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通城市水景整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通城市水景整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针对南通城市水景现状,从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四个角度提出符合当地要求的水景整治对策,为改善水景景观质量、提高水景生态性、解决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和提升南通城市形象提出建议。

南通滨江临海,河道水网稠密,水资源丰富,水体类型多样,以其“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依托长江岸线的水体景观属于滨江水景,南通内河及其沿岸的景观属于河流水景。二者因宽度相差悬殊,景观和生态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处于园林和居住区内部的池塘、喷泉、瀑布等往往带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分别属于园林水景和住区水景。

随着南通城市水景建设的发展,出现了忽视整体和长远利益、忽视改善环境品质、忽视水循环作用等误区,导致部分城市水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水景的生态性良莠不齐,河流水景高于滨江水景,园林水景高于住区水景。针对这些现状,从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四个角度提出符合当地要求的水景整治对策。

一、合理规划

(一)沟通城市水系,构造“山水相容、水城相依”的城市格局

南通外依五山,内拥濠河。以濠河为中心,通吕运河、海港引河等组成了第二道环状水系,长江、九圩港、团结河、兴石河、营船港、通启运河等组成了第三道水环。在两环之间,还有通扬运河、南川河、城山河、任港河等河流呈放射状向四方伸展,沟通着三道环状水系。通过改造与整治沿岸景观,建设沿河风光带,完善步行、骑行空间,并以此为骨架形成线状延伸的空间系统,与沿线的其他各级面状城市开放空间一起,可构筑“山水相容、水城相依”的城市格局。

(二)依托滨水空间,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滨水区所具有的凹岸、凸岸、深漕、浅滩、沙洲和湿地,为多种生物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态基础。丰富多样的河岸和水际边缘效应是任何其他场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观又为生物提供了迁徙廊道。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噪声、吸收光污染,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滨水区生态优势,着重打造南通市长江沿岸、河流沿岸,尤其是水系交叉节点处的城市绿地,使之成为物种丰富、结构完整的滨水生态斑块。

(三)伸展水系“毛细血管”,连通独立水景

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城市内部原有的河浜沟汊、坑塘水面被填埋改造,失去了原有的新陈代谢功能。很多造价昂贵的住区水景、公园水景因无法与城市水系相连而闭塞自封,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些水景生态性低,自净能力差、水质易恶化、维护成本高。南通城市水系发达,在生态水系布局中,应注重打通城市血脉,连通独立水景,使之健康而充满活力。如果将城市水系看成人体的血管,那么构建健康水景生态系统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输送到住区、公园等独立水景的水体中,独立水景中的代谢产物和污染物等也可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城市水系,纳入到更大范围的水循环自净系统中去。

(四)打造滨水景观,塑造城市形象

一个城市的滨水带往往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是城市景观体系中一道缺之不可的风景线,是展示城市魅力的广告空间。另外,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说,河流及其两侧的滨水区是一种带状空间,具有最多的边缘面,沿线性空间设置交通路径便可完成景观展示与旅游交通的双重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打造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成了现代化城市水景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南通来说,河流水景建设要结合河流实际,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滨水空间。

二、精心设计

Sim Van der Ryn和Stuart Cows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对于城市水景而言,这种协调意味着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遵从水体的自然形态,打造近自然的水底和驳岸,充分考虑亲水性和安全性,保留本土的自然和人文风貌等。

(一)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城市内部和周边的湿地、自然水系等,都是城市的自然遗产,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保护其生态系统和特殊的自然景观元素,多考虑利用天然水体来营造城市水景。南通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宽裕,但也应考虑大面积水景所占用的土地成本、使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和补充的成本等。

南通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可开采区,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景水源。南通全年降水量1040mm左右,在水景周边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雨水利用率,降低水景用水成本。

(二)遵从水体的自然形态

健康的自然水体拥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它的生态系统有完整的营养级和食物链,不会产生多余的废物。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不是单向的线性流,而是一个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如果水景设计能够师法自然,让自然做功,可以营造出长期清澈秀美的城市水景系统。

1、自然的水底和驳岸。通过种植柳树、水杨、柞榛、菖蒲、芦苇等具有喜水特征的植物,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来稳固堤岸,植物茎、叶的覆盖也避免了雨水和风力对坡岸的侵蚀。采用木桩、石笼等天然材料护底,其上筑一定坡度的土堤,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喜水植物群落,可以增强堤岸稳固性。

2、适当的深度和流速。在南通的气候条件下,为保障水生动植物的生存要求,一般夏天水深不少于38cm,才能在高温下避免水温明显上升,冬季可适当调高水位以防完全结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水不腐”等古语,都说明了水体流动性的重要性。在人工水景设计时要注意预留水体底面高差,配以水泵、石阶等工具,带动水域的整体流动,营造出流水潺潺、灵动自如的自然景象。

3、合理的水洼和水湾。在水洼和水湾等处水的流速会有所减缓,营养物质易沉积,为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提供较好的环境。在水景设计时应避免几何形、“蓄水池”式的水体形态,配置合理的水洼和水湾,不仅能使水景形态看上去自然而富于变化,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三)保留本土自然和人文风貌

水景的生态性还表现在它能根植于所在的地方,运用当地的材料,栽种当地的花草树木,尊重乡土知识,表现出近原生性的生境。南通属于土层较厚的冲积平原,山石资源匮乏,太湖石、黄石、大理石等景观石料一般从江南、安徽和浙江等地输入。在南通城市水景建设时,可避免使用石质材料,而用土质、木质材料代替。南通的本土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莼菜、菱角、芡实、菖蒲、芦苇、茅草、苦草、菹草等,适宜在坡岸种植的本土植物主要有柳树、水杉、枫杨、银杏、刺槐、榉树、黄连木、皂角、乌桕、柞榛等,这些本土物种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发挥生长优势,凸显当地特色。南通城市水景设计时应兼顾当地人文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保留和再现圩、墩、港、坝、塘、洲等水乡地貌,用桥、舫、亭、榭等古典临水建筑加以点缀,对临水的文物古迹和风土人情予以优先保护。

(四)满足亲水性和安全性要求

“你站在水边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与水亲近是人的天性,水景也正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才显得与人类更加和谐共存,更富有生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步道,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满足人们赏水和嬉水的需要。为了减少水面高度变化对亲水活动的影响,可以设置高度渐变的阶梯或缓坡,甚至将步道延伸入水中,以透明玻璃与水体分隔,使人能一窥水中面貌。

三、科学维护

对于水质已经恶化的城市水景,可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和维护,使之恢复到近自然的状态。

(一)物理维护

1、引水换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水体中杂质的浓度,改善水质和水体透明度,但会耗费大量水、电资源,治理成本较高,靠换水来处理300m3以上水体时,已没有经济性,处理5000m3以上水体时,已没有现实性。

2、曝气充氧方式。通过瀑布、跌水、喷泉等人工曝气充氧方式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水体发黑变臭。但这种方式能耗较高,只能作为景观水处理的辅助手段。

3、循环过滤方式。设计与水体大小配套的循环用水泵、过滤沙缸和循环管路,对于改善水质具有辅助效果。这种方法一次性投资大,不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水景。

4、人工清洗方式。定时安排专人做好水景周边的清洁工作,疏浚底泥、打捞水体中的杂物等工作。

(二)化学维护

化学维护借助向水中添加化学药剂的手段来处理水中的藻类、磷酸盐、细小悬浮颗粒和固体杂质等污染物,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如利用氯气来对水体消毒、通过添加聚合氯化铝或明矾来沉淀水中的杂质,采取添加硫酸铜的方法抑制藻类的生长等等。化学维护的方法虽然投资少、见效快,但不宜长期使用。如果添加不当,化学药剂本身可能会对水体和周边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鱼类和其它水生动植物可能会因水体化学成分变化而死亡。如果被处理的藻类出现耐药性,那么投药的频率、数量、种类都会随之增加,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看都是应该慎重考虑的。

(三)生物维护

1、种植水景植物。在水体恢复正常分解和净化功能后,构建水生―中生―湿生―沼生植物群落带,可以起到固着底质、固坡和遮光、沉淀悬浮物、过滤面源污水、抑制藻类生长、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等作用。结合景观布局和南通气候特征,在岸边可种植芦苇、菖蒲、水生鸢尾等挺水植物,在水面可种植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的莲、睡莲、莼菜、芡实、菱角等浮叶植物。沉水植物要求水深在水体透明度的2.5倍以内,适宜南通地区种植的有苦草、水车前、菹草、光叶眼子菜、黑藻等。

2、放养水生动物。根据能量金字塔理论,分析生态系统食物链和水环境容量,合理放养不同生态位的底栖动物和特色鱼类群落,可以起到清洁水体、净化水质的作用。充分发挥食物链顶端鱼类的调控功能,利用螺蛳等底栖动物的摄食固着藻类、分泌促絮凝物质等功能,形成完整丰富的食物网,从水体中间接输出营养盐和有机质。值得注意的是,鲤鱼、草鱼、螃蟹等杂食性水生动物的放养可能会对水景植物造成威胁,应注意评估该物种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水草尚未繁茂时,应采用围拦或网箱等方式适量放养。

四、优化管理

(一)前期介入

为避免水景设计不合理、设备安装不规范、建筑防渗漏不过关等问题,水景管理部门应该在水景设计施工前期就介入到建设工程中去,及时收集设计资料,了解水景设施结构和防渗漏处理情况,掌握设备运行保养技术,排除安全隐患,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共建共管

水景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时可以采取内外联手、共建共管的模式,营造良好氛围。如濠河风景区与沿河120个企事业单位、9所中小学、32个居委会、5个街办、4个村委会以及沿河400余户居民签订了《门前屋后“五包”责任状》、《爱河公约》等,形成了共建共管的完整网络,为全面保护濠河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做法值得其他水景管理部门借鉴。

(三)还水于民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以人为本”的真谛,也是城市水体景观建设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设城市生态水景,必须实现景观空间的公共性,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应坚决避免城市水体景观带上的各种圈地现象,防止黄金景点沦为办公室、别墅、私人会所等,使得市民不能进入。保证城市水体景观的自由性、连续性,有效发挥南通城市水景的公共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游客、市民流连忘返的共享空间。

(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