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脂平方治疗代谢综合征60例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脂平方治疗代谢综合征60例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糖脂平方;中医药疗法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为临床表现,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不同,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1]。近2年来,笔者采用糖脂平方治疗ms 6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本院住院、门诊及健康体检时诊断为ms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0~60岁,平均(49.4±5.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25.4±14.7)月;ms分型:ⅰ型14例、ⅱ型18例、ⅲ型12例、ⅳ型10例、ⅴ型6例。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0~60岁,平均(49.1±5.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24.7±16.6)月;ms分型:ⅰ型13例、ⅱ型19例、ⅲ型10例、ⅳ型11例、ⅴ型7例。2组均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者。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4年ms的诊断标准[2],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0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2 hpg)≥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或)舒张压≥90 mm hg,及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三酰甘油(tg)≥1.7 mmol/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0.9 mmol/l,女<1.0 mmol/l。

1.3 代谢综合征分型

ⅰ型: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ⅱ型: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ⅲ型:超重或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ⅳ型:超重或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ⅴ型:超重或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糖脂平方。处方:黄连3 g,山楂30 g,丹参30 g,何首乌20 g,太子参10 g,泽泻15 g,草决明15 g,陈皮1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停用其他降糖降脂药物,伴高血压者配合西药降压药物降压。对照组给予西药降糖、降脂、降血压。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均予低脂饮食、禁食动物内脏、适度锻炼、限制饮酒等一般性治疗。

3 观察方法

2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fpg、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压、腹围变化。症状明显改善,bmi明显下降,血糖、血脂、血压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bmi有所下降,血糖、血脂、血压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ridit分析,均数差异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4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ms患者综合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例(略)]注:与本组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1(下同) 表3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略)

5 讨论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代谢综合征”来命名一组包括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谢异常情况。目前,对ms作了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及运动或生活方式的干预研究[3-4],但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案,许多ms患者没有太多的临床表现,只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血脂、血压增高了,而肥胖或中心性肥胖并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本研究的许多患者就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而予以治疗的。

中医学认为,好逸少动,嗜食肥甘,酒食所伤,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致中焦食积气阻,水谷不化,精微失于输布,酿生痰湿,以致肥胖;痰湿日久,阻于血脉,痰凝瘀阻,郁久化热,致使湿热内蕴、痰凝血热而致病;邪聚日久损伤正气,脾胃损伤为先,日久终致肝肾不足。因此,本病实质为本虚标实之候。针对这一病机,选用糖脂平方。方中黄连清泄胃中湿热;山楂、丹参活血化瘀,且山楂又消油腻肉食,用量独重;陈皮、泽泻化痰湿;太子参补气不恋邪;何首乌补益肝肾;草决明降脂润肠。诸药相伍共奏清利湿热、活血化痰之效。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检验指标虽然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不及对照组,但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已无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指标改善方面起效虽慢,但经过一定疗程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姚崇华,胡以松,翟凤英,等.我国2002年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情况[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6):332-335.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0.

[3] 李岩,赵冬,王薇,等.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应用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