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西旅游经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西旅游经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山西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为292亿元,处于全国下游。

旅游经济包括旅游食宿、交通、购物、邮电通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辅助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宣传与景区文化教育多个部分,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开放而又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力。

山西的旅游经济劣势分析

在前几年的一次全国性旅游资源综合测评中,山西出人意料地排名第一,但是山西的旅游业总收入为何与这样的测评相差甚远?

总体来说:一是开发力度不够,这与山西省目前的整体经济状况是分不开的。山西的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在全国排第16位(4121.2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但这与山西的能源业收入在其中所占比重较大分不开,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收入在山西还属于待发展的产业。2005年山西的旅游总收入仅占地区生产总值7.09%。二是缺少宣传,这主要是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以及观念落后的缘故。长期以来,山西重工业基地的发展策略导致旅游宣传的薄弱,即使一些历史名胜(如四大佛教圣地的五台山等)也由于强化力度不够,旅游收入不能尽如人意。

不过山西的旅游业宣传工作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2005年山西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同云岗恒山国际旅游节、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和运城关公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的带动下,全省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全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42.1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545万人次,分别增长42.5%和17.3%;累计旅游外汇收入1.1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1.9亿元,旅游总收入292亿元,分别增长43.1%、41.1%和41.4%。

另外,山西旅游资源自身还有一些弱点也制约着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1、山西景点以历史名胜为主。这就决定了对此感兴趣的往往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游客,而他们只占游客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许多人都属于参观、访问、考察而不是自费旅游。

2、景点分散、交通不便。山西特殊的地形使得旅游成为一项较为艰苦的磨练,道路条件和客运经济的落后使得大部分山西景点只适于自驾车或随团旅游而不方便自助旅行。

3、自然环境恶劣。山西本身就是多风沙、多煤尘,而工业污染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发展山西旅游经济的必要性

1、旅游业是一项产业经济。

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中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催化裂解作用。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下岗、失业现象,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有利于大批消化劳动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2、发展旅游经济可以改变山西的经济结构。

山西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05年三产比重仅为36.2%。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吸引大量外地消费资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交通运输、城建园林、文化文物、商业金融、对外经贸、轻工纺织、邮电通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把整个第三产业做大搞活。

旅游需求本身是最终需求,旅游消费可多次重复,即使是一次性消费的观光性旅游产品由于不可替代性,也对结构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制定“十五”计划中,有20个省提出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忧虑。同时有20个省提出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因旅游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不仅不会造成产业结构雷同,反而有利于各地形成特色,互相竞争,共同发展。

旅游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拉动社会生产的巨大需求.在显示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把不同形式的消费统一到一个过程中来,把单点的消费活动变成群体的规模消费,使个人可支配收入更多地流入到国民经济的循环体系中来,促进社会产品由生产到价值实现的飞跃,加快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化过程.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种促进经济健康繁荣的重要力量.

3、发展旅游业也促进山西对外开放。

旅游本身是一种开放行为,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旅游环境就是良好的开放环境。通过这几年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

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开放,不仅指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扩大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对外贸易,吸引游客和外商投资开发;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提高整个城市的开放程度。

4、发展旅游也是发展城市建设。

城市化是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提前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旅游业发展在市场需求、客源扩张、资金融会、景区开发、产品进入诸多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旅游又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几年,山西通过城市改造建设,加速了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城市旅游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旅游基于其产业特殊性质,在推动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克服和避免城市病方面,能够发挥其独有的一种优化功能。旅游的生命在于特色。凡是旅游发达的城市,无不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发展旅游的推动下,各地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针对特点,营造特色,最大限度地体现旅游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提升城市品位,凸现城市特色。

5、发展旅游就是宣传山西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在还是内涵,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对每个进入风景旅游区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享受和观光,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因此可以说,没有文化特色就没有旅游业,旅游业不可能没有文化,旅游也是宣传文化的过程。

旅游文化可分为主体、客体两类。主体旅游文化主要有资源文化、服务文化和物产文化;客体旅游文化主要指环境文化、氛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必须有载体,一个景区、一座文物、一个游览点就是一个载体。旅游业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

山西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大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国内外游客通过参观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可以了解、品味山西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旅游产业发展了,也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

6、发展旅游可以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游客必须觉得旅游产品有吸引力才会旅行游览。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旅游产品不是购物商品,无法到市场上直接交易出售,决定了旅游促销卖的是“项链”而不是“珍珠”,必须整合促销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