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哲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哲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观念来讲是一个重大冲击,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密切结合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自主进行综合性活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精髓就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还仅仅是将“课堂”放在教室中。片面的课程认知大大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发展。因此,江苏省靖江市教研室朱莉老师提出了基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观念,不失为一个新的切入点。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在这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诸多原因,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以实践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回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真,有利于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走向成熟。本文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入手,对实践教育活动的哲学基础和具体实施等方面作了一些理性探讨,以突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价值。

关键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041-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能力。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理念、形式到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践还不到位,效果还不理想。

一、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和缺陷

1.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完备的教师指导队伍,基层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全面的专业理论培训和课例指导。学校教学部门感到实施有困难,甚至对本学科该如何实施一无所知。

2.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含兼职教师)对本学科的基本理念认识不清,掌握不牢,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能准确地把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阻抗。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流于形式,目标难以达成。

3.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的现象严重。

4.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不是起着指导的作用,而是一言堂,或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内容与形式上,课程本身的内容应该是由学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四个组成部分提出活动主题,而部分学校、教师却把四个方面分开,上成四门独立的课程;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上,部分教师只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围绕着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等领域,它的本质是实践性,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走出去”开展调查、访问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很多方案因缺乏活动经费难以推进,这些都给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6.学生、家长、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缺乏足够的了解,过分强调应试教育,抛弃了教育一些优秀内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尤尼斯多年从事青少年社会伦理和道德发展研究,提出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理论,认为在青少年时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人,进入成年之后,比那些当初没有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更关心社会。而显然目前这一点未能引起各方重视。

7.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欠科学。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偏重过程体验,过分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的评价,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

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哲学基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原点,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出发点,实践对认识具有本体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旧的唯物主义以自然界为本体,力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用自然来解释人类的精神现象,从而也把物的尺度当作人类全部活动的根据。马克思深刻地洞察了旧唯物主义者自然本体论的缺陷,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革命性的“实践转向”。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从务虚的形式走入务实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实践世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主客体关系的不断融合和交换中,实现认知的深化和行为的升华,从而达到知行的和谐统一。

三、在实践哲学思维指导下,开展中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实践论的维度看,道德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意志活动,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人的主体性是人性中最集中体现人本质的部分,它表现为人能自主地、理性地、不受压迫和限制地处理自身事务。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创造有利于实践活动开展的环境或情境。同时,要求中学生能激发起内在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主动性,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

2.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现实操作中的运用。实践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不是二元的对立,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统一。必须将普遍的理论具体化、个性化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彰显理论的指向作用,使其服务于实践,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同时也可以使理论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强化和进一步发展,使主体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尽量使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通过课外学习获得的知识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应用、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当学生能够根据活动中的具体状况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把理论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特别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是指文化、情操、审美、信念、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它涉及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的情感体验、生活品位和存在意义等。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其核心意义是对人本身发展和素质倾向的终极关怀。一个没有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学生,在道德生活和人格表现上也会显得狭隘、不完整和有缺陷。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极好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科学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的补课,提升其人文素养,充实其精神生活,培养其道德信仰,升华其道德境界。

4.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重在实践,在中学生的具体生活中主要渗透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方面。针对学习目标制订计划,在不同类别的课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勤奋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和求真务实的精神;②生活方面。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意识,建立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抵制低级趣味和腐朽堕落;③人际交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往能力,构建平等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合理的竞争和协作意识;④社会方面。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热情和志气。

5.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动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能调动学生自觉进行道德学习和道德践行的积极性,生动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道德内化。①教学实践。教师可充分利用正常的课堂教学,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矛盾场景,融入理性的道德取向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②开展社会调查。要真正地使学生深入到社会、深入到生活,使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其意义。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能形而上学走过场,做表面文章;③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要将实践基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做,不能应景而作;④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志愿者各项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要有组织、有纪律、有活动、有实效;⑤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壮大社会性义工队伍。使学生通过这些公益活动,亲身体会现实生活,增加道德体验,强化道德情感。

6.建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不是看其说了或想了什么,关键在于其做了什么,尤其是在其面临具体生活选择甚至道德困境的时候所做出的直接应急反应和行为。因而,评估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有较大的灵活性,不能用纯粹的量化指标来厘定,要综合考量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尤其还要关注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效果。

总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实践理论基础上的一门新兴课程,离开了本真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则其必将成为无源之水,了无生机。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

[3]陈宏贞,贺方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J].科技资讯,2008,(3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