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对美术应试教育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对美术应试教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因材施教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特长而有区别的进行培养的方法。而且尤其是美术,尤其应该灵活生动起来。

关键词 美术;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60-01

在针对美术专业高考的教育体制中,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恐怕是很难回答的。面对大部分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专业,甚至因为各种原因对专业有抵触情绪的新生,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材的情况下,又必须面临高考越来越紧张的压力。这是现在每个美术专业学校和每个专业教师所处的现实情况。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一种看似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完全按照高考的科目和内容来教学,和考试没关系的,一概不讲,考试中用不着的,一概不教。什么美术史,什么美学,什么审美情趣根本上不了高中的课堂。画室里只剩下枯燥的透视、结构、光学理论。有些学生学了三年,对美术也没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结果是,老师教的无聊,学生学得单调。一切都因为,专业教育成了完全的应试手段。

我以为,专业教育也是教育。教育应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人,造就人为目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然是社会需要的人,同时也是学生自己乐意情愿去做的人。美术的考生现如今已经很多了,毕业生也是每年都在增加。很多人毕业以后就转行了,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愿意干这一行。这固然有供大于求的原因,但也有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结构不合理说明有些专业人多了,有些少了。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不能够按照一个完全统一死板的模式去教学,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去照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很有现实性的。

因材施教是教育行业里的法宝,这是被历史长期验证的。现在的高中都会分文理科,就是一种体现。因材施教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育方法,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特长而有区别的进行培养的方法。而且尤其是美术,尤其应该灵活生动起来。大家都知道,美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本身就具有很吸引人的魅力。每个人都会对美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和欣赏。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有人说是因为艺术太过于高深难以理解,有人说专业的东西和现实社会的某些要求脱节,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教法上不够灵活生动。

教法上要想灵活生动、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去更细致的观察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愿望,然后引导他们到更有发展前景和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上。

比如说,有一些美术基础还不错,本人又特别喜欢专业的学生,恐怕也是所有教师最喜欢的那种学生。但是他们因为有了基础,自信心很强,很可能会有自负心理,或是很难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对他们不需要很多鼓励和催促,不要因有时无法沟通而疏远他们,而应该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其艺术积淀,让他们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养成自己分析和学习的习惯。如果处理得好,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杰出艺术家,或是某专业的佼佼者。

另有一类,凭自己的爱好来学习,本身却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这样的学生,就像优质的白纸,是可以接收系统教育的好材料。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最高的,但也是最受不起打击的,很容易在和第一类学生的比较中丧失信心。对这样的学生,鼓励是很重要的,长期不懈的监督和沟通也必不可少。方法正确的话,他们会进步很快,很可能会成为你最优秀的学生,并且和教师形成深厚的友谊。

再就是那种本身毫无基础,对学习也没兴趣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常年学习较差或在中招考试时出现了问题,在家长逼迫下,来专业学校碰碰运气。近些年这类学生的数量不少,也是造成美术高考过热的主力军。

这里边也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对美术缺少认识和兴趣,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不考虑今后怎么发展。不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有成绩。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展示美术的艺术魅力和发展道路,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在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下引发学艺的兴趣,树立奋斗的目标,大部分都是可以成功的。他们经过努力,也能成为合格的美术从业人员。

另一部分则有可能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他们有自己将来发展的其他目标,却迫于家长和考学的压力,心不甘情不愿地学习不感兴趣的专业。这些学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对专业的抵触情绪极大,是造成课堂纪律混乱的潜在捣乱者。对待他们,沟通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以对症下药。对有些人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要进行善意的提醒与指导,以事实为基础,逐渐转变其意愿。特别是有些人还有不错的美术基础与潜力,是不能轻易放弃的。而对个别已有自己理想的发展目标,或有其他较强能力却因为各种原因非自愿来学习美术专业,对专业学习抵触情绪很大的学生,我们作为教育者而不仅是专业教师,要大方一点。以对学生的人生前途负责为重,做好与学生家长的协商劝导工作,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并结合现实与社会需要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道路。

若以以其他方法区分,还有各种各样的类群,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学生的专业意向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修养和理解能力不同等等,都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符合需要的方法态度来区别对待。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态度,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的将来负责,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育者的一个共识。在这个共识之下,实行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