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阅读课教学实效的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语文的阅读课教学,因为它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还是那种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课堂气氛不活跃,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课的教学规律,使阅读课教学的效率非常低,是一种高耗低效的现状。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升阅读课的教学实效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如何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一.融情——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之中,融入到文本之中,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有一种持久力来进行学习,让他们好学、乐学。而让学生融入学习情感的关键在我们教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自己先融入情感,学生才会被感染。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情感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不带入情感,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无论是在课始,还是在课中或者课尾,都要以饱满的情感来贯穿课堂的始终,将文章中的情感与自己心中的情感外显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去学习课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我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观看我们本地过春节的情景,并让学生说一说过春节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活动,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熟知,所以容易产生兴奋的情感。这时,我再让学生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因为学生已经对文章产生了情感,那么他们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就会有一种驱动在里面,以便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融文——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我们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手段或方法,都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的深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先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震憾。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抓着重点词句、语段进行理解。但是,我们目前许多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师生对答式的“你问一句,我来回答一句”。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过多关注的是对教师问题的思考,在阅读文本时只是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阅读课教学方法,要抓住能够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习得语文技能。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来思考“乡下人家为什么说一年四季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呢”?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来整体感知文本,阅读文本,小组讨论文本,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文本,然后再走出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三.融性——鼓励学生个性阅读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知识水平不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同,有的学生会沿着教师铺设好的思路去理解,而有的学生却会与教师的预设背道而驰,对文章的理解离我们预设的相差很远,有时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理解,我们这时不能把学生强制拉到我们的预设思维中来,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课文,这样他们才能把文本演绎得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特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当发现学生错误的观点的时候,也要在遵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会感觉放风筝非常快乐,而有的学生却不以为然。比如如果学生没完成作业就去放风筝,结果被父母狠狠批评了一下,再比如,有的学生在放风筝的时候出了点意外,我们想一想,他们还会感觉到放风筝是快乐的吗,所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文章理解。因为他们对放风筝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而这时,我们就要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否则就不会有学生独特的文本体验。
总之,阅读课的教学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深入研究教学之法,才能让我们的阅读课教学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黄周沛,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