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岸出版也需要直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岸出版也需要直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版产业过去二十年来,受到业外产业冲击不少;介入编辑作业、改变印刷、网络作者兴起、数字出版,可以看到信息产业已成为出版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触媒。

2008年9月19日两岸出版界人士,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两岸出版交流20周年纪念活动,接着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一行抵达台湾进行“第二次的陈江会谈”,签署四项重大协议,将两岸和谐发展推向前所未有的进程。此对已经实现交流20年的出版工作来说,冀望大陆在出版投资条例上对台湾出版界有更大的跨越与松绑,恐怕是要大失所望的。面对大陆图书市场特殊的环境结构与发展前途,台湾出版界与其等待对岸的改变,还不如积极去思考下一步将如何走过迷障,迎向明天的出版新页。

两岸实现直航,台湾出版界鸭子划水

在这次两岸出版交流纪念座谈会上,两岸相关的出版人士频频以“破冰相识、合作相知、携手拓展,成果着实斐然”来彰显两岸出版交流的结果。回顾这二十年来,两岸出版人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规模不仅持续扩大、频繁,双方也建立不少贸易平台与交流渠道,使两岸版权贸易和简体字书进口快速增长。据统计,1998年至2006年,大陆共引进台湾版权10,278项,输往台湾版权5,057项,台湾为大陆版权引进量的第三位,输出量则是第一;2003年7月台湾开放简体字书进口后,进口简体字图书的数量由当年的16万册增到现在每年600万册,约占台湾图书市场的5%。在大陆发展方面,至今两岸合作成立以及台商独资成立出版发行公司有6家,登记为文化公司从事编辑、企划与版权操作的出版社则不下其数。

若以上述情况赞许交流成果卓越,在管理单位来说,两岸历经多年政治阻隔,短短20年里从接触、破冰、融冰的过程,有此进展或能有欣慰。在两岸出版界工作者来看,台湾在同根同源的大陆摸索多年,不少业者身历惨痛经验,最后断羽而归,有些则是头破血流,最终退回贸易底线;大陆出版市场目前仍对于发行规范无所举措,即使成为华文出版大国、出版集团,管理仍然落后,拖住企业发展。害怕西方出版公司、发行公司入境领导市场,却不能与同为中国人的台湾业者有效合作与学习。要想跨越这道鸿沟,不在于出版业者,而在于主事者对未来华文出版世界的眼光。

简体版对台畅其流,繁体版销售重重裹足

从台湾有条件开放简体字书进口以来,是否全面开放简体字进口一直有所讨论。目前全台大大小小简体字书销售书店约有200多家,基本上简体字书在台湾可以说是已经货畅其流,只要申请进口商家出专家或教授申请证明、无简繁体版权冲突,加上台方无对于图书内容上的限制,强调言论自由但不得伤风败俗,几乎所有的引进图书都可以顺利入台。十月初,台湾管理出版工作的“新闻局”原一度打算开放一般书籍进口,但经过出版座谈会后最终决定保持现况。

维持原状的考虑不仅来自于台湾出版社的反弹,现有台湾图书市场的容纳量,也无须对引进简体字书进行政策性的修改。简体字书目前占台湾图书市场比例约5%,主要陈列贩卖的书店以简体字书专卖店、一两家连锁书店专柜。台湾每年约有3万多本新书,图书流通量大致700万本以上,从市场展列空间上来说,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新旧图书的陈列,若还要摆设简体字书,将压缩到台湾正常图书的摆设时间与空间。另外,简体字书引进基础成本大约是在70%,从出口到港入关物流货运与清关时间大约14天,直航后大约可缩减到10天,但并无助于降低简体字书引进成本,原因在于:一.人民币持续涨兑;二.图书采购成本未获得中国大陆有关单位支持,取得出口折扣优惠。出口优惠政策仅实现于对大陆进出口公司的7%退税。对连锁书店需承受日常维持的运营成本来说,简体字书可实现的经营利润并不足作为发展的策略,更实际一点的就在读者消费习惯,台湾读者普遍性对简体字书并不是全然可以接受,即使在价格低廉的诱因下,质量差距与话题内容对多元变化的台湾读者,是不能够满足的。如以重度阅读者的阅读,充其量只是书架上添加的几本书而已,所以简体字书的需求者仍以大专院校为主,一般民众平均对简体字书的消费寥落。

全世界对中华传统正统性的维护,首看台湾。台湾出版界坚守繁体字的出版,是目前全球维护传统中国文字保存的最后一块阵垒。在联合国宣布采用中文简体字、汉字积极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台湾推行繁体字正名的情况来看,使用好几千年的正统汉字,在台湾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台湾也有简化字的存在,但仅止于书写。香港长期以来民众多习惯于“识繁写简”,新加坡政府也极力倡导“识繁写简”,繁体字书在世界出版上,仍是文化上的必要性。至于有关繁体字与简化字的讨论,涉及到更多学术、政策与语文教学的实践,本文不便多述,此问题也需两岸在谈判桌上以维系中华文化传统为前题达成共识和共存。

繁体书正名要求,应获大陆谅解+辅助销售

相对的,在大陆,繁体字的流通就不是那么地顺利。繁体字书进口大陆需经由单位核可的图书贸易公司才得以从事此项业务。大陆对于繁体字书的进口基本是与外文书籍进口相等对待,除日常有研究单位、学校订购图书外,几乎没有针对一般图书市场的销售队伍,即使有书店展销台湾图书,也限于一两家专设专柜销售,部分图书还被深锁在玻璃柜里,让读者望之莫及。台湾出版公司或发行商非常想提供图书及数据,且仅能在大陆全国书市与博览会上参与展售,想使上一份力量都很困难。

大陆对繁体出版品还有一个审核流程,台湾图书、期刊进口大陆每批送审,书展上常有因对内容存疑而被迫下架。大陆对于台湾图书、期刊审核也不尽然完全统一,各进口商自己审核,在长年政策规范下竟无一统一、全面的数据库可备查,无异对两岸出版进出口是一个极大阻碍。台湾出版公司想在大陆将其出版品畅通,获得利益自然会极力遵守内容规范,从企业经营角度与着眼未来华文出版市场,有哪家出版公司愿甘冒禁止输入的风险。建立公开数据库、大量开放、有效管理发行才有助于两岸出版与文化工作的知识串流。

面对货运直航的启动,繁体版书、期刊输入大陆成本可望有下降空间,但不见得可以让进口贸易商加大力度提高繁体版书、期刊的进口与销售。关键在大陆的出版流通环节和读者的接受度。繁体版书、期刊以需求方提出订单后,才给下订单从台湾进口,台湾繁体版书、期刊一般比大陆书价高 1.5~3倍,进口商虽能以低价购得,但面对大陆课征的高进口税,又面对营业绩效压力,繁体版书、期刊价格自然降不下来。从两岸交流的对等性来说,台湾出版公司对大陆进口台湾图书的做法颇感失望。

繁体字出版物的出版在大陆销售并非违规,没有销售渠道是为主因,若了解大陆图书的发行结构,便了解在大陆图书自己发行体制仍未能健全,哪里能顾及台湾出版品呢?但从文化角度来评论,繁体汉字是文化保留与传承的重要资产,在中国大陆与全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与古文新读的当头,识读繁体汉字应作为一个振兴与荣耀文化推广工作来进行,应适度倡议繁体汉字的阅读。全世界各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在阅读相关研究中国著名古典时,应该是以繁体汉字为主,今人阅读四书五经,以简化字识读,难免有字面误解和部首区划涵意不同,尤其在中国古籍及诗词境界都是精简用字对仗压韵下,一字即珠玑,代表涵义甚广,简化字有时难免差其意,还需要另正其字才能正确解释。以英语系国家为例,即使现有新英语简化用词层出不穷,也已收入辞典之中,然阅读英美文学上著名古典名著,仍保持原著当时用语与古字辞;日、韩等国教育部规范中小学所列汉字也以繁体为依归。因此,在以作为中国──世界文化大国应提出政策辅导识读与繁体字书的销售。此措施与简化字并无冲突,从香港、新加坡等地情况即知一般,当然台湾也有很多人都会写简体字,也是为了书写的便利,但识读与正规书写绝对以繁体汉字。

出版繁体汉字的大陆出版社也大有人在,特别一些出版社喜欢翻印(照相翻印)民初读本、近代原著小说、古籍汉典。大陆法规有规定简、繁体字出版限制,亦即出版社均可申请经核准可出版简、繁体字版图书出版品。在正视中国文化价值未来的前景时,繁体汉字出版的可能效应,很有可能在两岸之间发酵,也有待业者与学者的观察。

华文产业联盟能否成形,有待考验

台湾业者赴大陆以成立工作室、编辑中心、文化公司形式,与大陆业者或文化公司进行版权、图书贸易、委托组稿、合作印制的出版业务。部分大陆出版社面对改制积极探询台湾出版公司可能合作的意愿,希望在新一波的出版转制过程中,先取得台湾业者的资源,所看中的就是台湾出版业对管理及创意开发的出版优势。

华文出版区域市场中,许多业者都在探求未来能运用各自的出版优势,凝结成为华文出版产业联盟。此项议题讨论多年,均有建议无具体成事。大陆出版业采资本运作,又夹广大市场与国家领头走向国际;台湾则有整体密集的出版管理与创意开发能力,善于抓住市场与营销;香港有丰富集合国际发行操作经验,对国际开拓毫不陌生。面对三地产业结构差异与行政的复杂性,华文产业联盟结合非一蹴可行,即使有共同的意识与目标,就资本结构变化、强弱势的未来取代、市场操作与人才优势转变,都是在未来市场机会中对于彼此的考验。

即使三地有此意图想创造华文出版的另一里程,在各自区域里整合出版界的意见,并组成联盟代表,就是一个很大难事,到底谁才是区域里联盟代表,大家都会很有意见,总觉得自己才是区域里产业联盟代表。或许大陆有政策执行与操作,香港出版业是港资与中资各半组合,要联盟组合倒非难事。台湾出版业内不下数千家中小企业,不同形态的行业组织也不少,都不能在台湾产生有效的行业整合结盟,这恐也增加未来华文出版联盟形成的难度。

跨产业领域的结合,或可为上述困境进行解套。出版产业过去二十年来,受到业外产业冲击不少;介入编辑作业、改变印刷、网络作者兴起、数字出版,可以看到信息产业已成为出版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触媒。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传统出版的保存、未来出版的发行,数字技术将作为出版界的搭桥人。在数字内容的概念下,不仅台湾出版界,的出版社都能进入同一个内容平台,也能化解区域内与跨区域的歧见,此不失为组建华文出版内容联盟先行解决方案,这才是华文出版产业联盟元年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