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传统村镇街巷空间场景构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引入场景构成的概念,论述了传统村镇街巷空间场景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成因和意义。正是这种场景构成的多样性,营造了传统村镇居住环境丰富的空间体验,实现了私密与共享的共生。对比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外部空间场景构成的“纯化”倾向,探索场景构成的多样性应该是我们营造“和谐社区”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传统村镇;街巷;场景;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3-30(4)
引言
城市居住问题是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人类居住行为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居住空间表现出私密性对“安全感、领域感”的要求与其社会性对“交往、共享”的要求。这对矛盾,成为左右住宅小区生活环境品质的重要原因。
意大利弱思维学派认为:“作为生活世界的物质化和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基础,传统有助于修补工具理性的不足。”这一观点对于建筑实践来说是极为恰当的。文章在此引入“场景构成”的概念,分析我国传统村镇街巷空间中生活场景的私密与共享的复合,解析场景构成多样性的意义和其在现代住宅小区中的存在潜力,以期对当今建设“和谐社区”理念下的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作为场景构成的空间
将环境作为一种场景构成来理解,为不同时空、不同文化之间环境的比较研究设立了前提。场景不同于单纯的空间,是一个可体验的氛围与事件感知,多了一些感性的特征和品质。一个空间可以包含多个场景,作为参与场景构成的空间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主要特征:空间中的生活情节和空间界面的复杂性。
二、我国传统村镇街巷空间的场景构成
从场景构成的表现来看,传统村镇街巷空间呈现出多样性,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表1、图1、图2、图3)
我国传统民居除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采用单幢建筑外,大都采用建筑围合院落的方式。按照我国传统社会一户一院的生活模式,街巷成为进入“家”之前的外部空间,村镇居民的很多生活情节就在街巷中上演,同时街巷也为人们提供了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空间。生活的私密场景与共享场景在街巷中发生联系。
2,街巷空间界面的复杂性
界面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界面在空间场景中所扮演的场景属性。界面关联着空间的领域感和场所感,表达相邻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性格属性和空间秩序,同时形成了场景的过渡。我国传统村镇街巷两侧的建筑在平面上进退不一(图4),加上伸出于墙外的屋檐、入户门前的石阶(图5),在南方传统村镇还有街廊(图6)……形成了凹凸有致、曲折收放的三个水平界面(侧界面和底界面),与村镇的多样生活场景相得益彰。这种亦公亦私的空间性格,使私密与共享在界面的游离与摆动之间产生了动态联系。
传统村镇街巷空间场景构成的多样性具有特定的时代、文化和物质渊源。首先,所具有的实质意义的社会活动均发生在人停留或慢速行进的时候。因此,传统村落的步行或非机动车行的慢速交通系统(主要是步行和畜力交通),直接增加了村镇居民交往的机会。第二,中国传统村镇的公共建筑类型和数量相对较少,街巷自然而然地成为村镇社会生活的载体,支持了村镇居民生活的多层次行为需求,承载了多义的生活场景。第三,居民视街巷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将户门前的街巷空间视为自家外院,在此进行洗衣、晾晒、娱乐、交谈、休息等活动。这种将居住生活向街巷的扩展,也增加了社会生活发生的可能。在以线形空间形态为主的街巷中,虽然缺少明显可供停留的场所,但居民生活的扩展,促成了邻里的依赖性和互,这使得街巷空间往往成为居住生活私密与共享的结合点。
三、传统村镇街巷空间场景构成多样性的意义
传统村镇街巷空间所具有的场景多样性给生活带来的直接特征就是居住生活的私密与共享的渗透与融合,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多样的场景构成可以提供有情趣的空间体验。场景构成的多样性中隐含着其另一重要属性――连续性,即场景并不能独立存在,需要空间的关联。多样的场景构成所产生的连续性加强了物态空间的动态联系,营造了空间体验方面的丰富性和连续感。第二,多样的场景构成满足居住生活多层次的行为需求,实现功能复合,为居住生活环境的使用赢得优良评价。让人赏心悦目的居住生活环境并不完全依赖于其物质空间,而主要在于生活的本质,即居民对生活、对激情、交往等的需求和愿望被表达了出来。第三,多样的场景构成实现了不同层次的空间关联。传统村镇的“街巷”不仅是居民生活的街巷,还是更大体系内的社会生活的街巷。场景的多样性使得街巷在双重空间层次下实现了私密场景与共享场景的复合与并置,打破了严格的生活情态的界限,提升了居住空间环境的参与附加值。
四、探索传统村镇街巷的场景多样性的回归
1,场景的文化属性
场景是文化上的变量。当社会变得复杂,各类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场景也就越多。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复杂,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有着极大的差别。生活场景存在着在更广阔的城市范围内分解和独立的态势。如:购物、休闲、运动等场景需要有小区之外,很多时候常常是远离小区的专门化建筑空间(如超市、咖啡吧、美容院、健身馆……)的参与。各个场景在时空中的关联,涉及越来越多的空间和社会文化因素。这正解释了现代住宅小区外部空间冷漠、生活氛围淡化、生活的私密与共享无法实现理想结合的原因。
2,现今住宅小区中场景多样性实现的潜力
好的社区应该给它的居民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这里场景的多样性就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作为文化变量的场景,其分化、独立的趋势虽然是时展的必然,但传统村镇街巷空间的多样生活场景所营造出的私密与共享相结合的生活氛围,却正是现今住宅小区所缺少的,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空间营造手法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线形空间的回归――住宅街区化。街道很多时间是一种动态的空间体验,街道两侧界面的连续性和节奏感,是人们感知街区意象的基础,在场景构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引入街道连续界面的同时,引入非居住功能,特别是商业功能,如沿街排列便利店、甜品屋、洗衣店、酒吧、银行等,可以实现小区区域范围内的场景多样性。
(2)空间都市化。场景的文化属性表明,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居住生活的场景构成向城市范围内扩展的态势不可逆转。生活场景更多地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如超市购物、节日聚餐等。因此在引入街道时考虑城市街道网络的肌理,使引入的街道与城市街道系统相结合。街道作为城市的生成物,两侧界面的建筑服务于城市生活,打破了住宅小区与城市之间的领域界限,使生活场景在不同空间层次上实现复合。小区引入城市街道空间,不仅带来了商业场景,接纳了城市步行者,同时也为相邻居住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小区生活空间具有了都市空间品质,从而实现了居住生活与城市生活私密与共享的结合。
结语
传统村镇街巷空间蕴含着的先验价值――场景构成的多样性,正是现今住宅小区生活品质的重要衡量指标,对居所的使用、对街道的使用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引入街巷的线性形态和非居住功能,在小区范围内实现场景多样性的回归,有助于弥补当代生活场景分化和独立给住宅小区带来的生活情境的单调,丰富生活环境的空间体验,同时也提升了住宅小区的美学附加值和社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