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监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监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民间借贷市场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与落后的金融体制不能满足其需求矛盾的必然产物。文章从民间借贷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带来的利弊,并提出通过改善金融体制、完善法规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等途径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使民间借贷阳光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民间借贷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性问题。特别是2011年以来,随着持续调控的货币政策下银根紧缩,公开市场面临资金“干旱”,加之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企业从银行贷款日益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资金饥渴催动民间借贷日渐活跃,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的依赖程度加剧。民间借贷是从计划经济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过渡中,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和落后的金融体制无法满足其需求的产物。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借贷危机。有中国民间借贷“晴雨表”之称的温州地区,众多中小企业倒闭,企业主背负巨额高利贷出逃事件频发,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浮出水面,资金领域风声鹤唳。如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做到疏堵结合,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智慧。

一、文献回顾

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作用与融资状况并不相符,融资难的问题深深束缚着中小企业的手脚。胡援成(2004)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融资渠道窄,市场信誉低等原因,融资状况较差。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长期资金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社会内部的积累能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积累能力也不尽相同。芦梅(2010)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制度和担保体系层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指出现行的银行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商业银行最大限度压缩风险资产比重的理性经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融资困境;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经验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薄弱。林毅夫(2005)以信息的不对称性来论证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然性,认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收集中小企业“软信息”方面恰恰具有这种优势。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嘉思瑶(2009)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及融资难点的分析,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除自身缺陷外,正规融资渠道困难,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加快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是解决融资难的最有效方法。蔡辉、冯融(2011)认为相对于大型银行,民间金融在信息、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为规范民间金融,应规范民间金融合法合规,构建民间多渠道融资结构,化解民间融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民间借贷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截至2011年,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1 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占GDP比重达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仅获得了不到20%的贷款资源,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

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混乱,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约为大企业的5—8倍,成本收益原则使得更多银行资金流向大企业。

2.外部原因

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别是规模歧视,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在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的同时,金融体制始终主要服务于国有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资金更多地流向大企业。

3.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在信贷市场,中小企业一般不会公开财务信息,银行无法判断某个企业的风险水平,只能了解中小企业的整体状况,银行面临着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每个贷款申请人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为了规避由此带来的逆向选择,银行更愿意采取信贷配给,在一个更低的利率水平下提供贷款,而不是为了达到资金供需平衡,在高利率情况下提供更多的贷款。道德风险在于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提供虚假信息,获得贷款后改变承诺的投资项目,或者长期借贷不还。信用担保机构可解决信贷配给的问题,但是我国的信用担保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担保机构管理风险能力不足,控制风险能力薄弱。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所在,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种种阻碍和限制。

(二)民间借贷的现状

银行信贷等正规金融难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收集企业“软信息”方面优势明显。加之,众多中小企业投机心态盛行,纷纷从传统制造业进入投资和房地产领域。这些行业过度依赖杠杆,导致民间借贷成为众多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央行针对6 300多家民间融资的资金融入方(企业)和资金融出方(民间融资中介结构)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1年5月末,我国民间融资规模达3.38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0.2%,占贷款余额的6.7%。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截至2011年中期,我国民间借贷余额同比增至3.8万亿元,同比增长35%~40%,半年环比增长20%~25%,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银监会测算民间融资规模在3~5万亿元之间。针对6 000多家样本企业民间融入的资金来源分析,央行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资金来源于内部职工和企业相关产权单位,19.9%来源于其他企业,19.6%来源于合法的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只有3%来源于地下钱庄,约为1 000多亿元。中国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为15.6%,民间借贷的期限主要为一年期,80%以上属于快借快还,仅有12.6%超过一年期。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对中国民间借贷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民间借贷的规模已经很大,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的沿海地区,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但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