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甏肉干饭 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了济宁,若不吃上一次甏肉干饭,乃为憾事。
走在济宁街头,“甏肉干饭”招牌随处可见。要是说济宁第一特色名吃,非甏肉干饭莫属。甏,就是一种盛放食物的瓮类陶器。甏肉,顾名思义,就是用甏烹制和盛放的肉。干饭,即是米饭。甏肉干饭是济宁特色小吃,饭点时在城内一走,街头巷尾都能闻到甏肉干饭扑鼻的香味。本来这肉和米都是司空见惯的吃食,一旦与“甏”联系起来,就是一道充满奇幻的美味小吃了。“甏”(音bèng),原是一种盛东西的器皿,不曾想,用它炖出来的肉却别具风味。
济宁正宗的甏肉干饭制作非常讲究,烹饪时,不能用金属锅,必须用江苏宜兴产的深型砂罐,即“甏”。
甏肉干饭说是肉和米,其实甏里面煮的还有很多呢。面筋、丸子、肉卷、豆腐块、鸡蛋、海带卷、蒲菜头、白笋丁等,都是可口的佳肴。
面筋肉丸,即将肉用面筋紧紧包住;肉卷,由豆腐皮卷肉而成,肉馅都是精心选制的;海带卷,是用牙签串住或棉线系好的。它们与肉一同入甏,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了甏肉干饭独特的口味。
传说北宋时期,众位好汉齐聚水泊梁山(现在济宁境内),随着投奔而来的英雄人数剧增,用普通炊具做饭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厨师就改用腌制咸菜的甏充当炊具,把大块的五花肉放入甏中,加老汤以及葱姜等作料,将甏置于挖好的土坑中,用干柴引火,木炭为燃料,微火慢炖,过不了多长时间,肉香四溢。众位好汉每人一碗,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到元朝,随着京杭运河的开通,南方大米通过水路运往北方,开始丰富北方的食材,运河边的济宁获益匪浅。人们把甏肉和大米饭混在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就有了甏肉干饭。
清朝商贩用扁担挑着走街串巷,一头是炭炉子,一头是米饭,炭炉上放着“甏”。再后来有了固定的店面,商家也开始立字号。在初期经营甏肉干饭的小商家中,数“老咬口”赵克顺家最有名,他有“四不卖”的经营理念:不到火候不卖,色泽不够红亮不卖,面筋入味不透不卖,过夜东西宁肯倒掉也不卖。
甏肉干饭选肉,必须是鲜嫩薄膘的五花肉;米,要先筛后簸,凡半粒者均予以剔除;甏,必须是江苏宜兴生产的深型砂罐。肉和米分开在不同甏里制作。烹制甏肉时,肉条、面筋、剥皮的熟鸡蛋、豆腐丝、海带及葱姜等调料一起入锅,文火慢炖。食用时,从两个甏里盛出甏肉和米饭,淋上汤汁,如若再配上咸菜和腌辣椒,真正可口。
一道菜要想成为美食中的精品,靠的不是嘴上的功夫和“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讲究得很。而品尝美食之至要,则在于无贵贱之分、门派之别,天南海北,吃的是真性情。以甏肉干饭为例,最初还真是出身于江湖,它的历史是随着运河漕运的兴起而出现的。甏肉干饭就来源于运河上船工和漕帮的“瓦罐乱炖盖浇饭”,十足典型的江湖快餐。后来,这种快餐被推广普及开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在这个过程中,器皿得到改造,“乱炖”之食物也渐趋系统规范,终于造就了这道平民美味。
在济宁,但凡经营甏肉干饭的店家都用甏,哪怕质量较次也绝不用金属器皿,这估计就是济宁人的忠厚实在吧,只有名副其实才不会砸了招牌。
甏肉干饭在诸多民间美食中确实不起眼,很多人根本就闻所未闻,甚至有些祖居山东的人也不知道它。尽管籍籍无名,但它朴素、实在,从不喧嚣,或许人们会觉得它太过于保守陈旧,还遵循着传统工艺,抱着甏不放。可我要说,这正是它的品格,如一老成忠厚的君子,虽或隐身于民间、市井、江湖,但从不抱怨,总是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