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瓯韵在心,探律寻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瓯韵在心,探律寻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探讨温州戏曲的发展轨迹,理清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根结所在,解释和认识温州人民的生存智慧和文化创造,有利于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区域建设计划,以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新文化。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确确实实感到,草根阶级的精神需求和信仰是一种如同水一样既柔且刚的力量,面对强势文化她似乎很容易遭受挫折,但事实上她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总是能找到适当的机会,倔强地重新回到她的原生地,回到我们的生活,以其本真的面貌,展现自我!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嘉昆曲;发展;衰落;传承与保护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独立性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全球化与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问题,日益成为文化艺术界和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是:萌芽于五六百年前的昆曲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还是迪斯科和摇摆舞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并不是像有的人所责难的,是一种虚弱的保守倾向,而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现。要应对全球化、国际化、只实现经济现代化不行,还要有文化的现代化,而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传统,即使凭空创造出了某种有现代特点的文化,那也是一种失去了祖根的文化,失去了独特性的文化。我们要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速发展和提升我国多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现代文化。我们要开放,要交往,要学习和吸收一切进步的有益的东西,扬弃一切腐朽的落后的乃至有害的东西,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还可充任今日的文化原则,那就意味着以我为主。只要民族还存在,只要国家还存在,“以我为主”的意识就会继续坚持,就要“永不放弃”地保持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温州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浙东名城温州作为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之一,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温州因为温州模式闻名中外,成为近三十年来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温州模式发自民间,民间文化铸就了温州人的性格与生活观念,因此,区域的民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用热血和智慧肥沃了这片热土,同时创造出了包括温州戏曲在内的极富特色的本土文化,但由于一次次的经济大潮的冲刷,以及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及形成的工业化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电视、信息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市场化文化即通俗文化的蔓延,外国文化、异族文化的侵入或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给温州民间文化的正常延续和发展以强大冲击,甚至带来逐渐消亡和毁灭的命运。温州戏曲作为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温州人文情怀的真实写照,也在一步步地远离,温州人对熟悉的乡音――永嘉昆曲――似乎日渐远去。间文化就值得特别关注。

自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名以后,温州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几年,温州地区频频出现“民俗热”、“民间文化热”等社会现象,这让我们欣喜若狂地听到了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的足音,也让我们相信作为温州民俗民间文化之根的东瓯戏曲是永远不会湮灭无闻、不会“断流”的。即使消逝于一旦,它也会像一岁一枯荣的野草那样,遇到春风拂面之时,便又发芽复苏。

结论分析

活动中我们小组在温州各地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询问寻常百姓对于永昆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昆曲的发展现状与越剧在温州的生存状况基本相似,其困境主要表现为:观众群的流失、昆曲人才的断层、剧团发展资金匮乏等。而这些主要是由于昆曲的唱词过于陈旧,曲风很难满足现代观众口味,且她阳春白雪式的表现形式,欲培养持久的生存土壤又异常艰难。而本次调研获得的信息出乎意料:温州的普通百姓与永嘉昆曲的圈内专业人士对永昆的看法态度不一。我们在我们的调查问卷里看到:温州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永嘉昆曲的发展前景是持较悲观态度的。但是,在实地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像原永嘉昆曲研究所所长、永嘉昆曲团团长夏志强先生、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卢馆长、著名永昆专家沈沉先生等人都对永昆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即使远在许多文化人的研究视野之外,即使一直步履蹒跚,永嘉昆曲同样能够一直以非常健康的状态生存和发展。只要人类自然的需求和真实的情感与欲望有比较顺畅的表达渠道,戏曲的这种自然生存状况就不会改变,他的生命力也就有充分的保证。对此,本组成员也极其赞同。自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来,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永昆始终扮演着温州文娱生活的要角。进入近代,永昆虽然走向衰落,但绵延不绝,仍为一小部分群体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历史纵剖面上,永昆的生命轨迹动态地折射出近世温州社会生活变迁状况;在历史横断面上,她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围绕着昆曲而展开的社会生活画卷,并饱蘸着时代气息。通过对人们参与昆曲活动的行为以及对剧本内容、舞台美术、表演形式等的分析,再现了温州民生心理、审美情趣、礼仪规范乃至政治力量对社会生活细枝末节的干预和渗透情况,亦可从中领略时人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思索、人生的感悟等。尤为重要的是,永昆至今任存在于戏曲舞台上,它以鲜明的形象活现历史时期的信息。而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公民知识文化素养的提高,昆曲典雅深奥势必日渐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永昆雅俗共赏的特性也会为其扩大群众基础创造可能。

因此,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是轻易泯灭得了的!中国的其他剧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朱琳:《昆曲与江南社会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7年版

[2]杨建伟:《南戏寻踪》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版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3]傅谨:《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

[4]林亦修:《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上海三味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