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童话心理” 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童话心理” 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有个考验孩子责任心的环节。爸爸们让孩子们分别去“密室”,那里关着两头小猪,嘱咐孩子们要看好它们,不能放它们出来。当孩子们进入“密室”,小猪却开始求他们放它们出来,当然,猪不会说话,是隔壁的爸爸们捏着鼻子装的。

6个孩子,只有黄磊的女儿多多不信猪会说话,找到隔壁揭穿了爸爸们的“阴谋”。其他孩子都信了,但有的完成了任务,没让猪跑出去,有的却让猪走了,自己蹲在猪圈里帮猪守家。

可笑吗?孩子们竟然相信猪会说话?!嘘,这无比正常,咱们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小孩子不但会相信猪能说话,连太阳、云朵、河流、花草树木,甚至桌椅板凳都会。

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区分谁有生命,谁没生命,认为万物都跟他一样活动;3~5岁时,孩子会把对人有用的东西看作有生命的,比如太阳有生命,因为它带来光,山没有生命,因为它不会做任何事;从6岁左右开始,孩子认为只有活动的东西有生命;8岁以上的孩子,才会理解动植物有生命,也开始知道动植物的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多多满8岁了,所以只有她能揭穿爸爸们的“阴谋”。而其他孩子,都相信了猪会说话,都怕得不得了,哪还有心考虑责任?如果给没完成任务的孩子贴上没责任心的标签,那可够冤枉的。所以说,要理解孩子,得首先知道孩子走到人生哪一步了,不要随便给孩子下结论。

孩子这一阶段的“童话心理”,可不是给咱大人提供笑料的,用好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年,讲故事的孙敬修爷爷就是这么干的。有一次,他在公园里看到淘气的孩子在攀折小树的枝条。他走到树前,把耳朵紧贴在树干上。孩子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孙敬修说:“我听见小树对我说胳膊疼得要命。”孩子一听,起了同情心,不再折树枝了。这一招可比责骂训斥唠叨管用,不信你试试。

其实,说起来,很多家长也在利用孩子这一心理,不过是跑偏了。比如,孩子走路不小心,撞到凳子,倒了。家长会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打骂”凳子。孩子立马不哭了,因为他觉得凳子受到“应有”惩罚。这也利用了孩子特殊阶段的特殊心理,但是,这对孩子成长没好处。因为,错误本来在孩子,他本应该学会以后走路小心,现在学到的却是,“都是你的错”,以后容易犯错怨别人,没担当。

“童话心理”还有一用,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学龄前孩子,想象力超强,如果让孩子处在童话的世界里,处处是鸟语花香,冷泉淙淙,树叶飒飒,还有彩虹、阳光、闪烁的繁星和野兽出没的幽径,他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对孩子未来发展来说,资源是相当深厚而宝贵的。

这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随便想,能多没边就多没边。家长做什么?什么都不做,别嘲笑孩子就是最好的保护了。

当然,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混淆现实与虚幻世界,所以不要让孩子看暴力恐怖片。故事里的妖魔鬼怪,孩子会认为是真的,会恐惧、害怕、焦虑。家长也不要拿这些妖魔鬼怪来吓唬孩子,孩子会被吓听话了,但也变成一个不敢闯不敢干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