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枝一叶皆可爱 语文学习宜多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枝一叶皆可爱 语文学习宜多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是最美最感性的学科,唯有用心用情才能学好。语文之美,美在音韵,美在意境,美在广博;而对语文用情,首先要做的便是对生活用情,其次要紧的两方面,一是阅读,一是作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学会对语文用情。

关键词:语文; 情; 美; 音韵; 意境; 广博; 生活; 阅读;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26-001

“感乎心者,莫先乎情”,作为最感性的学科,语文,须得用心方可悟,有情才能通。没有情,语文便没有了生命力;没有情,语文学习便如同嚼蜡一般无味无果。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的正是一份“多情”,而最难得的也还是那份“多情”。

一、极美之语文,值得我们用情

情从何来?汤显祖先生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笔者并不敢苟同。没有一种爱是毫无缘由的,爱一个人是因其有动人之处,而对语文动情也必是因为语文本身的美。

语文美在哪里?

首先便是她的音韵。在我们不曾识得文字时,便早已接触语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也许我们并不明白它们的含义,更不懂得所谓诗歌的韵律,我们只是像唱歌一样唱着它们,而那些句子却是那样朗朗上口,又那样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里,想到这些音律,你怎么会不动情?

语文的第二美,在于她的意境。

意境是个有些玄妙的东西,从实实在在的文字描述中来,走到多情多思的脑海中去,这便是它生成的过程。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我们看到了他以细腻温婉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恬淡朦胧的塘上月色和宁静诗意的月下荷塘,也体会到了字里行间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画面与情感相交织而形成的极美感受,便是所谓意境。这样动人的东西,其它学科里怎么找得到?

语文第三美,是她的广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可以听到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可以了解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也可以领略五四激情改革风潮;我们可以唱曲词对对子,也可以解漫画写文章;我们去过周公的梦里,也知道姚明的老家……还有什么是语文不知道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她动情?

语文的美当然不止于此,列举下去只怕稿纸有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也就没有任何教育。”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民族,美永远是最能触动人心的,而集众美于一身的语文,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用情的。

二、纷繁如语文,该于何处用情

我想说,语文,首先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与生活相融的素养,所以,对语文用情,首先要做到的,当然是对生活用情。

一草一木皆世界,一枝一叶总关情。多看看周围的世界,多听听自然的声音,带着一颗敏感好奇的心投入地去生活,你会看得清夏日傍晚小池荷尖上红蜻蜓透明的羽翼,你会听得懂夜半时分塘中蛙鸣的旋律,你也体味得出夜灯下母亲送来的一杯热牛奶的醇香,这样的你,怎会吟不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句子,怎会品不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静谧朦胧,又怎会写不下感恩母爱的动情之作?

回到学科内呢?我们很清楚,学语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向语文要分数。决定一份语文试卷分数高低的有两个很重要的版块:一个是阅读,另一个便是作文。

阅读在我们今天的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教学中,很多时候只呈现着一半的生命:只有“阅”,没有“读”。比如一道散文阅读题,学生拿到之后基本上都是看一遍文章,扫一眼题目,回想一遍答题技巧,最后写上自认为满意的答案,过程机械麻木,而分数很多时候都低于他们的预期。我曾经在两个年级上过同一篇散文阅读《灯火的温情》,第一次是高二,因为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讲析之前,我给他们读了一遍,当时我十分动情,学生也静极了,读完之后,班里静了几秒钟才响起掌声,我感觉到学生确实听到心里去了。接下来的解题过程就轻松多了,这篇散文所设的四道题有三道都需要学生的理解感悟:第二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三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第四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设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只要理解了作者所述的处境和作者的情感,这三道题拿分是非常容易的。而同样的题目拿到另一批高三学生那里却全没有当时的成效,因为考虑到高三的课堂容量,我只是按照常规,让他们去读、想、做了一遍。我原以为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强于高二,却没想到,在这里,他们却跌了一跤。丢分丢在哪儿?丢在对文本的理解!阅读不是算数,不是做实验,它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它必须用心用情去完成,观于眼,听于耳,诵于口,感于心,这才是阅读,这才是深入的情感体验,而理论从来都只能规范你,却绝不能引发你的感悟。

所以,我必须说,要向阅读题要分数,你首先必须深情地扎进文本的海洋。

而作文呢?我们从小就知道,它最珍贵的地方就在真情实感,要在作文中用情,首先必须有情,那么你要做的当然是用心体会生活;而另一个要紧的便是真实,“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冰心老人曾这样说。从中学走过的人大都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印象深刻,即使时隔多年,再读到那段文字,依然心有所动:“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文字触动的是什么?是几乎每个人都曾拥有和体味过的父爱、感恩、心酸与怀念。文字并不能真的穿越时空,但情感却可历千年万载,让人心相通,如果你的文本能让阅卷老师与你情意相通,又何愁拿不到好分数呢?

多情地去生活,生活会更有滋味;多情地去学习,学习也会成效倍增。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认识,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从而真心爱语文,用情学语文,相信这样的过程一定会让我们享受其中,并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