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得霓裳舞翩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用教学是从语言文字内部探究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教学。语用教学是从语文内部的角度来寻找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途径,其核心是寻找文本内部与文本外部的“语用关联点”,尽可能找出和建立阅读与阅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生活的最大和最佳关联。
如何运用语用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然而笔者注意到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很善于从文章的内部出发,对教材进行“表里求索,左右勾联”。余老师曾说:“在课文教学中既教课文,又‘用课文教’”。余老师的许多课例都是“语用关联”的典范,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向余映潮老师借鉴“语用关联”教学法。
一、巧设文本内部的“关联点”,妙解文章内容
1.以“趣”为联结点,巧解文章。如余老师在《童趣》的教学设计中以“忆”“小”“趣”三个字作为品读课文的“关联点”。“忆”字总提全文内容;“小”字串起文章的事例材料;“趣”字渗透全篇。这样“有趣”的“关联点”很艺术地将文章的叙事、情感、艺术手法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且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数字”为切入点,巧妙联结文章内容。余老师善于用数字将课文内容进行有效关联,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来找文章的关联点。
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设计中他以四个“一”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即第一个“一”是“讲一个故事”,在教师示例讲解“一鸣惊人”的故事后,引导学生讲文中其他的成语故事;第二个“一”是“编一组练习”,即要求学生自编一组“词义辨析”的练习;第三个“一”是“想一个问题”,即引导学生深思“你认为文章中有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着人物的特点”;第四个“一”是,“一点”没有完成,在学生对文章的词语、成语、主题进行探究的基础上,余映潮老师最后设计了一个微型讲座即文章的写作特点――繁、简、虚、实。
3.选取能够概括文章特征的字词作为关联点。例如余映潮老师在《小石潭记》的设计中他分别以课文标题“小”“石”“潭”“记”的角度引导品析与欣赏文本。
二、从文本的外延寻找与文本内容的有机关联点
将“文本内容”与“文题”合理“联读”,使得教学“丰厚”。用余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运用“扩读”“联读”等方法,将文章课内外资料左右勾连。
于文章外部,余老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穿插式”教学:其主要关联的角度是以文本知识内容为切入点,以方法为关联点,将与课文相关联的点巧妙引进课文的学习中。
例如,余映潮老师在余光中的《乡愁》教学设计中,首先将席慕容的同题诗歌《乡愁》导入新内容的学习,然后将什么是“乡愁诗”和余光中的有关《乡愁》创作的两句话“虽然只用了20分钟写出来,这种感情却在我心中酝酿了20年”和“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穿插新课伊始,这样的关联极大地丰厚了教学内容。
在理解诗意时,余映潮老师穿插了“《乡愁》之中的‘乡’与‘愁’”的知识卡片:《乡愁》之“愁”,有两种:前三节写的是与亲人生离死别后的愁怀,末节所写的是思念故乡祖国的愁怀;因此《乡愁》之“乡”有“家国”之意。在理解诗意的主旨时,关联了余光中对《乡愁》的解说:诗的前三句思念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由此,这“乡愁”其实也是一种“国愁”,所以才有了厚重万分的分量。
三、“类读”关联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创新性“语用关联”
在写作与阅读之间,余老师采用“类读”法整理出课文中的雅词、美句、精段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模式巧妙地与作文指导进行关联。如他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了各种形式文章的开头句子,把它们作为写作指导素材。
如他积累的开头句有:1.直接入题句。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直接入情句。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3.直接入景句:天亮的时候,雨停了。4.直接入事句。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5.直接入物句。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同时也积累了有关文章的结尾的写作范例句:1.有余味。如: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2.有情感。如: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3.有含义。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4.有意境。如: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5.有警策。如: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阅读与生活的“语用关联”教学法
余映潮老师非常善于以生活为外延,巧设教学情境,将文本与生活巧妙勾连,形成语用教学的最大关联。如他执教的《七颗钻石》课型为朗读活动课,共分为三个教学版块:
(一)进入录音棚。用播音员的口气,让学生用童声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学生已进入课文课文意境,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畅游智慧宫。研读:1.不写第一段不行么?2.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么?3.不写水罐的变不行么?4.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么?5.你也能问上一句让学生自选话题讨论,在研读中指导写作技巧:环境对人物的作用,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三)来到创作室。想一想,轻轻地描述一个好梦。谈一谈,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将生活中的情景与课文内容这样有机的关联起来,不仅使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使得教学内容变得饶有趣味,学生的学习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作者单位:陕西靖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