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游地居民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感知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地居民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感知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体育旅游源于体育赛事的不断盛行,对于体育赛事举办地可造成显著的社会效应,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鉴于目前学者的研究多偏向于经济影响方面,从旅游地居民感知度角度对体育旅游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述,搜集1985―2014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举办体育旅游赛事的作用,研究其社会影响的方法以及与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关系,认为国内学者在研究对象上重视对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的大城市的研究,而忽视对举办体育赛事的中小城市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更注重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研究,而忽视综合研究。

关键词:体育赛事旅游;旅游地居民;社会影响;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75-03

一、前言

体育赛事源于人类的祭祀活动,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 年的古埃及文明。体育赛事亦称体育竞赛、体育比赛或竞赛表演,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1]。随着国际体育赛事的频繁举办,由此促生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举办地带来经济水平和影响力,然而目前的研究不平衡,学者多偏重于经济影响研究,而忽略社会影响,尤其是居民的感知度研究,本文主要搜集了1985―2014年具有经典和代表性的文献,立足于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举办地居民的影响感知,希望能为研究、申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考察居民的热情和参与度,进而为办成一场满意的赛事活动提供策略和帮助。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借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度与态度研究以期为体育旅游赛事举办地提供指导,经过筛选和梳理,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度与态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国外研究现状

旅游地居民态度与旅游发展影响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布伦特和考特尼(1999)总结了旅游社会影响的部分成果[2]。艾普(1992)指出,人们对旅游影响愈加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因素[3]。Lankford 和Howard(1994)指出,关于地方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会影响,减少旅游者与居民间冲突,并制定规划,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4]。总体来看,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既有反对也有支持,程度各异。由于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并非处于真空状态,并受当前的经济、环境意识、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体现在个人、社区或社会等不同层次,其结果则有所区别。而针对于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研究,Ritchie and Aitken[5](1985)探索居民对举办1988年奥林匹克奥运会的态度,研究表明居民对举办奥运会有着持续的兴趣,并且满足从赛事中获得的收益。Soutar 和Mcleod[6]利用一个时间系列设计测验对“美国杯”的感知,受访者表示,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获取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然而,测量工具的发展并没有在这个项目中运用。Delamere et al.[7]通过测量当地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态度探索举办社区活动居民能获取的更广泛范围的非经济收益和举办成本,研究结果为获取举办赛事的社会影响提供一个基本的概念指导。此外,Delamere[8]开展了一个尺度发展研究,这项研究是以测量居民对专项影响态度为基础的,而不是利用测量感知社会影响的概念信息来研究的,由此衍生了两个因素(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这项尺度是第一次测量居民的感知社会影响,但是由于缺乏综合性的框架来衡量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限制了其发展运用。总结之前的研究,尽管一系列研究已经开发了获取社会影响的工具,但是许多都是有不足之处的,当前获取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社会影响的衡量工具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此外,Kim and Petrick 和Kim et al.基于Delamere的概念框架开发了衡量尺度,他们仅用数信度(Cronbach’sα)系数统计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来开发相关的尺度,他们的样本也不符合许多推荐的标准,获取的样本数据也不足200个。因此,一个验证性分析可能会更适合开发新的衡量工具,尤其是当现存文献中有发展较好的概念框架和实证证据。

三、 国内研究现状

1.举办体育旅游赛事的作用。徐正国[9]认为,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已经成为城市营销的“名片”;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推动本地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并以此为鉴,促进福建省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华丰[10]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分析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但是对体育旅游开展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缺乏考虑。黄群玲[11]、胡军琅[12]、戴霞[13]等人则专门研究体育赛事对大学生带来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健康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盲目的负面影响,以此给高校教育带来指导。

2.研究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方法。储成霞[14]从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举办后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研究社会影响和评估内容。霍德利[15]为了充分评价体育赛事举办中存在的风险,首先,根据赛事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构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对赛事举办中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状况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最后,根据体育赛事所面临的风险等级状况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确保赛事的成功举办。胡军琅[12]采用结构式问卷,对浙江省大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团体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资料,并用体育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3.体育赛事与其他相关利益者关系。黄海燕、张林[16]结合体育赛事的本质特点,界定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分析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涉及的行业,如赛事组织筹办的消费和观众、媒体人员等赛事相关群体的消费所影响的行业。归纳赛事给举办地带来新资金的影响因素:赛事的规模、级别、类型等对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有直接影响;举办地的文化底蕴及旅游资源、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结构、场馆设施等,也对新资金有较大影响。黄海燕、张林等[17]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运作的实际,构建了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的框架,包括赛事主办组织、赛事所有权人、举办地政府、主办社区、媒体、赞助商、赛事观众、赛事参与者(运动员、裁判员及教练员)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几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石冰、董胜利[18]认为,体育赛事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发展体育赛事,就必须既要以市场经济理念把握原有投资主体的公益行为转化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商业行为过程,又要重视体育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的传播、影响、渗透的特点,使体育赛事不仅为满足人们的体育消费搭建广阔的市场平台;并且,通过体育所倡导的精神和各种实践活动的文化理念的渗透,达到影响、促进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意识及和谐理念等多种目标,实现体育赛事与社会软环境改善的双赢。范成文[19]从居民感知度角度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对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创造经济效益;加剧环境和社会问题;加强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剧经济和社会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消费、提升服务水准。这些感知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而社区居民对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态度则分为漠视、热爱、理性和中立四种类型。而安俊英等[20]从目前研究领域较少的环境方面,在给出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环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由赛事环境影响效应的正反两方面归纳出赛事环境影响评估的衡量指标,着重探讨赛事从筹备到举办期间各种环境污染源以及相应的评估策略,评估时考虑到大气环境、水环境、噪音环境和固废环境四个方面,角度比较全面、准确。彭涛等[21]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密切,对城市旧区更新、新区开发以及整体空间格局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郝锐军[22]等人从体育赛事给举办城市的楼市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为当地楼市市场带来巨大的财富。

四、对当前研究的评价与总结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越来越多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国内研究体育赛事事件影响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然而与国外丰富的体育赛事事件研究成果相比,国内学者在研究对象上重视对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的大城市的研究,如张国清[23]以北京、釜山、多哈亚运会以及广州市承办大型运动会为分析素材,从社会、文化和经济三个层面对广州亚运会体育设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修缮、城市环境改善、岭南文化特色的开/闭幕式、以及大众良好意识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忽视对举办体育赛事的中小城市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更注重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研究,而忽视综合研究,特别是有关城市社区居民对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事件的感知研究还比较少见。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

[2] Brunt P.,P Courtney.Host Perceptions of Sociocultural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3):493-515.

[3] Ap J.Residents’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4):665-690.

[4] Lankford S V,D R Howard.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s Attitude Sca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1):121-139.

[5] Ritchie J R B,Aitken C E.Olympulse II-Evolv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1988 Olympic Winter Gam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5,(3):28-33.

[6] Soutar G N,McLeod P B.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impact of the America’s Cup[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3):571-582.

[7] Delamere T A,Wankel L M,Hinch T D.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ocial impacts of community festivals,Part I:Item gen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measure[J].Event Management,2001,(1):11-24.

[8] DELAMERE T A.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ocial impacts of community festivals,part II:Verification of the scale[J].Event Management,2001,(1):25-38.

[9] 徐正国.结合福建省实际谈体育赛事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14,(1).

[10] 刘华丰.试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综合性影响[J].铜仁学院学报,2008,(4):90-93.

[11] 黄群玲.大型体育赛事对大学生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5-88.

[12] 胡军琅.体育赛事报道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4):87-89.

[13] 戴霞.体育赛事热议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2,(1).

[14] 储成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的社会影响及评估内容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5):82-85.

[15] 霍德利.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

[16]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

[17]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分析[J].体育科研,2008,(5).

[18] 石冰,董胜利.体育赛事与社会软环境改善的双赢策略[J].体育学刊,2006,(6):18-20.

[19] 范成文.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影响感知――基于浙江省海宁市的实证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0] 安俊英,黄海燕,陶倩.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环境影响评估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31-35.

[21] 彭涛,闫永涛.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广州“亚运城”为例[J].规划师,2011,(7).

[22] 郝锐军,方亚冰.重大体育赛事对当地楼市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统计,2011,(6).

[23] 张国清.亚运文化遗产社会影响力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