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多元安置方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多元安置方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问卷统计及Logistic模型的运用,结合文献研究法、经验借鉴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新疆农民被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罗列。在这些因素的前提下,分析新疆现行安置方式,并与新疆各地州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为新疆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提出合理、可行性建议。将安置方式的改革重点放在保障失地农民长期的可持续生计上,并完善以社会保障安置及就业安置为核心的安置体系,实行多部门合作制度。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失地农民;安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16

Analysis of the Multivariate Resettlement of Xinjiang Province under Silk-Road Economic Belt

PAN Li-ping, PU Chun-ling, WANG Lin, ZHANG Y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use of the statistics of questionnaire and logistic model, combining with documents, experience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spot, factors can be listed which will influence farmers willingness in Xinjiang. On the premise of all these factors,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ttlement in Xinjiang, and combining with its own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n we can propound som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compensation and resettlement in Xinjiang. Focusing on securing long-term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landless peasants, when reforming the resettlement. Improving the core resettlement system including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and implementing multi-sectoral cooperation system.

Key words: Silk-Road Economic Belt; landless peasants; resettlement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内。新疆作为其核心区[1],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安置方式对征地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而征地行为不仅与经济有关,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因此,笔者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依托,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大范围的调查工作,将安置方式列为研究对象,检索大量相关文献,对新疆安置现状进行分析,为新疆安置方式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1 新疆典型县市现行安置方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总面积为16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广人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多以务农为生。很多农牧民都有,宗教氛围浓厚。相对于国内较发达的省区,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南北疆差异大,贫富差距明显。通过对全疆14个地州的全面调研,发现安置方式具有领先水平的地州县市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及阿勒泰市等。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采取货币补偿、异地安置、土地置换、留地安置、社保安置等多元安置方式。对已征地农民的社保资金筹集,采取由县财政承担40%、村集体承担30%,失地农民自行承担30%的办法解决。不仅解决了新征地发生的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而且将过去已征地的农转非人员纳入了社保范围,妥善解决了失地农民非常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该县对贫困人口采取民政帮扶政策,对符合低保户条件的给予低保保障,对符合民政医疗救助的进行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特困家庭每季度给予物资救助。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和失地人员意愿有针对性地分类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且年龄较轻的组织参加新技术、新领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并规定新源县区域内企业必须预留30%的岗位供失地农民选择再就业,落实自主创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对进行自主创业的享受小额贷款、工商管理、地税、扶贫改造等相关优惠政策。

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社保部门就失地农民社保问题已拿出了暂行实施办法。按照个体灵活就业政策,失地农户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每月交416元(以后每年根据政策调整上交比例),县财政每人每月补贴166.6元,村集体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失地农民每月交149.3元,共交15年,男满60岁,女满55岁后享受城镇职工退休养老待遇(达到要求的每月可领取2 048元)。

阿勒泰市采取货币安置、就业安置、社保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由人民政府积极协调督导乡(镇)政府和用人单位,向被征地农牧民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其就业。对适合农民的工作,协调用地及用人单位优先吸收失地农民。对被征地后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加强农业指导,并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和进行畜牧、养殖、种植等。鼓励自主创业,对失地农民进城务工、运输等个体经营的,在工商、税务方面给予扶持政策。

2 征地补偿安置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

2.1 模型原理

假设自变量发生的概率为Pn,自变量为X1,X2,X3,…,Xn,Pn的取值范围为0~1时,建立单调函数Q=Q(Pn),Q在P=0,P=1时,P值的变化可以由Q反映:

Q=ln(1)

Logistic变换过程就是将P转换成Q的表达式。

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应用于二元取值的应变量。模型分析目的是提供把预测对象归为某个类别的条件概率,由此衡量失地农民意愿影响因素的概率,进而判断各类因素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作用。

假设Xi=(X1i,X2i,…,Xni,)是反映第i类影响因素的变量n,α和β为待估参数,第i类影响因素的概率Pi表示为:

P(Xi,β)=F(α+βXi)=

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是log()=α+βnXni。利用极大似然估计轨迹得出此式中的参数α和β,在计算征地补偿安置各类影响因素的概率P(Xi,β),从而判定征地补偿安置的情况。

2.2 主要指标说明

根据问卷填写完整程度及地域分布,从全疆分散选取了210份问卷做Logistic回归分析。笔者将因变量用Y表示,主要反映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与安置是否满意,具体表现为满意或者不满意,取虚拟值为1和0;自变量用X表示,反映影响农民征地补偿安置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X1表示年龄、X2表示受教育程度、X3表示家庭人数、X4表示被征地的面积、X5表示家庭收入水平、X6表示收入来源、X7表示征地补偿标准、X8表示安置模式、X9表示现行社会保障是否能满足被征地后的需求、X10表示对征地政策是否满意。

2.3 模型建立与检验

在210份问卷数据基础上,运用Spss 21统计软件中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的征地补偿安置及保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方程的变量结果如表1所示。

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各个变量样本对新疆征地补偿安置保障影响因素函数式:

Logistic P(Y)=2.028X1+(-0.546)X2+(-0.798)X3+(-1.148)X4+(-0.159)X5+(-0.437)X6+6.832X7+(-0.471)X8+(-1.093)X9+2.593X10+8.165

模型检验包括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等。如表2所示,取显著性水平0.05,自由度df=10,根据公式“CHIINV(0.05,10)”,查出卡方临界值为18.307。表中的卡方值为208.024,大于临界值,并且相应的Sig.值小于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这些检验都是合格的。

如表3所示,最大似然平方的对数为79.870,理论上服从卡方分布,大于给出的卡方临界值是18.307,因此,最大似然对数值检验通过。Cox-Snell拟合优度为0.629以及Nagelkerke拟合优度值为0.843,拟合度都较高。

如表4所示,根据公式“CHINV(0.05,8)”=15.507,算出卡方临界值为15.507,而卡方值为13.467<15.507,sig.=0.097>0.05说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整体,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观测值和期望值”几乎是接近的,不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印证了“Hosmer和Lemeshow检验”中的结果,总的预测正确率为93.3%,模型效果良好。

2.4 结论分析与评价

从Logistic模型的运行结果看,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具有可信性。Wald检验显著性水平在0.05以下表示非常显著,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在0.05~0.1表示一般显著,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大于0.1表示不显著,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对征地补偿安置的影响按显著性排序为补偿标准、对当前政策是否满意、被征地面积、安置方式、社会保障情况、年龄,这些因素表现为非常显著。而收入来源、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水平对征地补偿安置的影响水平不显著。

(1)补偿标准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00,表示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非常显著。系数为6.832,表现为补偿标准与失地农民征地意愿成正相关,即征地补偿费用越多,失地农民愿意土地被征收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征地补偿过程中,确保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水是提高其接受度的关键所在。现实中,补偿标准影响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进行的原因包括补偿标准过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标准弹性过大,同地不同价,补偿基数的计算发放不科学。

(2)当前土地征收政策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00,表示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非常显著。系数为2.593,表现为对当前征地政策的满意程度与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成正相关,即对当前土地征收政策越满意,越愿意自己的土地被征收。因此,在制定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及保障政策时,要因时制宜,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行性,与时俱进,符合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3)被征地面积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11,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非常显著。系数为-1.148,表现为被征地面积与失地农民征地意愿成负相关,即土地被征收得越少,越容易接受土地征收工作。留下部分土地供农民生产生活是货币安置与留地安置、农业安置相结合的体现。失地农民多以务农为生,留下部分土地既能解决其就业问题,又能创造收入,支持家庭,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4)安置方式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21,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非常显著。系数为-0.471,表现为单一的货币方式使得失地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收。由于部分农牧民文化素质低、缺乏生存技能,且没有对未来生活的忧患意识,在取得补偿款后,经营不善或大肆挥霍,导致征地补偿款很快就用完了,又因为没有参加社保,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因此在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过程中,要形成多元安置方式相结合的补偿安置模式。

(5)社会保障情况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22,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系数为-1.093,表现为失地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同意土地被征收的意愿并非越强,可能的原因是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安置方式存在的时间不长,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先享受参保的人员还没有获得收益,对征地补偿安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之后的征收工作中,还应该对社会保障投入更多的关注。

(6)年龄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32,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非常显著。系数为2.028,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土地被征收。一般来说,失地农民的年龄越大,其从事农业耕作的时间越长,对土地的感情越深。年龄越大越难学会除务农以外的生活技能,土地被征收后就会失业。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年龄越大对土地被征收的意愿就越低。在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形成差异化的安置补偿模式。

(7)收入来源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134,受教育程度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185,家庭人数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254,家庭年收入水平通过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674,这4个因素对征地补偿安置保障的影响都不显著。

造成这种数据分析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区域的差异,对于新疆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不好,尤其是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水平都比较低,家庭人口比较多,主要职业也都为务农等方面,导致收入来源、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

另外,受教育程度的指向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土地征收制度的不合理安排认识也明显加深,在对国家政策认识的同时又存在对土地征收制度的成见。但是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学习和掌握非农劳动技能的能力越强,从事非农职业的可能性会越大,这会致使其放弃对土地的权利。两者相矛盾,导致受教育程度对征地补偿安置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3 思考及建议

通过对影响征地补偿安置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分析出农民愿意土地被征收的情况,选取与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相关度高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发现了以下5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3.1 安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1)多种安置方式相结合的安置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不广。近年来,新疆各地州的安置方式多依赖于货币补偿,但由于部分农牧民文化素质低、缺乏生存技能,且没有对未来生活的忧患意识,在取得补偿款后,经营不善或大肆挥霍,导致征地补偿款很快就用完了,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为上访埋下隐患。全疆大部分地州在土地补偿过程中,都尝试过多元化补偿方式,诸如社保补偿、住房安置、就业安置、股份公司经营以及货币化补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但由于农民对政府缺乏信任,认为就业安置、股份制安置等方式存在风险较大[2],导致大部分农民更倾向于货币补偿安置。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新疆部分安置工作做得好的县市做法是除了货币补偿以外,还将生活确实困难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全部纳入政策性低保[3];部分县市是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或农村养老保险,已就业的由用工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转变身份由农民变为市民的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依然是农民身份的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农民缴费意愿不高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际调查中覆盖率很低;还有些县市是将失地农民纳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养老金,但目前仅在乌鲁木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部分县市区推行,受惠的失地农民较少。

(3)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突出。农民在被征地前的生产生活都在土地上,失去土地后就等于失业,加上失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没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人口的急速增长又使劳动力市场负担加重,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失地农民很难再就业。新疆各县市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活动开展较少,培训后的农民多属于临时就业,工作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再加上农民长期养成的散漫性及个人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不能长期就业[4],导致与征地之前相比生活水平质量下降。

(4)失地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突出。绝大部分农民在征地前都已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这部分补贴只针对大病或住院医疗,农民的非住院医疗没有保障,特别是在失去土地后,对于丧失生产和生活重要来源的农民来说看病压力加大。

(5)失地农民失去了精神寄托。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具有继承性,一旦失去土地,不仅失去了物质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其祖辈的精神依托,心里会产生惶恐,缺乏对生活的信心。他们由农村转至城市,身份上的改变让他们无所适从,难以融入城市主流社会[5]。不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匮乏,都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3.2 安置方式选择的探索

新疆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先进安置方式时要选择适合新疆区域特点的安置方式,不能生搬硬套。例如,入股分红安置是一项新兴的安置途径[6],但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入股后存在风险较大,不适合地区发展实际,就不应该在全疆推广。就新疆而言,耕地面积相对较广,留地安置能发挥新疆土地资源优势,保证农业生产安置途径的畅通,值得引进。具体表现在失地农民可以用一部分补助费在所留土地上自建住宅或商用门面房出租或自营,这样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也使得失地农民取得一部分收入养活家庭。另外,留地安置时也要考虑地段及土地肥力等多种因素,否则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落实和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农民也不尽满意。

多元化补偿安置模式[7]在新疆一些地方、县市已开始试行,值得逐步在新疆范围内推行。例如伊宁市采取“货币安置+就业安置+养老保险安置+政策奖励+住房保障”的征地安置模式,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设置多种就业岗位、减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纳金额的比重、制定搬迁奖励政策、加大房屋置换的政策优惠等,极大满足了伊宁市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昌吉市采取“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养老保险安置+住房保障”的征地安置模式,也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都在当地的土地征收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因此各地州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最符合本地州的安置模式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安置方式的优点,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失地农民“生有所依”,测算养老保险水平,实现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病有所医”也是多元安置模式的补充。养老保险则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8-9]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测算养老保险水平或费用是为了土地征收补偿涉及的安置补偿基数的确定,以养老保险水平测算作为安置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符合当地区域发展的实际,符合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的数量、结构特征。

帮助失地农民重新就业,使失地农民有了收入来源,可以使失地农民免于致贫,也是他们长期生活水平不降低的保障。就业安置有两种形式值得尝试,一是鼓励农民自谋职业,政府在其就业前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另一种是“谁征地,谁吸劳”,征地单位为失地农民提供相应的工作,并为其进行职业培训。当然政府当务之急要做的是积极创造各类公益性岗位来安排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就业;同时引导失地农民改变旧观念,提高就业主动性和自觉性并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10-14]。

参考文献:

[1] 李金叶,舒鑫.“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新疆经济定位的相关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6):18.

[2] 齐睿,李珍贵.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3):39-45.

[3] 王燕.改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若干意见[J].调研世界,2009(12):31.

[4] 韩金博,陈鹏.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7):78-81.

[5] 丁冬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8):48-51.

[6] 江华.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反思[J].宏观经济研究,2006(4):52-55.

[7] 吴强华,张毅.多元保障启航――征地补偿安置方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土地,2014(4):14-17.

[8] 刘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土地征用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9] 黄晓瑜.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2(6):49-52.

[10] 范海波.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及施行就业安置方式的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4(10):10-12.

[11] 张黎,胡晴波.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4-5.

[12] 韩笑.二元产权制度下征地问题和制度创新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4-6.

[13] 荣国萱.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土地政策选择[J].河南农业科学,2008(5):21-22.

[14] 于锦坤,梁亚卓,徐华,等.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6):58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