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潘健挺:茶楼茶在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潘健挺:茶楼茶在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干国家机关,曾经土、洋插队,任教员、编辑历史:嗜读不成性,作文不得法,饮茶不解味。如此而已。

每在茶楼前徘徊,感觉进或是不进,已是个问题。

闻说茶楼形制,必遵茶性的品格去经营安排,最重是古意,倘能托古到神农氏的年代,就再好不过。因为据说古香古色,是茶的本然属性,且于上古传说,更有着合璧似的默契。但茶楼竟又不能因此就可以古化到野或糙的程度,那是对古意曲解式的作践。故通常所谓古意,乃是既保有古拙里脱尽了原始蛮气的淳朴厚道,还得兼有屏绝尘俗的清风爽月般的明朗自在。如此,这古意就必得再添出一种风雅,乃至诗书翰墨的一份幽香。那等情调,非比麻衣草履之山野村夫,可以随意打火生烟的所在。再说,尽管竹木虽也还是做出竹木样的大体构造,但形具物事,都已细细地雕有了纤巧的纹饰和空镂出了飘逸的花样,更不论间壁上的画、楹柱上的联,还是案椅茶具的选用,全都不是可以马虎将就的粗鄙勾当。此外,出檐的醒目处,那先前的茶幌,不知为什么已作兴换上绢制的红灯笼,于夜色迷离里远远望将过去,平添了一种神秘兮兮的暧昧气息。或者,这就是目下茶楼对茶的理解与诠释?实在说,我还真是有些看不明白。

我不明白茶楼里的这种古雅,在茶性与人性的贯通上是否就有了特别的帮助?尽管茶楼形制的存在本身,即意味着一种无言的号召或引导。但茶性自身,则固当有不愿被他力左右的释放形式和演化走向,倘若所谓茶楼与茶性的这种内在意愿不甚契合或者根本相悖,那么茶楼的初衷之于茶的经营,就难免出现一厢情愿的偏离。而这样的茶楼,虽说茶色满目、茶香四溢,但其中到底有没有茶在?这于我着实存疑。

茶的有或没有,在与不在。难道是端出来甚或是做出来便即可以宣布其结论的公案?就像这茶楼,正经摆出一副大有茶在的做派,那么内里发生的事端种种。就笃定是应了古意的正宗茶事么?茶与人的缘分,如果真就这样结构,实不知是人的不幸还是茶的不幸。然此不幸,还偏就在目下的茶楼里可劲上演。那通常是借了茶的名义,勾当茶以外的事体,于那古意的所有期望,全无丝毫的贴体相干。那情状,不细述也罢。无非是组了群的,结了对的,大家一团和气。一体包厢,只等那第一泡茶汤冲开,甚或还未及冲开,那事先约定好的对局便旋即揭幕,当即与茶就划清了界限。虽说那茶。可能确是好茶,等级产地则全看斗局的需要,选择里藏着机锋,谈笑间透着杀伐,无不望以茶价先压得对方低头,那其后的斗法,便有了好的开端。于是,政客,赌徒,商家,各行其道,各赴罗马,于“好茶”的迭叹声中,或了断输赢,或不欢而散,然后撇下茶楼,人走茶凉。如此茶楼,茶不过一个婢女身份,伺候上下;若再结合了身价往下联想,处境更其不堪。也许,这算是古意的另一番解说?茶真要如此形式,非但把茶弄陌生了。复且把茶弄贱了。

其实,茶与初民邂逅之事实,即是茶道本真体现。繁琐不细追究,刻意不尚做作。各各以本然面目,相契于荆棘道途。所谓不期而遇,不盟而友;茶因人彰其德,人得茶涤其心。从此富贵不思贪慕,虚荣不事求取。但入朝堂,一如在野;身居高楼,犹念草舍。得相见,是为缘来;常相思,因由神交。要说茶禅,这就是茶禅;要说茶道,这就是茶道。当人茶合一时,人既不见了茶,茶亦不见了人;人即是茶。茶即是人。更何来那古意皇皇的茶楼?那茶楼,毕竟意只在楼,而不在茶。因楼可以错金饰繁,可以黼黻文章;而茶仅止一水耳,清平恬淡,不伍芳华。是故,楼是茶的伪作,茶是楼的牺牲。纵一楼在彼,有茶何香?如此,不进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