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每节数学课都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通过学生共同探究,交流互助,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基于相关原则,结合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认知特点等进行创设,以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合作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比较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现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应该是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情境的现实性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学习的对象,因而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养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也可能提供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而要求学生通过所学数学知识获得解决,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有趣的东西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情境的启发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归纳等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2.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

2.2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3.1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动机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知识。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线段大小的比较”的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这些红线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引导同学们的讨论,得知是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由此引入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学生会倍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会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3.2创设发散式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殊途同归”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方法。它要求学生要沿着不同的方向,通过不同途径去思考,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进而产生新的信息。它能从各种设计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用浅显知识来说明较复杂的问题,即“简约”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很有益的。

如教学“勾股定理” 时可设计下列问题:哪位同学能测出操场中旗杆的高度?学生一看就来劲了,纷纷出谋献策,有的说可以通过计算拉旗杆的绳子移动的距离来求,有的说可以根据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长度和角度,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数学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3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感觉,真正学会“数学思维”。

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时候,有这样一题“8人分别乘两辆小汽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距离火车停止检票时间还有42分钟,这时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这辆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这8人都能赶上火车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相互交流,只要符合实际,就给予鼓励。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艾华. 引人入胜妙解题 创设情境促效率――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5(11).

[2]凌丽清. 关于初中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 2014(01).

[3]王易鑫.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初中数学合作探究学习研究[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