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__年同志视察杭州下城区社区工作时指出“社区工作重在建设两支队伍,即一支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20__年10月27日国家民政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居民提供服务为宗旨,以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居民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把社会上、社区里有爱心的单位和人员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推出,以造福于社区,造福于群众,切实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按照区委确定的推进城乡统筹,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重大战略部署,团区委认为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我区广大青年大有可为。今年3月初,团区委对我区10个镇(街)33个社区,就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建设我区志愿服务特色之路等问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过去团区委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区内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给各镇(街)党政及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普遍反映希望能将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做下去,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于是,我们开始着手思考探索我区特色化的志愿服务之路。
二、温江区志愿服务的现状简介
我区现有注册志愿者2.73万名,其中,高校学生注册志愿者2.44万名,公务员注册志愿者0.06万名,其他注册志愿者0.23万名。现拥有志愿服务组织7个,其中,区内各高校志愿者协会6个,温江区志愿者协会1个(设在团区委)。拥有爱心助教、老年康乐、助残、税法宣传、环保等志愿服务队84支,其中包含6支驻温高校志愿服务总队。共青团成都市温江区委和各驻温高校团委是这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机构。
(一)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
以温江区志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作为我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以高校志愿服务队建设为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在20__年7月前实现“温江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1个——社区志愿服务站10个——社区志愿服务队若干支”网络。
(二)志愿服务中心建设
与区教育局联合组建温江区志愿服务中心,立足“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一支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长期的志愿活动,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等“六有”标准,建设我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我区志愿服务体系:1、对区内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对区内志愿者进行统计和日常管理;2、制定系统的志愿服务计划,组织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3、服务我区中心工作(如海峡两岸博览会),有针对性地招募专业志愿者,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在每年12月5日(志愿者日)对我区志愿者服务进行考核,对优秀志愿者上报表彰;5、对接志愿者,提供咨询、培训及帮扶助困服务。6、争取承接市上及省上志愿服务项目。7、联合区教育局、区关工委,结合学校教育,整合区内退休优秀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推进教育进社区。
(三)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
结合上述“六有”标准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区拟在今年7月前标准化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10个,2年内逐步推广到全区范围。立足社区资源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助理等人才资源,依托区内6所高校广大的中国注册志愿者(以下简称志愿者)队伍,团区委整合高校志愿者资源,谐调分配到10个社区,与社区共建社区志愿服务站。
(四)志愿服务队建设
我区现有志愿服务队84支,分为社区志愿服务队和专业志愿服务队。目前活跃在社区参加助教、助老、助残、宣传、环保等志愿服务队有60余支;按照我区各部门需求如地税、国税局、区
工会、区人防办等参与税法、工会法、国防法宣传与咨询的志愿者队伍约有20余支。随着志愿服务站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志愿服务需求的增多和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志愿服务队伍也将不断扩大。我们强化“规范化、人性化”建设理念,立足社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各项志愿服务制度,规范志愿者服务行为,科学评估志愿服务质量,并通过组织“志愿者沙龙”等活动,在各志愿服务队中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文化,凝聚志愿者,为志愿服务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互励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队的自身建设。
(五)社会零散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和规范
我区部分志愿者以个人身份,利用个人特长和休息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这部分志愿者,团区委主动联系,建议其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对坚持以个人身份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普通志愿者,团区委将主动送去志愿服务培训资料,以保证我区所有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和志愿服务质量。
三、我区志愿服务的总体特点
1、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的志愿服务
在构建和谐社区,党政中心工作关心着社区居民民计民生的大事,给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我区许多社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社区拆迁等中心工作。广大志愿服务队,通过协助宣传、协助做工作等形式主动参与。
2、围绕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中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两劳人员子女以及青少年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广大志愿者通过助老、助教、助学、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
3、围绕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志愿者学生的愿望,也是工作的需要。在开展志愿活动过程中,各社区有针对性的建立专门化的志愿服务队,如中医药大学中老年健康志愿服务队、西南财大的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四川教育学院的爱心助教志愿服务队等,在服务中检验知识和能力,在服务中完善知识结构增加能力。
4、围绕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
针对学校的贫困学生、社区弱势人群的家庭等公益活动中,团区委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争取省市栋梁工程、希望工程等专项资金10万余元,将对20__年度30名温江籍贫困优秀学生升学予以支助,并争取到4个免费就读广州某私立学校名额,该校每月还将对学生进行定额生活补贴;在各种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会中,团区委与驻温高校团委积极协调有意向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处处都闪现着青年志愿者亮丽的身影。而且,团区委重视与驻温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区校共建”活动,注重宣扬我区特色大学生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联合区文广局与驻温高校在每个周六推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惠民文化大看台——“五月风”大学生系列文化广场活动。活动中除了精彩的专场文艺演出外,各高校还组织了以弘扬志愿精神宣传、环保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市民养生保健等为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艺展示活动。团区委还组织了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志愿者参与我区部分社会人文课题的调研活动,现已开展了10项调研活动。
5、围绕社会精神文明风尚的引领开展志愿服务
针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许多社区居民由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社区居民对都市文明、休闲生活方式等产生许多需求,结合社区特点,志愿者服务积极开展了如教跳广场集体舞、学打太极拳等康乐志愿服务、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等环保志愿服务等。
6、围绕服务与自我服务开展活动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区志愿服务中心注重培养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和要求各社区志愿服务站积极开展志愿者沙龙、志愿者之家等活动,为广大志愿者建立“交流、学习、互动、互励”的平台,目前,和平社区、花土社区正积极探索此项工作。
四、目前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典型服务事例
和平社区诚挚和乐趣打动社区430学生每周三到社区参加课外辅导。今年3月初,四川教育学院助教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第一次开展助教活动时,虽然社区进行了大力宣传,但上课时,到场的学生仅有3名。教育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气馁,留下3名志愿者按计划开展助教活动,剩余的20多名志愿者分别在社区干部的陪同下,挨家挨户的上门做工作,却遇到不少小学生的拒绝,他们说:“哪有免费这么好的事,老师说过,别人这么说肯定是骗人的”。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说明志愿活动的性质和目的,经过志愿者和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终于说服13名学生家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家长陪同小学生们参加了助教活动。这次活动,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生动活泼的兴趣教学法,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的现代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加上精心制作的学习课件,教学方式上爱心助教志愿者们将英语字母编成儿歌,将单词配成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编成一个个小游戏,让小学生们在小游戏中、学唱儿歌中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加上一对一辅导的针对性,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吸引了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那以后每次来参加430助教的小学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趋于稳定,每周3下午4:30和平社区志愿服务站远程教育室内都会有40名小学生准时参加。现在教育学院的173名爱心助教志愿服务者正积极协调志愿者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分类辅导,力争每日下午能够开展爱心助教志愿服务。
北街社区执着的大学生志愿者默默无闻开展志愿敬老活动。3月以来,北街社区按照团区委号召,立足“规范化、经常化”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有2名来自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不间断在北街社区一名80岁高龄孤寡老人家里进行志愿服务。3个月来,周围邻居时常看到2名大学生到老人家里清洗衣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解闷。直到一次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准备另外安排几名志愿者为老人服务时,才发现这两名志愿者一直默默无闻已经在老人家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而且深得老人的喜爱。据老人说,这2名志愿者每周来 老人家里3次,每次志愿者除了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外,有时还买了些菜,帮老人做饭,与老人共进晚餐。老人现在每次见到这2名志愿者都以“乖孙女”相称,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