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PK”驱动学生学习动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PK”驱动学生学习动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汽车马力足自然开得快。学生学习动力足,学习自然就有劲头。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学生群体中以游戏作为一种方式,以竞争、合作为手段,以奖惩为催化剂,启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加足油,鼓足劲,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所进步。

【关 键 词】 pk;学习心理;学习动力

学校、社会的舆论导向,父母家庭的过高期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不少学生难以承受。于是在学习中,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的心理障碍,才能促使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提高,收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尝试着做这方面的行动研究。2011学年下学期,我接任了本校60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此班在参加201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全镇期末抽样分析时,语文综合指数在镇同级排名41名(全镇63个班),远远低于本校同年级的其他两个班(601班排在镇的第五名,603班排在镇的第7名)。我向曾经任教过这个班的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也向学生的家长及学生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分析,造成班中学生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因而缺乏学习动力。

了解了情况后,我想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如果把游戏与语文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一定能启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于是我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生个体PK,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我要求全班学生PK合适的语文学习对手。所谓合适,就是指这个对手的成绩比自己的好或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选择PK对手,可以考虑挑战比自己差的同学,或者挑战自我,也可以挑战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还可以挑战比自己强的同学,遇强越强,激发斗心。PK的内容有生词的听写、古诗的默写,这两项PK书写规范正确;背书,PK以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背得正确流利。PK单元测验成绩,这是比成绩好。在单元测验试卷中,也分为PK基础扎实,PK阅读理解能力强,PK作文出色。总之,PK的形式越有趣,越能吸引学生。既有课堂上的PK(PK发言次数多,发言质量高),也有课外的PK(PK读课外书广,积累词汇多)。多种形式的PK,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不会觉得老师在强迫他们学习,而是觉得在玩一个与语文有关的游戏。每一次的竞争,是以一个单元教学时间为期。

每次单元测验成绩向全班学生公开,让学生选择下一单元的对手,并召开宣战会,每位学生在同学及老师面前公开向对手宣战,以示自己的决心,同时也刺激了对方的斗志,学生的宣战被记录下来,看下一单元的测验成绩定输赢。之所以选择让学生公开宣战,是为了另外那名学生没有退缩的机会,杜绝学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不肯应战,从而达到要所有的学生都为了赢得挑战而全力以赴。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互相挑战,形成合作竞争的氛围

竞争与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杜绝学生为了竞争而造成孤军作战的现象。我把43名同学按不同层次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A层生、B层生、C层生,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均衡分配。学习小组内挑选正副组长,并为自己的学习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号,组内实行兵教兵的方法进行互帮互学。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挑战,取其平均分。挑战的对象一定是比本小组好的小组,或与之相当的小组。如果在单元测验中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在下个单元的PK中,它就只能挑战继续保持第一名,而第二名的小组就只能挑战第一名,或者保持第二名,为之胜利,如此类推。这样做,不但避免了学生孤军作战,还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如何与别人合作,把整个小组扭成一股绳,从而也把全班学生扭成了一股绳,合作的良性竞争气氛得以形成。

三、设置奖惩,让PK变得有趣

在竞赛中设置奖励,这场竞赛一定更能吸引参加的选手。这时奖励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催化剂。为了让竞争变得刺激有趣,把挑战成败与否与奖惩进行了挂钩。就个人挑战而言,胜方有权要求败方为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代替胜方当一次值日生,替胜方做一次作业登记,为胜方去食堂打一次饭……只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合理的要求,败方都要服从并完成。小组互相挑战,以8个小组的平均分进行排名,第一名的小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优先挑选座位。学生的座位编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方便学习小组互帮互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PK,学生学习竞争氛围得以形成,小组内互相督促、互帮互学的气氛日益高涨。学生的学习成绩飞跃进步,第二学期期末参加镇学科语文抽测,综合指数从原来镇排名的第41名跃升到第12名。学生不但学习进步了,并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改变。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亲厚,当小组挑战成功了,老师发给他们奖品时,一些受到帮助的学生会主动把自己的奖品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感恩之心得以培养。起初,在个人挑战中胜出的学生大多会要求失败者代替自己当值日生,以逃避值日工作。但后来,学生就会发现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他有很大的成就感。于是学生又改变了做法,要求失败的同学为全班同学唱一首歌,或为学校的老师做一件好事(如清洁办公桌、清洗老师的摩托车等)。对于这样的“惩罚”,输的不难堪,落后的学生很乐意接受,大家都知道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对暂时落后的同学,大家都乐于伸出援手。在这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活动中,学生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成绩得到提高,思想品德也得到了培养,实现了双赢。

汽车马力足,自然开得快。学生学习动力足,学习自然就有劲头。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学生群体中以游戏作为一种方式,以竞争、合作为手段,以奖惩为催化剂,启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加足油,鼓足劲,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洪玉,何一粟. 学习动力[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正伟. 明确理想和目标,激发学习动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3] 叶桂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