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的思考与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的思考与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吹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列为教学课本,高效课堂对传统的教学主阵地形成了攻势,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沉闷的堡垒,开启新型的高效教学课堂已成必然趋势。从现行的教学状况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创建高效教学课堂的角度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灌输式教学;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新课程教学改革之风吹进了校园,吹开了教师和学生的心扉。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展现在师生的眼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新的模式取代,要跟学生说“byebye”啦。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朝气本性得以释放,教学课堂也变得各抒己见、氛围活跃,教学也精彩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一、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师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主宰着课堂的始终;学生听,被动地汲取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讲解着教案,做出最后的标准答案,形成一条龙的教学模式,学生就跟随着教师的指引,被动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按图索骥地学习,不问为什么,也不问怎么办,将课本的知识当成法则,教师传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所学知识最终就是为了考试时能用到。严重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为自己而学,不仅仅是为应试而学习。

2.教师教学手段单调,模式呆板,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手段采用强行灌输式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进行施教;为了将课堂授课内容全面吸收,高度强调题海战术的必要性,课后安排了大量的作业习题,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其他教育熏陶和自我思考,机械地、盲目地为解题而做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求全面,疲于奔波在应试部分的加强和巩固,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全面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欲望,学习兴趣也不高涨。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创新思维意识欠缺

鉴于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型,初中生没有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空间,麻木地、被动地对教师的授课兼收并蓄、不求甚解,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从不多角度地去思考,去尝试解决,思维空间狭隘,势必使学生的学习走进知识的死胡同,对解题一筹莫展;同时,对人格性情的培养,也易塑造成偏激、钻牛角尖的不良性格,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二、创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探讨分析

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重心应向适宜的教学方式偏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的重中之重。

1.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基本支撑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人教版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站在平等的学习起跑线上,与他们一同奔跑,引领他们向前。对学生在学习奔跑路上,偶尔开小差或落伍的学生要及时地帮助和提携他们,让他们回归正道,紧跟队伍,向知识的终点前进,真正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转变。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能力,采取逆向思维方法,对问题多角度的尝试、提高课堂高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课件,开拓教学空间、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可以将知识的传授由静态化为动态过程,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点更快更快捷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千米的认识”课上,他们很难想象一千米到底是多长,对学生的空间想象是个考验,那么,就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吧:首先让学生对最熟悉的路段(比如学校到家里的距离)进行估算,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出学校的运动场地,告知从沙坑到运动场最前沿有100米,则让学生思考并加以空间想象,这样的距离要几个来回,才能达到一千米呢?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从学校门口到达一千米的具置。

3.加强师生互动,组建学习小组,构建高效课堂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适宜新时期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编著的,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它注重知识横向和纵向的逻辑关系,呈现的概念和思想是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表达,也设计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应用;因此,师生上下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组建同学之间的学习小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力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刻不容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格的塑造,让学生在数学课堂里乐在其中的汲取知识,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军瑞.初中数学应用新课改理念教学初探[J].教育艺术,2010(5).

[2]史淑艳.如何进行必修(1)的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