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微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微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学案教学的弊端,本文结合案例论述微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提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案教学;微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教育时机;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芹,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学案是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过程及内容的方案。新课程改革以来,为适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我国许多地区中小学开展了学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许多专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学案教学进行总结,并进行了学案的编制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我市较多中小学也深入开展了学案教学的课堂改革实践,开展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作为实验校也参与了以学案导学的自主课堂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案在使用时尚存在一些弊端。学案内容往往繁冗复杂,包含了预习、课堂学习、课堂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反思总结、检测反馈等多方面内容。编写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份“沉甸甸”的学案,全方位、多角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实践表明,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教师而言,编制这样一份完整的学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学生而言,完整的学案虽信息容量大,环节完整,却容易使学生无法认清每节课的学习重点,使课堂学习失去了针对性;从教学的效果看,学案教学中过多预设性内容、相对固对的模式绑架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利于课堂精彩内容的生成。打个比方说,假如观众在话剧演出前都拿到了剧本台词,提前知道了剧情,那么还有多少观众对即将开始的表演感兴趣呢?

二、微学案的内涵

为提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传统学案进行改编,学案不一定面面俱到,它也可以是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重难点或重点环节而编制的内容方案。与之前的传统学案相区别,笔者将其命名为微学案。微学案不注重所有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而只侧重课堂中的某一个或两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重点知识和能力得到有效落实。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微学案的使用能使课堂重点突出明确,使学生真正实现一课至少有一得的课堂效果。当然,能否实现高效课堂,不仅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学案,还在于能否抓住使用学案的时机。在教育过程中,处处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时机问题,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在一堂课关键的环节如能结合使用微学案,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微学案编制与应用示例

(一)微学案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使用微学案时不仅要善于抓住课堂中各个阶段的教育时机,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课型、文体来设计。每种课文、课型都有自己的特点,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重难点来进行。

以文言文《鸿门宴》为例。这篇课文很长,知识点多而分散,包括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多个重要知识点,如果将其一一放入学案中,不仅会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更会引发学生的烦躁心理,降低课堂的学习效果。在学生根据课下注解梳理完课文的字词后,教师可以就本课的重点编制一到两份学案。《鸿门宴》的特殊句式类型较多,尤其是宾语前置句式体现较为突出。学案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本课出现的所有宾语前置句,找出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和形成规律,然后再通过其他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进行验证,最后进行适量的拓展训练,最终真正落实巩固这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根据本班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再来制定相应学案内容。如果通过前期作业检测反馈发现学生有其他的薄弱点,也可以将此薄弱点编成学案进行重点突破。

(二)微学案在情境设置中的应用

如果说课前的导入有助于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课后的练习则是落实课堂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传统教学采用的是课堂细讲碎问,课后留大量作业的“课后练”模式,但是“课后练”因不在课堂上进行,容易受到干扰,也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所以“练”的效果会差一些。而如果能在课堂上当堂进行对应性练习,在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再加上刚讲完知识就马上进行练习,学生是在遗忘高峰到来前加以强化,记忆效果好,所学知识能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因此,在课堂及时配上对应知识点的练习学案来进行巩固或拓展性练习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但因为是课内练习,时间有限,所以练习案的内容不宜过多,针对重点做一到两题的对点训练即可,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这种时候,微型练习案就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用时较短,不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方便课堂交流反馈,效果好。

示例:拓展变式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入”字的妙处。

以上为2013年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讲评课后的练习案,原题为: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本题属于炼字题,即考查诗中某个字(词)的使用效果,是对诗歌语言进行的一种鉴赏。这种题型有较为清晰的答题思路和步骤,如能掌握好,可以大大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笔者在设计学案时仅对原题进行变形改造,将“绿”改成“入”。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是全新的题目学生还要重新读题,解读诗歌,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到练习的容量。而原题改造变形后学生不需要重新解读诗歌,可以直接进行解答,这样既保证了练习的时间,又可让学生迅速体会到掌握知识就能答题的成就感。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练习案中再设计一道相同类型的课外拓展题,以便真正让学生将知识巩固到位。

(三)微学案在讲评课中的应用

以一堂课最主要的导入环节为例。正所谓“万事贵乎始”。一节课的开头如果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把握好导课环节就非常必要。导课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以笔者的一堂试卷讲评课为例。传统语文试卷讲评课通常是由教师将试卷从头至尾讲完,“满堂灌式”的讲评课内容多、耗时长,经常出现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在省质检试卷讲评课上,笔者对以往“逐题讲解”的讲评模式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对学生试卷进行调查分析后,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因为审题失误而造成大量失分,于是就从“审题”这一角度入手设计了一份微学案。学案展示了多份因审题而造成失分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参照参考答案给病例打分,找出失分的原因并进行归类,从而归纳总结审题的方法。通过学案的导学,学生不仅强化了审题意识,而且进一步掌握了审题的方法,提高了读题的能力。

在每分必争的高考考场上,提高考生读题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一节讲评课前,笔者先编制了一份简单的微型学案。见下表1:

一场考试过后,学生最关心的是总分是多少,对讲评课却没任何兴趣,甚至连试卷都没有认真看一眼。在讲评开始之前,笔者以此学案作为导入,先让学生完成学案的内容,其实就是“逼”学生对自己的试卷做一次全面的详细地分析。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动笔演算,学生对在语文课上做数学题的事情感到很新鲜,也十分有兴趣,做起来十分认真。完成计算后,笔者再将班级和年段各小题的均分情况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在直观的数据面前,学生的内心得到了相当大的震撼。这“第一锤”结结实实地敲到他们的心上。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试卷中暴露了这么多问题:原来自己在某些题目上是有优势或劣势的;原来自己在很多方面的失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

的……震惊过后,学生们开始认真地听起课,做起了订正。这次导入,改变了以往讲评课中学生不想听课的坏习惯,充分调动了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为接下去的讲评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如能结合使用微学案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案教学虽然强调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能够编制一份高效、有切实价值的学案并能在关键时刻用好学案,这是我们在学案教学改革研究中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