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园区生态经济治理模式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园区生态经济治理模式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朴圣国 赖国友 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规划园区通过生态经济治理,将园区治理、区域特色及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新型环保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是以小区域尺度范围为单元,根据区域内现有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因素,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经济政策和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综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来治理研究区域经济的一种治理模式[1]。该模式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寓经济效益于生态治理措施之中[2]。本文以广州某珍稀植物园为例,通过园区内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建设集园林科技研发、环保科技研发、奇木异花展示于一体的纯生态庄园,构建拥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园林、环保技术研发平台和展示中心,并按照园区整体规划,配套适当的生活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当地经济结构,带动周边农民致富,促进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探讨我国南方丘陵区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1园区基本情况

园区地形为不规则拳形状,占地面积约192.72hm2。区域内以林地、草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高程在167.8~354.92m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区内的多处地表地貌已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冲刷变形,基本上不能生长植物。项目区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1.4℃;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270.6mm,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草植被覆盖率达80%;土壤主要包括赤红壤、红壤、红色石灰土和海(河)冲积土,以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属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2园区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的建立

2.1园区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总体规划园区规划的生态经济型水保模式根据实际用地现状,形成“阴阳核心”、“一轴两带多组团”的布局结构模式。阴阳核心:山塘水景与坡地园景形成园区中心。修建环塘路将设计的山塘与坡地分割开来,体现“阴阳分离”的空间层次,同时利用水系在山塘中划割出3个小岛,增加了水面景观的层次感。一轴:贯穿全园区的一条“农业+林业+生态”的主轴,长度为2.2km,它的功能既是交通主轴,也是景观轴,用此轴来组织“农业+林业+生态”场景的依次展开。两带:修建2条东西向次干道的连接线,把整个园区内的所有景观节点及建筑组群联系在一起,改变现状一团散沙的局面。多组团:指由主干道分隔成为若干建筑组团,每个组团具有不同的地貌形态、不同的景观特征以及不同的观光内容,由此形成园区景观与展示的特色,充分体现生态示范园区的主题意义。

2.2园区功能分区及水保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布设

2.2.1园区发展功能定位园区包含的深层内核定位于纯生态的概念,依靠科技和文化手段,大力发展和开拓环保科技研发展示中心、园林科技研发展示中心、国际园林会展中心和名优花卉的培养展示中心等4大主要功能[3]。庄园“全生态”的主题体现在庄园建设、格局、经营项目空间中充溢着的“纯环保”、“真绿色”并通过人环科技的导入具体强化和引导了消费者的生态概念[4]。

2.2.2园区功能组织与分区根据园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将该园区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别是综合管理区、配套设施区、中心园区、水保示范区、开发复垦区及生态控制区,各区功能详述如下:①综合管理区该区位于园区的北端,是园区的生产管理中心,面积为8.94hm2。该区一方面为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日常办公生活场所及进出园区的方便;另一方面为组织进出示范园的来宾,具有导引和提示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与各种植区的管理站点形成灵活便捷的管理服务网。②配套设施区该区设置在综合管理区的南边,面积为4.48hm2,是为了有效地联系北端的管理服务区与南端的各个功能分区而建立的。区内布置与农业系统、林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相协调的配套设施,主要设置农林工具棚舍、大型停车场地、堆场、服务中心、景观大道起点等内容。③中心园区该区为园区的核心景观之一,位于园区的中部,以灌溉蓄水山塘的水面景观结合坡地的中心种植园,形成“阴阳核心”,面积为31.98hm2。主要功能是提供以水体为介质的灌溉、观光等项目及为来宾提供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科技术调研等内容。④水保示范区该区位于园区的东部,是园区中自然生态的重点覆绿区,同时也是来宾学习及观光的示范培训基地,面积为8.82hm2。该区大面积原始地貌生态环境较差,建设重点是植被的恢复、补植和保育。主要建设内容有完成坡改梯、营造水保林及经果林、生态修复、保土耕作、种植草皮、遏制水土流失等项目。⑤开发复垦区该区主要分布在园区的西部,面积为37.62hm2。区内由于多处进行过采矿生产,造成地表地貌破坏,需通过复垦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土地区域。该区的主要建设重点是重建矿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⑥生态控制区该区属园区的原始生态林地的重点保护区,主要由几个地块组成,分布在园区近边界四周,面积为100.86hm2。主要功能是展示岭南连绵山丘的自然风貌、生态状况,以及人文历史和地方习俗。同时起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自然地貌特色、加强水源涵养地的作用。

2.2.3分区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①综合管理区该区主要设施有办公楼、仓库、职工活动中心等建筑,要求总体布局合理,具有田园山庄的风貌。区内水保措施布设强调因地制宜、空间塑造,根据不同的用地条件、道路走向和景观环境,在区内布设乔灌草混种绿化美化工程,树种多选用阴香、桂花树及细叶榕等,同时在中心四周布设生态排水沟、边坡采用生态护坡等进行防护,使中心建筑与周边自然相融合,打造新型的生态建筑区。②配套设施区该区水保设施布设按照山地农林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在各个种植区建设蓄水池、生态排水沟、铺设林间小道,建设排洪、排水沟等,并在区内道路两侧布设绿化美化植物,营造出一个典雅的园林景观节点,成为形态自然、明快流畅、现代的农林业种植庄园标识性主体。③中心园区中心园区提供以水体为介质的灌溉、观光等项目及为来宾提供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科技术调研等内容。该区主要水保设施建设内容有修整山塘水岸、修建排洪沟及环塘道路以及滨水游览服务设施,在环塘路线进行绿化美化措施,形景观带。与山塘对望区域形成梯田景观,打破农田景色一览无遗的单调而形成步移景异的多层次景观,提供多样化的视觉感受,构成中心园区的景观特色。④水保示范区水土保持是规划园区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该区大面积原始地貌生态环境较差,建设重点是植被的恢复、补植和保育。该区主要水土保持措施有表土剥离及防护,完成坡改梯、营造水保林及经济果木林、生态修复、种植草皮、遏制区域内水土流失等项目。⑤开发复垦区该区内拟布置大棚苗圃基地、农科实验基地、创意农业示范区等。区内由于多处进行过采矿生产,造成地表地貌破坏,需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及在区域内布设生态排水沟、生态护坡等措施,使其恢复农业耕作及生态环境,区域水保措施生效后形成大面积的农耕景观;同时兼有绿化美化景观,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实用性,形成一个集观光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高科技农业生产示范场所。⑥生态控制区该区分为2部分:一部分为进行过采矿生产而造成地表地貌破坏的区域,需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及在区域内布设生态排水沟、生态护坡等措施,治理后作为林业用地、植树造林、多种珍稀植物组合,完成多种生态功能;另一部分为成片保留的天然林地,分布在园区近边界四周,形成天然环状的绿色屏障,该区域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进行扰动。

3规划治理效果及效益评价分析

3.1规划治理效果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植被,采取造、封、飞、管、改等措施,实行“点、线、面”和“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建设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功能齐全的林地生态系统,打造出一集园林科技研发、环保科技研发、奇木异花展示于一体的纯生态庄园。

3.2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评价①生态效益园区建成后,彻底扭转区域内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态状况,同时防止了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而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量降低到微度〔F<500t/(km2•a)〕。在施工期间,所有的开挖、面得到有效的防护,完工后林草植被的恢复,减小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②社会效益该项目进行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彻底治理地质问题;引进高科技农林业项目,加速园区治理一体化建设的实施,研究和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废弃矿山土地资源,建成现代化高效农林业示范园区,促进毁损土地的恢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园区建成后同时结合地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林业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木本药用林及经果林,促进项目区及周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

4结论

规划园区通过生态经济型治理,将园区治理、区域特色及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新型环保、水保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和区域经济特色项目的开发,不仅使园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而且带动了园区经济发展,使园区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同时也为南方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行性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