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读者推荐给我的佳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读者推荐给我的佳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始终对作家秦岭的创作充满期待,他的中篇新作《皇粮》刚被《小说月报》原创版2007年第5期头条推出,就有农民朋友欣喜地打电话推荐我一读。其时,我正在西部农村深入生活,和农民朋友吃住在一起,他们对《皇粮》的关注和好评,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而在这之前,听到的多是评论家对秦岭农村题材小说的肯定和褒奖。事实上,当前大多数农村题材小说在专家和读者那里本是冷热不均、本末倒置的,《皇粮》获得农民首肯,确乎别有天地。

借农民朋友之言:《皇粮》就像山洼里的涝坝,使他们照到了祖祖辈辈种地纳粮的影子。小说的故事情节看似有悖我们审美的习惯,而作品的深刻性和厚重感也恰恰就在这里。因捍卫矿工生命尊严而最终致残的农民工岁球球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但荣誉和光环并不能弥补他在交纳“皇粮”、寻找爱情等方面的缺憾,当他被照顾当上粮站验粮员以后,命运恰恰因为“皇粮”发生转机,一时成了农民心目中的权力之神,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寡妇牛翠翠的爱情。他一方面自购上等麦子让牛翠翠的“皇粮”过关,为爱情增添了许多憧憬和浪漫;一方面又千方百计逃避粮站与粮农之间的对峙与抗衡,巧妙地避免了“皇粮”带给他的尴尬。后来国家取消了“皇粮”,在农民的欢呼雀跃中,他验粮的特权丧失殆尽,爱情也因失去“皇粮”的支撑而遭遇滑铁卢。故事可谓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使我们透过历史的隧道,窥视到了农民在千年“皇粮”重负下那的脉管、那深重的呼吸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望。

秦岭被文坛关注,源于其《坡上的莓子红了没》(《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绣花鞋垫》(《中篇小说月报》2003年第11期)、《不娶你娶谁》(《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第3期)、《弃婴》(《小说选刊》2006年第10期)、《烧水做饭的女人》(《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5期)等一系列小说对农村生活的独特发现和解构。《皇粮》不仅得以秉承,更有新的思考和开掘:首先,作者站在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时代高度,从自己的农村生活体验和乡亲日常的凡俗生活出发,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眼光,为我们生动、逼真地诠释了农民与皇粮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主人公的生活之痛、爱情之失,其实都与延续了千百年的“皇粮”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皇粮》的关注归根结底是人的关注,《皇粮》的发现归根结底是心灵和精神的发现。潜移默化的种地纳粮习惯对农民意志的影响、农民心灵的触动和农民精神的改变,特别是中国农村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物欲世界也在悄然导致农民价值观和人文道德的蜕变,很容易引发广大农民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再次,聪明的作者自觉跳出了一般作家固有的乡村叙事模式,避开乡村政治的博弈,用细腻的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把自己满腔的理解和深切的体恤倾注于每个角色,读来如临其境。第四,小说以西部高原农村为背景,用浓郁的西部语言展现乡风民俗,以古老的秦腔唱段作为不同情节的引子和铺垫,让历史和现实互为关照,使整部作品具备了难得的历史纵深度。这些,当为震撼农民读者心灵的原因所在。

谁也没有资格漠视八亿农民对文学的选择,《皇粮》的成功值得研究,它就像专家眼里的《坡上的莓子红了没》,是罕见的“民谣一样悠深的人性展示”,农民和批评家同时读懂它,读透它,文学和社会的双重价值就得以凸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