理好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等环节,以感恩的心温暖周围、传播正能量。

1.3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有些校园案件发生背后牵扯出受助生,正是因为日常与同学的口角摩擦或者猜疑嫉妒,内心的不满日积月累最后质变爆发。若想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对受助生的感恩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阳光的心理、积极的相处态度、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均是需要教育引导的,在校园里开展感恩教育,尤其针对受助生的帮扶引导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2高职受助生感恩意识淡薄原因

2.1社会因素

由于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拜金主义”等各种炫富、低俗奢华的坏行为充斥着眼球。部分受助生在受到补助后,请客吃饭、买品牌衣服鞋子、换国外手机等浪费行为屡见不鲜,而对亲情、友情、师生情、校园情持冷漠情感,以为一切均是理所应当,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享乐”。

2.2资助育人制度因素

资助政策一般是无偿贷款、无条件减免学费等,无条件的给予有可能“宠坏”了学生。资助是手段,育人成才是目的,但现在的部分资助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不够、缺乏感恩教育,重视了经济的扶贫,忽视了心理精神的扶贫,受助生成了“精神的矮子”。

2.3家庭因素

高职受助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或城镇残疾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准,所以自学生懂事起,部分家长对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为了生计,家长选择离开孩子去远方打工,受助生基本是“留守儿童”,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只管好好学习,在平时生活上让受助生没有基本的感恩意识,潜意识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

2.4自身因素

受助生的家庭条件决定了他们没有很多的机会“见世面”,局限于小圈子里,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部分受助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差及过度盲目自我,造成团队意识大局观的匮乏,缺少对父母、同学、老师、学校、社会的感恩之情,情感意识淡薄,自身道德约束力差。

3加强高职受助生感恩教育对策

3.1思想上高度重视

思想决定执行力及执行效果,作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有感恩意识的学生为责任,统筹兼顾资助与育人,以资助为手段、育人为目的,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让学生上得起学仅仅是最初阶段,怎样在学习阶段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才是高职院校需要引导培养的。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应跨越仅仅为了资助而资助的阶段,树立为受助生发展护航的心态,以感恩教育为引导,培养学生成为“有血有肉”的人。

3.2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作用至关重要。辅导员在高职院校里从事的大多是事务性管理,没有精力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受助生的感恩情怀。这就要求学校或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提供机会与途径培养辅导员业务能力,专且精地深入学习才可以真正做到“辅导”好学生。

3.3全方位渗透感恩教育

做好受助生的感恩教育并不是一件或两件举措可以达成的,这是任重道远的。首先,感恩教育应从课堂抓起,不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政课、职业道德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都应以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契机,在思想上打上感恩的“烙印”;其次,占领自媒体高地,通过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以自媒体为手段,宣传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再次,分团委、学生会举办各类关于感恩的主题团课、课外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宣传深化感恩主题;最后,学校可搭建课外实践平台,社团协调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感恩主题社会实践,培养受助生感恩意识。

4结语

感恩教育作为培养受助生爱国情怀、团体意识、责任大局观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全方位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受助生成长成才,使之成为“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路成志,周禹希.从资助贷角度谈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5):139.

[2]王倩.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J].学理论,2015(5):204-205.

[3]付艳,陈爱平,徐喜春.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错位与归位[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4):31-33.

[4]过琳.心理学视角下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学理论,2014(22):191-193.

[5]刘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融入感恩教育对策探讨[J].求知导刊,2016(4):7.

[6]丁银辉.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212.

作者:鹿奎奎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