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达人秀》的双重救赎何以可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达人秀》的双重救赎何以可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国选秀节目整体趋于平淡之际,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却一枝独秀,让我们重新看到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中国达人秀》作为一档选秀节目,巧妙而精彩地宣扬了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又创造了选秀节目的收视奇迹。它的成功之道的确为选秀节目的创作提供了若干的启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达人秀》的节目形式及其承载的意识形态,来分析其是否完成了重塑当代国人精神内核和重振选秀节目的双重救赎

关键词:中国达人秀;救赎;节目形式;精神内核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29-01

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从1990年的《综艺大观》,到《快乐大本营》,再到时至今日的《中国达人秀》,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市场的激烈竞争,逼得国内综艺节目原本就不足的创新能力愈发山穷水尽,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山寨节目。国内综艺娱乐节目陷入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竞争和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的双重夹击之下,在这其中选秀类节目虽然屡次尝试突围,却不时踏入“搏出位”的误区。

在选秀节目饱受诟病并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之际,2010年上海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却一炮而红,即使是走入第二季的《中国达人秀》,其第一场巡演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64.5%的市场占有率高居收视榜首。那么,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的选秀节目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电视开始承担起重塑国人精神内核的责任呢?正如约翰・费斯克曾在《电视文化》中指出:电视固然有意识形态的复制效果,但电视阅听人也可自行从文本中寻找意义,并从中得到愉悦。因此,《中国达人秀》的双重救赎,就指的是一方面将选秀节目已经失去的生命力重新唤醒,另一方面就是找回电视本身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重塑国人的精神内核。

一、《中国达人秀》的双重救赎之路

如果就《中国达人秀》的性质而言,它是一种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具备了通俗文化商品性、娱乐性、、通俗性的特征。在“后选秀”时代,它能够在第一季、第二季的播出中保持收视率的坚挺,其对选秀节目救赎之路总起来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其独特的节目设置形式,挽救了选秀节目的颓势,重新将观众拉回电视机前;另一方面就是节目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引起了观众内心的极大共鸣。

(一)选秀节目的救赎之路

当我国的娱乐选秀节目度过了初创时期的火爆,开始进入山寨、跟风的浪潮之中,可以说选秀节目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成为其继续发展的绊脚石,《中国达人秀》作为中国引进的一档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收视奇迹,就在于其对以往选秀节目的突破,依靠其独特的节目制作流程,重新找回了选秀节目的本质内涵,从而重新挽回了失去的观众群。

在前期的策划海选阶段,达人秀对选手才艺的限制并不严格,并且不局限于海选,而是寻找一些类型化的选手,如胖子、小孩、舞者、袖珍人、老年人等,以其身份特征和特有的故事吸引观众,这在无形当中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又区别于传统的偶像选秀的功利性。在后期的录制比赛过程中,一方面将比赛放在上海音乐大厅里举行,充分的表明了平凡人可以享受平等以及对小人物的尊重;另一方面,注重戏剧化的叙事手法和大量戏剧化镜头的运用,节目组采用“守株待兔”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将选手参加节目的每一个瞬间都记录下来,同时对观众落泪,评委起立鼓掌,选手面对评委负面评价时的一个表情等都进行细致的呈现,从而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此外,达人秀的评委设置,令人眼前一亮,高晓松主要对选手的表演作专业水准的把握;伊能静动情的点评让节目更具人情味;周立波则以幽默、搞笑活跃现场气氛。三位评委各具特色,彼此互补,确保了达人秀的可看性、娱乐性和专业性,达到了“以情动人、以艺惊人、以志励人”,让观众多了份难得的情感体验。

(二)受众心理的救赎之路

在电视选秀节目中,长期以来经常出现舞弊传闻,评委的公平性也饱受争议,从而导致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媒体文化走向粗俗、粗糙的极端,同时,又影响了当下社会背景下的受众的思想意识。然而,《中国达人秀》的出现无疑给中国选秀娱乐节目注入一剂清醒剂,它追求的那种“真实娱乐”和“民生娱乐”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回归主流,“传递了真情、自信、自强、尊重,为最普通的百姓打造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从而走上了一条对受众心理救赎的道路。

首先,达人秀的成功就像雷达,触探到了始终深藏在公众心底的梦想。如果以“超女”为代表的选秀节目是对“80 后”、“90 后”年轻人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等等诉求的满足,那么达人秀着眼的则是每个人梦想的实现。当谈论梦想成为一种奢侈的追求之时,达人秀无疑将这一虚无缥缈的内心诉求现实化,从而完成了对对现实社会的消解,最终唤醒了许多人已经冰冷的内心,使得受众开始重新诉求内心的渴望,重塑沉睡的梦想。其次,达人秀还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它背后是一种感动和文化信仰,舞台上一个个达人选手的背后,无不在某一个层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许多选手的才艺表演和梦想的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这里最核心的价值正是体现出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达人秀所展现的励志精神与今天社会的价值需求紧密结合,进而找到了收视率与社会公共价值的平衡点。再次,达人秀通过对平凡人追求梦想、实现梦想、展示才艺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来呼唤现实社会中日益缺失的真情。正如周立波所言“当下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情感,像发达的城市,人与人之间是不是越来越冷漠,这时候是需要情感作为纽带的,特别是在初赛阶段诉求偏于情感”。在达人秀的舞台上,获得“天使的微笑”奖的乌达木,用催人泪下的歌声打动观众,歌声的背后却是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人气达人“芒果哥”告诉我们“爱情无需惊天动地,爱情只要甜甜蜜蜜”;此外,站在第二季达人秀总决赛舞台上的“功夫派”,则将友情蕴于中国的传统武术之中……这些中国梦透出浓浓的爱情、亲情和友情,触动了观众和网友的心弦,这个舞台让观众感爱到了最直入人心的情感力量。

二、《中国达人秀》的双重救赎何以可能

面对一个个又一个的收视奇迹和铺天盖地的好评,那么,是否意味着《中国达人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否意味着,《中国达人秀》的崛起,为低迷的选秀节目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得我国的选秀节目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是否意味着,日益浮躁的世人在达人秀的影响下,重新唤醒梦想,在真情的呼唤之下,执着的追寻理想?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我国日益低迷的综艺节目和陷入迷茫期的选秀节目,达人秀可谓一枝独秀,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但是,在笔者看来,收视奇迹只能代表节目形式的独特性,也就是说,达人秀目前的成功只是因为观众的好奇心所致,那么,当达人秀成为一种习惯,当观众对达人秀产生了“审美疲劳”,它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此外,作为一档版权引进的节目,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使得节目不得不插播冗长的广告,这本身就陷入了国内选秀节目发展的商业怪圈,节目热播这一表面上的虚假繁荣,显然无法掩盖节目发展的困境。因此,《中国达人秀》节目的热播,并不意味着其实现了对我国选秀节目,以致综艺节目的救赎,准确的说,它只是对于选秀节目发展态势的一种探索。此外,达人秀中所透漏出来的精神内核,就像是一剂麻药一样,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愉悦,但是,节目结束之后,观众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的生活之中,重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梦想已然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已然是那轮“浮在空中的鹤阳”。所以说,当《中国达人秀》席卷大江南北之时,它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既无法拯救处于奔溃边缘的娱乐节目、选秀节目,更无法唤醒受众的内心。它只是一剂麻药,麻翻了中国的电视人,刺激了观众内心,醒来之后,一切照旧。

三、结束语

让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始终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重要诉求。影视作品重视娱乐功能并没有错,关键在于用什么来实现娱乐,在娱乐中向社会、向大众传递什么文化信息和价值取向。《中国达人秀》取得的成功告诉我们:娱乐节目可以做得既好看、感人,又符合主流价值观,脱离低俗、庸俗和媚俗,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尽管,仅仅一档《中国达人秀》很难实现对综艺节目和国人思想的双重救赎,但是,它也至少启发了电视工作者,麻醉了观众的神经。因此,选秀节目或者综艺节目的发展既要注重自身形式的创新,又要重视价值取向的传达,只有这样,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综艺节目,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斯特里纳蒂著、阎嘉译.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5.

[2]蔡尚伟、 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孙鼎国.西方文化百科[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4]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5.

[5]黄会林.影视受众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