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相互欣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相互欣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欣赏的意义及其与和谐的相互作用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探讨了师生之间如何通过相互欣赏达到关系和谐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相互欣赏

[作者简介] 赵玉娟(1974-):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高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真诚和关怀的心理氛围,指教师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师生共处于和谐的统一体中。它既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又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实现教书育人的重任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发展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构建。

欣赏是花,和谐是果。欣赏是一种激励,欣赏是互动的,是相互的,相互欣赏的过程也是给对方以智慧以启发以动力的过程,否则就没有欣赏的价值和意义了,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欣赏了。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冶炼,是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的捷径。每人都各有所长,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欣赏,是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学会欣赏,是一种爱。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欣赏之中,世界才能充满爱!戴尔q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人需要欣赏,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有句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相互欣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由之路。相互欣赏使师生交往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对于人格和人自身的审美欣赏过程,使师生都不以主观想象、而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定对方,评价对方,总结对方,学习对方;只有真正按照客观存在去公正地认定了对方,师生才能真正有心灵的震撼。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欣赏才能关系和谐。

师生相互欣赏首先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独立人格的珍视、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尊重和多样性个性的欣赏。师生相互欣赏其次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上。

一、教师对于学生的欣赏

(一)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

高职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逐渐成熟,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的能力日趋完善,并形成了初步的反思和自省的能力,因此高职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待人处世希望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不希望旁人过多干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高职学生对伤害自己自尊的人和事表现出无比的憎恨和排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必须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

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师生交往中,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表现在教师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表现在教师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既要使学生认识错误,又要保护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这才是真正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

(二)教师尊重学生多元化的思想观念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说过的一句名言。用今天的语言正面来解释这句话,就是当教师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学生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信息时代,高职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上各种观念和思潮对他们产生着强烈冲击,其思想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看法。教师要与时俱进,包容理解学生,允许并尊重学生独立的看法。充分尊重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但是,包容不是纵容,面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教师要及时指出。

(三)教师欣赏学生多样化的个性

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商的高低、兴趣爱好的不同、认知水平的差异、体质的强弱等方面。因而,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有所不同。素质教育倡导教育重视和尊重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高职院校应该成为促进学生潜能和特长最大程度释放和成长的场所,教师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欣赏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即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1、 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才,只是发展方向不一样。教师要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冒尖,发展个性。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余地。

2、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育,能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大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希望自己的长处被人发现和重视,不愿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这是他们进步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满足他们的这种期待,为他们独特个性的成长提供合适的时机,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成功与闪光之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获得进步的成就感,他们自然会发扬优点、摈弃缺点,进而于教师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3、尊重但不放纵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但不能过分追求形式、结果的多样化,而忽视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优化,教师一味的表扬、教师完全的放手可能导致放纵,导致学生标新立异或简单重复,缺乏深入思考和取长补短的意识,却不注意吸收别人的正确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评点,进行有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讨论,会使学生发散的思维散而有度,师生交流过程开放而有序。

二、学生对于教师的欣赏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教和学的关系。师生之间没有绝对的服从和绝对的服务关系,服从和服务必然引起利益上的冲突,难以和谐。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时代如何变迁,学生尊重教师依然是不变的时代旋律,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师生虽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来自于学生,来自于课堂。只有学生做到真正地尊重教师,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并且有意识地自我发展。然而现实中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造成极大的阻碍。政法大学教授、知名经济学家杨帆和女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冲突事件。“杨帆门事件”把大学愈演愈烈的师生关系再次推到风口浪尖!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动粗报复,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新的话题。我们必然想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大部分人还在为学生的权利奔走疾呼的今天,学生的权利和地位受到极端的重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教师的权利,以调动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为此,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引导学生尊重教师。我们要把教师的权利还给教师,做到权责分明,权责对称;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不过度地要求教师,从而不把学生发展的责任完全推给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注重对“礼”的学习,让他们从尊重他人做起。马克思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得到别人尊重的人,都是他们自觉地尊重别人的结果。尊重他人,是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学生尊重教师,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二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三要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

(一)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

1、对老师有礼貌

学生对老师有礼貌,是对老师敬爱之情的真挚流露。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们见到老师都应该打招呼、问好;老师与学生交谈时,学生应面对老师,认真听讲;同老师交谈时,口气要谦和;上、下课,起立向教师致敬;下课时,让教师先行;上下楼梯让老师先过;有事进办公室,先打招呼,经老师允许再进去;对年老体弱的教师,应表示特别的关切等等。

2、听从老师的教诲,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国家和人民对高职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要求,许多方面是通过老师的具体教导和要求体现出来的。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比较了解,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教诲就比较中肯,其要求也比较切合实际。有的学生,把老师的要求当作耳边风,甚至对老师的正确批评顶顶撞或强词夺理,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有时也会出现差错,尊重应有礼貌地提出意见,热情帮助老师改进会更加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

(二)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

众所周知,为了教好学生、上好一节课,老师往往花数倍于45分钟的时间来备课和批改、分析作业。尊重老师的劳动,就应该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动脑思考,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要克服那种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或者打闹谈笑,作业马虎潦草等不尊重老师的行为。

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就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合作,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努力寻找改善自身不足和实现职业理想的有效措施,在全员负责的格局下健康成长成材,这也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期望。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些,就是真正尊重了教师工作。

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就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教师,主动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不论是教师的宽容、鼓励,还是教师的责备、批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因为教师的严厉而回避教师,教师不因为学生的缺点、错误而忽视学生,和谐关系自然形成。

(三)学生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

学生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就是关心教师,就是重视和爱护教师。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的微妙的相互接触”(苏霍姆林斯基)。师生关系和谐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输出是难以达成的,缺乏情感的沟通,无论教学效果还是师生交往,都是乏味的;只有师生双方都有付出,才能双方都有收获。虽然学生看上去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关心,但是教师作为富有情感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同样需要肯定和鼓励,需要尊重和宽容,需要学生的情感反馈。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纳入关心的体系之中,学会将他人尤其是教师作为平等主体去关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关心,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关心,理应受到质疑,甚至拒绝;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关心,这种关心可以促进师生间互动、互惠、互生,将教会更多的人懂得关怀、实践关心,促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相互欣赏的师生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形成牵挂、保护和期盼的情感氛围,教与学才能相融,师生之间的和谐才能形成和维系。

无论从师生双方的年龄,知识经验来看,还是双方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师生交往障碍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中所养成的高高在上的训人习惯,因为若与学生距离远了,就不能较好的捕捉他们心灵变化的轨迹,因此,教师要有一种泛爱心理,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撒向每一个学生,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有了这种境界和修养,何愁不能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的教师正处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节点上,今天的老师更富有时代性、多元性、阶段性和自我个性。同时,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多样化了,社会对老师的认可也多元化了,教师在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军.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建构原则[J]. 教书育人,2005(7).

[2]吴小鸥. 论关怀型课堂[J]. 教育学(中国人大复印资料),2006(3).

[3]杨帆门事件的反思.cn/xy/news/rd/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