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地人”情牵校园变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地人”情牵校园变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回顾2012,跟“PONIT·态度”合作过的校媒有:四川外国语学院《地平线》、中山大学《中大青年》、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珞珈青年报》、云南大学《新闻周刊》、深圳大学《深大青年》、南昌大学昂扬记者团、扬州大学《扬大青年》和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工作通讯》。

每一份校报校刊都是在记录一所学校的变迁与发展,建筑的建与拆、人员的更与替、活动的兴与衰……而同是“在地人”又具有灵敏新闻嗅觉的校媒人总能从小小的校园建筑、环境格局变化中发现不一样的含义。值此旧年尾新年头之际,我们也想听听现在的或曾经的校媒人细数他们心中,2012年发生在校园建筑身上的“小事儿”。

去“定福庄大悦城”上自习

从开始放出风声说要新建传媒图书馆,到2007年底正式动工,再到正式闭旧馆,再到新馆延迟开放,最后终于开放,这期间学生们等了整整有4年之久,不得不说,新图书馆的建成与开放当之无愧为2012年广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事之一。

在新图书馆建成之前,学校有两个图书馆,南边的叫南图,北边的北图。南图建于1987年,共4层,建筑面积为8400多平方米,有阅览座位800多个。北馆建于1988年,共6层,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阅览座位400多个。但这1.24万平方米、1200多个座位远远满足不了师生们的需求,特别是对阅读环境的要求。有同学认为南北图都离教学楼太远,不方便,阅览室灯光昏暗,不利于看书,而且楼也很破,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样子。更多人认为图书馆里自习室太少,座位比较小,书架周围没有可以坐下来看书的地方,而且还不能联网。环境和设施会影响大家的阅读兴致,所以师生们一直非常希望学校可以建成一个人性化、服务全面的图书馆。另一方面,校方也认为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和馆藏质量与目前的需要不符。修建新图书馆这件事就成了大势所趋。

2012年6月1日,南图发出了闭馆通知,随后开始搬迁。师生们翘首盼望的事情很快就要变成现实,大家都欣喜万分。那段时间,学校里面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学生们在人人上憧憬得热情洋溢。一度有消息传出,新图书馆就是定福庄(我校所在地区)的大悦城!大悦城本是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外观时尚又洋气,用它形容新图书馆可说是很高的评价了,难道我庄又要威武雄壮高端大气了?

2012年9月中旬,新图书馆基本建成只是一直不开放,学校表示由于设备安装尚未完成,网络通讯尚未接通,安全设施还在施工和测试中,所以,新馆暂时还不具备接待读者的条件,具体开放日期待条件成熟后另行通知。

这件事又引起了广院学生集体的吐槽,杨同学发了一条状态:“学校前几天就说过两天开放,现在过了两天了,学校又说过两天开放,这是要闹哪样?”此状态一发,瞬间“群情激奋”。当时网上流行“雪姨体”,套用雪姨的“你有本事抢男人,你有本事开门哪”,我庄学子道:“你有本事修图书馆,你有本事开门哪,开门哪!”

两天又两天又两天……2012年10月22日,万众瞩目的图书馆终于开馆了。胡正荣校长致辞说:“图书馆的落成,是我校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校迈向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传媒大学的宏伟目标的重要步骤。”

我校新图书馆还是很不错的,内部共有9层,除地下一层由传媒博物馆使用外,其余8层均为图书馆专用,该部分面积相当于旧图书馆的4倍多,采用玻璃幕墙,采光好,视野宽。除学习功能外,各层还有为读者服务的饮水、休闲等便利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使用。新馆整体设计理念先进,建筑风格独特,并且巧妙地将专业功能和后现代艺术风格融为了一体。

后来同学们都乐滋滋地跑去图书馆自习了。再也不吐槽了。偶尔也有少数人表示图书馆藏书还不够多,但是大家还是由衷觉得,定福庄图书馆,真好!

中国传媒大学

周欣

对石头坞说“不忘记、不放弃”

深圳近来总下雨,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我坐在石头坞203号《深大青年》杂志社办公室门口,楼下的石头坞广场,空空如也,只有湿漉漉的地板和寥寥几个撑伞走过的同学,心中不禁感慨。

和很多深大学子一样,石头坞对我而言也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在石头坞的跳蚤市场上,我赚到了第一笔钱;在石头坞的迎新晚会上了我认识了几个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朋友;石头坞剧场里的吉它晚会,成排的蜡烛和几张凳子组成的小小舞台,几个临近毕业的师兄在弹唱他们的歌曲,朗诵诗歌,哭成泪人;一到晚上,广场上光膀子滑板少年,怎么滑都不累;还有摇滚晚会、园游会、歌唱大赛……

2011年的夏天,这些突然中断了,出现了一段长长的空白。2011年,校方为了“配合大运会以及舒缓校园的交通压力”,将石头坞广场改造成停车场。热闹嘎然而止,冷冰冰的汽车停满了广场。再没有演出,没有跳蚤市场,也没有轮滑少年。

深大人害怕石头坞会变成第二个南门外沙滩。很久之前,深大南门外是一片海滩,听说当年的学长学姐们上完课吃过晚饭,就在海边看日落。可是后来填海,将海岸线填到了几站公交车路程之外。至今深大南门的沙滩变成一个传说。

2012年伊始,微博、校长信箱上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便是石头坞。有些同学将过往的活动图片做成视频,以此怀念石头坞;有的同学则写了长长的回忆文章,勾起了大家的伤感;有同学以“深大石头坞”为名开了微博。校长信箱的讨论则比较理智,校长信箱是章必功老校长留给学生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校长网络信箱上,师生们可以通过发公开信的方式,向校长询问任何事情。校长事无巨细,必定亲自阅读并作回复。

2012年6月,学校附近的“问号书店”举办了一个纪念石头坞的活动。一位以前经常在石头坞弹唱的学长,从美国留学回来发现石头坞已经变成停车场,于是他和书店老板决定用往日常唱的歌曲来纪念以前石头坞的日子。学长唱的最后一首歌是《钟鼓楼》,里边有句歌词:“钟鼓楼吸着那晨烟,任你们画着他们的脸。你的声音我怎么听不见,现在太吵太乱。你也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再也不发言。”歌里唱的虽是北京的钟鼓楼,我脑海里却是浮现出了石头坞往日的模样。

同学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石头坞,甚至有同学想要通过“散步”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不过真正使石头坞成为一个事件的,是同学们对校方行政行为的诘问。石头坞改造成停车场的的决策,并没有经过听证。也有许多同学指责学生会、校团委等部门在这次事件中没有为学生们谋益,没有做好学生代表的工作。“石头坞事件”的讨论,是深大学生们真正意义上对学校的行政行为进行的一次监督。

尽管时间已近一年,可是同学们并没有轻言忘记和放弃。无论是微博还是校长信箱上,有关石头坞的讨论从未停息。李清泉校长上任时,许多同学给新校长写信,纷纷提出了“归还”石头坞的请求。新校长开通了微博后,许多同学也以微博的形式告知校长,他们有多么希望石头坞广场能回到学生手里。

终于在2012年9月27日下午,学校网络公文通了一则通告,题为《关于拆除石头坞停车场恢复学生活动场所的通告》。“It's back!”“这是我毕业后听到关于深大的最好消息!”“她总归是学生们的”……这一天我的微博被石头坞刷屏了。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前几天,石头坞广场在举办跳蚤市场,虽然下着雨,我还是耐不住好奇心,撑着伞钻进了热热闹闹的人群。真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失而复得,令它更加可贵。

深圳大学

穆木

@,为昌大10年污染

2012年,南昌大学的师生利用微博、人人等新媒体,开始了漫漫的污染维权之路。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红角洲高校园区,校区位置地处市郊,临近昌樟高速和南昌市下属的新建县,学校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因为整个新区尚处建设之中,大量的建筑施工带来了成批小工厂的驻扎,加之不少在新区建设之前便在此自发集聚的小工业区以及村民自建的小作坊,每当学校处在工厂的下风向时,污染便不可避免地侵入了校园。因此,在南昌大学周围,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奇景:既有正在建设的高楼,也有垃圾遍地的后街;既有碧水蓝天的美景,也有砖厂烟囱滚滚的浓烟。

10年之前,南昌大学搬入新校区;10年之后,污染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的生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到来又离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呼吁又无奈。前湖,给了同学们四年美好的回忆,却也留下了一个一直难以解决的心结。

2012年3月开始,微博上有几名同学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从最初大家的漠不关心到如今众多同学动员起来、记录实况提供证据,微博成了这条漫长维权之路上可以期待终点的最大希望。这期间,同学们也有过“徒劳反抗,无法改变”的失望,有过长期围观之后的精神疲劳,但当冬天的北风呼啸而归再度带来空气污染的时候,昌大学子纷纷捂上鼻子、带上口罩,许多人才清醒地意识到,校园污染,似乎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它正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大家开始纷纷转发微博,报告自己的方位,确证污染的存在,这场对于校园污染的博弈,也进入了高潮。

于是,在诸多微力量的汇聚下,我们看到了南昌大学的前任党委书记郑克强在微博上回复大家“请转告一下同学们,我刚才向学校领导了解南昌大学新校区空气污染情况……学校领导很重视,多次跟进协调,现已由市环保局责令他们停止焚烧”;我们也看到了《南昌晚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快速跟进,有同学自发协助提供证据参与调查,南昌市环保部门在无数个@后也作出回应,让局面出现了转机。而现在,一场更大的记录污染的活动也在校园内悄无声息地展开。

南昌大学

刘阳

川外小铁路,谁损失?

从2012年8月到2012年11月初,两个半月的时间,川外与西政(西南政法大学)后门之间这段483米的小铁路从拆到留再到修复,一波三折,最后起死回生。

川外小铁路,本名重庆特殊钢铁厂(后简称“特钢厂”)生产专用铁路,建于1990年代,起于特钢厂区第12厂,止于梨树湾专用车站,全长9.858公里(包括厂区内和厂区外铁路以及复线铁路)。它横穿川外、西政校区,联通两校后门,“川外的妹子,西政的汉子”在这条铁路上留下了最美的青春和爱情。

2012年8月,铁路的归属方东华特殊钢铁有限公司(原重庆特殊钢铁厂),处置破产后资产要拆小铁路。横穿川外校区的铁路被拆,网友微博爆料引起广泛讨论,重庆各大纸媒、电视网络媒体争相报道,“川外小铁路的故事”铺天盖地,最后都“惊动”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市长在阳光政务平台上批示:“此事讨论的有深度,小铁路作为景观,可以考虑保留。既省却改造投入,又保留历史文化底蕴。请沙坪坝区核处。”

市长一声令下,重庆建工集团的施工队就停止了拆除工作。此时,他们已经施工5天,川外后门与西政后门之间的铁路已经全部拆除,往大河沟方向走大约两三公里的铁路还没开始拆。虽然停拆,但最有意义的一段已经被拆,“留着也没多大意义。”有川外的老师在2012年下半年开学第一堂课就聊起了铁路的事。

9月12日,沙坪坝区、市教委、四川外语学院、渝富集团主要领导和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家进行“川外铁路恢复调研座谈会”后决定对之前拆掉的川外段大概500米的小铁路进行简易恢复。

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修复动工不到一个星期,工程又陷入了僵局。小铁路采用的是43kg/m 的钢轨,而现在,这种型号的钢轨已经不再生产,取而代之的是50kg/m或60kg/m的型号。所以,小铁路修复需要的型号市场上已经买不到了。若要想修会回原来的样子,需要就地利用原来拆下来的枕木以及钢轨。也就是说,要修复川外这一段,就得“拆东墙补西墙”。

负责修复的重庆建工集团工作人员将小铁路未被拆除的大河沟隧道段的铁轨的枕木挖下来,准备用来修复小铁路川外西政段。但被原修建小铁路的特钢厂员工阻拦下来:“这东西都是特钢(重庆特殊钢铁厂)的,你们要用就要给钱。”

原来,特钢厂2011年9月就完全停止了特殊钢材的生产,开始全面处置资产。所有的厂房都在拆,不是只拆铁路。厂房和铁路等资产处置之后都主要用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安置问题,简单点说就是给他们发工资,买社保等。

提起小铁路,特钢厂工人有些忿忿不平:“你们学生只顾着自己谈情说爱,难道特钢人几十年对自己的铁路没有感情?”既然有感情究竟为什么还要拆?“卖废铁不管多少钱一斤,多卖点每个人就多分一点。”据厂里的财务人员介绍:“现在厂里职工工资比较高的一个月1700多块,再扣点保险,就剩下1300多块,有的稍微工资低一点的,算下来甚至就只有八九百块。多卖点,就能多筹集点工资。”

小铁路如果拆除,其实远不止废铁价。据特钢资产科的工作人员透露,拆除后的铁轨、枕木、石子等原材料,每公里卖价大约26.6万元。小铁路要是全面拆除并处置,能给特钢带来大约250万的收入。如果这250万分给300个工人,每个人能分到8000元左右。

虽然特钢人个个对这段铁路感情深厚,但在吃饭问题和浪漫问题之间,他们的选择是前者。不过这一选择,却被川外学子以及广大网友掀起的一场“川外小铁路”保卫战给改变了局面。

尽管遇到了阻力,2012年11月1日,除川外后门2米多的地方铺上了水泥以外,“川外小铁路”基本上按原样铺上了铁轨,修复工程完毕。渝富集团地产公司总经理透露,为修复这条小铁路,花了20万。

“你走那边,我走这边。”深秋的重庆难得好阳光,顺着铁路蜿蜒的方向两个女生张开双臂颤颤巍巍地踩着铁轨往前走着。一切都好像恢复了原样,川外人的浪漫又回来了。如果不是为川外《地平线》写稿,我也会高兴地看到小铁路修复。可自己调查了整个事件后,我心里的感觉很复杂。不知道特钢厂的下岗工人因“川外小铁路”事件而损失的生活费有没有得到解决,心里难免惆怅。但一想到这483米得来不易,所以又倍加珍惜。

四川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