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肿瘤患者PICC异常拔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肿瘤患者PICC异常拔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肿瘤患者picc异常拔管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45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2例发生异常拔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5例中发生异常拔管22例,占置管总例数的15.17%。结论 加强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以降低异常拔管的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异常拔管;并发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并将导管送至上腔静脉,供给机体药液和营养的技术[1]。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的化疗,PICC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周围静脉的刺激和损伤。本文就恶性肿瘤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相关因素、预防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肿瘤放化科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45例,其中男85例,女6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6±7.5)岁。发生异常拔管22例,占置管总例数的15.17%(22/145)。异常拔管病种分布:肺癌10例,肝癌4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3例,胃癌1例。PICC导管保留时间7~60 d,平均(55±6.5)d。

1.2方法

1.2.1导管相关材料采用4FrPICC穿刺包,导管末端连接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穿刺点10 cm×12 cm的无菌透明贴膜覆盖固定导管,其他用物包括:无菌手套、棉签及消毒液等。

1.2.2穿刺部位穿刺血管中贵要静脉15例 其中左侧5例,右侧10例;头静脉5例,肘正中2例。

1.2.3拔管指标 正常拔管,包括患者预定的治疗结束后拔出导管,或者患者死亡而拔除两种情况。异常拔管,由于出现并发症或一些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拔管。

2结果

2.1置管与拔管情况 145例肿瘤PICC置管患中,50例仍在使用,73例治疗结束时正常拔管,留置时间21~315 d,平均留置时间(97±36.5)d。22例异常拔管,留置时间7~60 d,平均(55±6.5)d,占留置总例数的15.17%。

2.2异常拔管原因 22例异常拔管的原因依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36.36%),导管堵塞6例(27.27%),肢体肿胀4例(18.18%),穿刺点渗液2例(9.09%),导管异位1例(4.54%),导管滑出1例(4.54%)。

3讨论

3.1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 PICC导管相关的感染主要有三种类型: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R)。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 cm之内,本组4例发生局部感染,3例发生血流感染,1例发生隧道感染;CR-BSR定义的标准是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皮肤菌群迁移、患者敷料浸湿后未及时换药及导管种类、穿刺部位、患者体质及疾病等有关或来自患者其他部位的感染等[2]。

3.2预防及护理对策 ①加强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操作水平,严格按无菌原则进行PICC导管的穿刺及护理;②尽量选择材质柔韧的硅胶管,减少导管对穿刺处周围皮肤的摩擦刺激;③尽量选择在肘窝上进行穿刺,以减少患者特别是躁动患者剧烈肢体运动导致导管频繁进出穿刺点而对周围皮肤的摩擦和细菌进入血管。④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皮肤消毒方法。采用合适的敷料覆盖导管部位,可选用火棉胶敷料,其可释放银离子抑制细菌生长[3]。

3.3导管堵塞

3.3.1原因分析 导管堵塞是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之一,本组发生导管堵塞6例(27.27%),居异常拔管的第二位。中老年肿瘤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血液呈高凝状态,而频繁的咳嗽使胸腔内压增高,血液反流至导管腔内,造成堵管;另外还可能与药物沉积、血液返流、导管打折等因素有关。

3.3.2预防及护理 ①导管堵塞后首先检查外部因素和患者,导管扭曲打折时,一般阻塞部位在导管的体外段,经仔细检查便可发现,解除扭曲和打折即可解除阻塞。②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功能,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③使用可来福2000型输液接头正压封管是防止某些药物残留在管腔,造成中心静脉导管内阻塞的必要措施之一。④特殊药品如高营养液、甘露醇、血液制品等,因其分子量大,粘稠性高,故容易粘附在导管腔内导致堵塞,输液完毕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有形成份的附着,可预防堵管。

3.4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当中4例患者出现了肢体肿胀感觉,2例为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异位,1例为其他原因。

3.4.1静脉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有临床症状者发生率在1%~4%。可能的原因有:①血管损伤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穿刺置管时或导管尖端的错位均可引发血管内膜的损伤。

3.4.2预防及护理 怀疑有血栓存在,行血管彩超确诊,并根据血栓阻塞程度、静脉受累情况、症状严重程度等来根据医嘱作具体的处理。若程度较轻,可先保守处理:重建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250 ml+尿激酶50万U持续缓慢滴注14~16 h融栓治疗,这期间患者应避免使用置管侧的手臂并保留PICC导管直到静脉描记图显示血栓已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若血栓程度严重应给予抗血栓治疗。

3.5穿刺点渗液

3.5.1原因分析穿刺渗液为2例,原因是导管头端未到达规定位置,被不明原因的静脉夹层或肿瘤压迫,导致纤维蛋白鞘包裹,药物从阻力最低点流出。

3.5.2对策 ①穿刺前正确评估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来决定是否置管。②置管后及时进行局部按压,保证按压30 min以上,并嘱患者穿刺侧肢体勿频繁活动。③穿刺点可放置小块纱布吸收渗血并及时更换。④如渗液考虑纤维蛋白鞘包裹,可采用导管堵塞处理方法,用尿激酶作为溶栓剂处理。

3.6导管漂移或脱出 ①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定不牢、更换贴膜时手法不正确。②预防: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穿刺侧肢体勿频繁活动,妥善固定导管。定期检查导管,记录好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

PICC为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处理相应的并发症,认真加以维护,使PICC置管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丽琴.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30.

[2]刘梅娟,徐沛纯.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1):59.

[3]杨旭女.化疗患者PICC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观代实用医学,2008,20(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