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年慈善画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年慈善画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慈善事业是一项对人民和社会有益的公益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上世纪80年代慈善事业解冻以来,慈善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复苏、发展、繁荣的阶段。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慈善作为社会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不仅具有史学价值,更具有现实价值。2006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秋光教授与其弟子曾桂林合著的《中国慈善简史》,这是第一本对我国慈善事业几千年来产生、发展、兴衰变化的历史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的通史专著。时隔4年,又有一篇慈善著作诞生。2010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南慈善史》,是周秋光教授及其团队继《中国慈善简史》的又一力作,是中国第一部地方慈善通史,填补了地方慈善史的空白。该书上起远古,下迄民国,以浩浩荡荡56万字的篇幅,为我们描绘了湖南慈善的千年画卷

作为湖湘文库社科类重点课题之一的《湖南慈善史》,全书分为古代篇、晚清篇、民国上和民国下四篇,共十八章。作者分别探讨了千年来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分析了不同时期湖南慈善事业所表现出的特征及其影响,让读者能够清晰的理清千年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概况。通读本书,笔者认为书中可取之处甚多,其中尤需指出的是以下几点:

一、 结构合理,通专相宜,纵横交替。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时间达千年,且内容庞杂、繁多,如何架构关乎本书的成败,同时也是本书写作的一大难点。周秋光教授及其作者团队经过一番严密的思考,最终决定了成书的架构模式。在叙述上,该书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古代、近代之分,而是根据特定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特征而定。全书按照古代篇、晚清篇及民国上、下两篇来架构,而将近代部分一分为三,既于史相符,亦见其分量。古代篇主要叙述古代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渊源、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特征;晚清篇主要叙述1840――1911年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变化及其原因、基本特征;民国上篇主要叙述民国前期26年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概貌;民国下篇主要叙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战后慈善救济情况。有通有专,通专结合。纵向以时间为轴,由古及近。横向上则在空间上囊括了湖南历史时期的不同地方,几乎覆盖了湖南全省的七十五个县,尽可能地详述湖南区域内各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使读者能够对湖南慈善事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研究内容上,包括了慈善思想、慈善组织、慈善人物、慈善活动,既有慈善制度,又有慈善实践,力求涵盖历史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不同内容,全面、立体地呈现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浩瀚的千年画卷。

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它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去发生的历史现象并探析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历史研究的原则就是“论从史出”。在《湖南慈善史》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第一手或不为同行学者所使用的新材料,史料翔实,包括地方志、档案、文集、笔记、史书、典籍、报纸、杂志等,其中尤以地方志为多,几乎涵盖了湖南全省所有的县,显示了作者团队对史料收集的重视及对史料分析理解的驾驭能力。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推陈出新,得出了许多新结论。湖南作为中国的一大内陆省份,其慈善事业的发展受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并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作者通过分析古代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湖湘文化生存的土壤及其特征,追本溯源,认为湖南慈善事业的思想源头同时受到了中国主流文化儒、释、道和区域湖湘文化的影响;湖南有文字可考的慈善活动始于汉代,而有文字可考的传统的慈善机构则始于宋代;北京政府时期是湖南民办慈善的黄金时期,南京政府时期则是官办慈善的典型时期;传统、近代、教会“三军鼎力”的慈善结构贯穿于整个民国时期;工赈是战后湖南救济和善后的最佳结合形式;等等。此外,作者还对各个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慈善活动及其作用影响做了分析,史论结合,有助于读者透过微观,从宏观的角度深度理解。

三、古为今用,古今结合。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事件进行陈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历史,分析历史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历史规律及其对现今社会的借鉴,否则历史的研究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这是每个历史学者应该追求并做到的。《湖南慈善史》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地方慈善史,同时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湖南慈善史》的作者团队坚持贯彻“史学贵在致用”的宗旨,再现了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千年画卷,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社会背景、特征、成败得失、经验教训,阐明了其在湖南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作者透过千年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其多年从事慈善理论研究的学术修养,认为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积极救济不足;慈善法制不完善,缺乏长远规划;缺乏一支敬业奉献有专才的队伍;政府与民间救济之间的协调不足,导致效率低下等等。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认为政府和社会是兴办慈善事业的两大主力,合则两利,在发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要互相合作,政府负责引导、扶持和监督,社会负责办理和管理;慈善事业应该加强法制建设等,诸如此类的真知灼见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但这些都为现今更好地发展慈善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发人深思,促使社会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湖南慈善史》即是如此,以史为镜,实现了史实与现实的对接。

在研究方法上,《湖南慈善史》也不拘一格。作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手法,运用阶段法、组织法等,对千年来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机构的运作机制、历史轨迹等进行了论述,力求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湖南慈善事业的千年画卷。如在古代篇论述宋代的常平仓时,就运用了组织法,对特定的慈善机构或组织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这在慈善研究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诚然,作为第一部地方慈善史,《湖南慈善史》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存在不足。古代部分尤其是宋代以前,关于湖南慈善事业的史料较显薄弱,仍需挖掘更多的史料来佐证。在论证上还需深入,如在探讨湖湘文化与湖南慈善事业的历史渊源时尚显不足,还需进一步深入等。但是,作为开学术之先河的《湖南慈善史》,在地方慈善史研究方面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期待后来的其他学者在这一方面能够继续保持,并有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