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石油变成白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石油变成白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油,不是经济冷暖的“试金石”;经济,却是石油冷暖的“晴雨表”。石油当作“白菜”卖,已是宿命。

在美国大片中,石油工业诞生之初的粗放状态,让人印象深刻。100多年前的美利坚土地上,成片的石油喷井,常常拼凑成壮观的画面。

如果你看过《血色将至》,除了男主角丹尼尔・普莱恩维尤出神入化的表演,油井出油时的油柱冲力几乎把工棚掀翻的场景,也一定会深深把你震撼。

这个油井的原型,应该是德克萨斯州斯宾德尔托普油田的第一口油井。1901年,该油井出油时,油是像炮弹一样喷射出来的,冲天的油柱击散云霄,在工人们竭尽全力封住井口前,每天产油量7万到10万桶。

对于美国,类似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861年,宾夕法尼亚州著名的“帝井”开始产油时,日出3000桶,以至于,当地的木桶、铁桶甚至能够收集来的盆盆罐罐全部用完,只好在油井附近筑起土制堤坝,而堤坝马上被地上冒出的石油漫过……更早些,1859年,埃德温・劳伦汀・ 德瑞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提特斯维尔挖出世界第一口商业油井的背景是:当地的石油会自动渗出地面,有些为寻找水源而钻井的人们,往往水还没钻到,石油先冒出来了。

面对如此丰厚而狂野的“上帝的礼物”,彼时的美国人不知所措,开发、保存、利用,全部依照“摸着石头过河”的逻辑展开。所以,一度,不但大量油井采收率只有15%到20%,伴生天然气白白浪费,开采出来的石油,也有相当一部分渗入地下,或者流入江河湖泊大海,对环境造成污染。手握“流动黑金”的油井主人们,常常因难以变现成最想要的真金白银,还要应对无节制出油带来的麻烦,陷入苦哈哈守着一座座潜在 “大金矿”却进退维谷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史上第一次石油下跌发生了。1860年1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价格每桶还处于19.25美元的高位;一年之后,就降到了每桶1美元;而到了两年之后,1862年1月,每桶石油的价格竟然只有10美分。10美分和19.25美元,是怎样的差距?这样的节奏,用“断崖”形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分明是“跳伞”。

关键在于,这还不是结尾。石油价格虽然之后有短暂回升,却难改长达半个世纪的颓势。1900年的时候,另一个美国石油“圣地”德克萨斯州,石油价格掉至谷底,每桶只有3美分,一瓶石油都不如一瓶水的价格值钱。

之所以提到这段历史,主要想说明,石油价格下跌不见得是坏事,或者,至少不全是坏事。此次旷日持久的石油下行周期,见证了人类油气开发、利用能力的巨大进步,倒逼出石油输运、储存方式的进步,倒逼出石油化工业,倒逼出内燃机的发明,也倒逼出人类交通运输的革命性进步,燃油车、飞机、柴油船等现代通运工具随之得到广泛应用。

这样的逻辑,套至后来,莫不适用。

以最近的石油下跌为例。进入2016,全球最关注的事情之一,是纽约原油价格和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跌破每桶30美元的消息。30美元的价格,对比全球经济相对复苏后,2014年6月份114美元的国际原油高价,跌去7成多,和许多欧洲、南美国家经济的表现相似,堪称“断崖”。

面对石油卖出“白菜价”,甚至不敌“白菜价”的残酷现实,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伴随很多巨无霸石油企业经营业绩和利润排名下滑,很多产油大国财力捉襟见肘,考虑石油消费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不少论者以为世界经济将延续2008年经济危机的颓势。

但是,认真梳理20年来石油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便会发觉,如此断言存有偏颇。石油,不是经济冷暖的“试金石”;经济,却是石油冷暖的“晴雨表”。

经济或仍停停走走,大趋势却是一个字:走。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始终差强人意,只是因为还在“找方向”。经济新动能一出现,则会企稳回升。

石油或仍跌跌升升,大趋势却也是一个字:跌。跌势,是未来的常态。

石油价格随着世界经济“窝火”不已,需要在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量变上找原因,更需要在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质变上找原因。

事实上,本次石油下跌周期,和2008年和1997年两次暴跌一脉相承,即反复证明: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强大如石油,也得听经济冷暖的吆喝。况且,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语境下,被列入化石能源序列的石油,一时半会固然不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可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和重要性,逐步下降当属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石油当作“白菜”卖,是宿命。

这说明,具体到石油行业,前景不乐观。但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又是好事情。石油的没落,必然以更绿色的动力产生,如果既有蓝天白云,又可持续现代便利的社会生活,即便石油便宜如白菜或低于白菜,大约仍是大家乐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