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医学教育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医学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深层次问题接踵而至,如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已成为核心问题,本研究将从建立高水平学科、加强学生管理、加强指导教师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重视科研、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等六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医学教育 质量 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随之而来的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等一系列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社会需求相矛盾深层次问题也接踵而至,质量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医学教育的重心要从积极发展转到提高质量的健康发展上来,如何保证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人才的培养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建立高水平学科。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为医学教育提供有利于学科创新的环境,医学教育质量依赖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氛围建设等。

二、加强学生管理。主要方面有:招生与毕业生分配、学习与奖学金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德育管理等。在招生方面应提高生源质量,动员应届毕业生报考,推荐优秀毕业生直升等。对已报考的考生,在理论、政治、身体诸方面严格审查,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毕业生分配应尽量做到学用一致、人尽其才、满足国家建设;对学生学习实行科学管理,教学过程中单纯传授知识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能力的训练,需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2]。要扩大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度,给学生学习上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要注重于抓学风,包括活跃而浓厚的学术风气和勤奋而严谨的学习风气;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补助。实行奖学金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机制的健康发展和精神观念的变化,有利于在学校中创造出开展学业竞争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进取观念,创造性的发挥学习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实性和自主能力;学生群体活动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课外文体娱乐活动及食、宿等与学生群体生活有关的工作管理。加强学生群体生活管理,要把学生群体生活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综合平衡,防止偏颇。伙食问题是学生群体生活中的热线,组织学生参加伙食民主管理,是办好学生伙食的重要措施。学生集体宿舍的管理应由学校设置专门机构或安排专人统管学生宿舍的设施、备品、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和环境美化等。学生课外群体活动主要指正常课堂教学以外的其它活动,包括第二课堂、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文体娱乐等集体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使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培养、文娱活动、体育锻炼、思想建设等溶为一体。

三、加强指导教师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要聘选那些思想作风好、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而且目前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制定培养方案;2.根据专业的要求,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3.通过科学研究,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论文工作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师应全力以赴。4.除了在业务上循循善诱外,在政治思想工作上也要诲人不倦。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5.毕业分配是学生的工作定向。要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专业介绍”,还要做好学生“个别介绍”,使学生分到合适的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教师还要经常关心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上困难。最后,教师要经常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培养工作。

四、制定合理的医学教学计划。从学校本身的性质任务出发,力求所制定的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符合教学管理的原则。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使教学计划达到整体优化。教学计划的组成,主要是课程设置、学分分配、教学环节安排及学年编制等。首先,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可划分为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它们都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顺序,各有一定的地位和任务。制定时要有目的性、客观性、完整性、系统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其次,学分分配包括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的时数、每周上课的时数、每个学期上课的时数、每个学期上课的时数、以及教学计划全部课程的总时数。关系到整个培养任务的完成,必须根据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任务,课程内容的分量和难度,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等几个方面,全面衡量,合理分配。既要保证质量,又不能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特别应注意的是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定出恰当的学时比例;再次,全面安排教学环节也是教学计划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考试考查、教学实习等。这些环节都各有其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方法;此外,教学计划中还包括有学年编制。要规定每学期、每学年的周数,规定上课、考试、实习、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及假期的周数。

五、制定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应在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下,依据考生入学前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学生将要达到的质量要求,面对学生个人做出培养计划[3]。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重视科研。首先,科研是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新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还要具备能力,尤其要有创造才能[4]。科研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开创新知识的活动,科研活动是培养智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次,科研是创立发展新科学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建立都是在科研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成理论体系形成的;再次,科研体现学校水平,学校不仅通过科研可以使学校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站到学科的前沿,使学校处于先进水平,而且科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学校创收的重要手段,科研也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通过科研掌握本门学科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使之始终处于学科的前沿。同时在开展科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高校应该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又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处理科研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2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个基本职能,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存在着矛盾。从认识活动意义上说,科研是“源”,教学是“流”;从培养人才的意义上说,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提高,这种“源”与“流”、培养与提高的关系,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教学和科研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必定会在教师、学生、手段、时间、条件等因素之间产生矛盾,但只要认真分析,合理安排配合,求得解决具体矛盾的方法,不仅不影响而且能做到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密切结合共同提高,达到既培养了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又出丰硕的科研成果。3正确处理基础、应用和发展研究的关系。当今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为技术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而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必要环节,对于开拓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和革新现有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理部署科学研究的纵深配置,确保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劲。既为四化建设培养锻炼了人才,又为振兴经济和技术做出了贡献。

七、提高论文质量。论文是全面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下面就选题、论文的要求标准及论文的评审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在选题时应注意:1.坚持创新。对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趋势、成就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选的课题要有所创新。2.既要注意选题的先进性和社会需要,又要考虑完成的可能性。要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结果,特别对实验条件要有恰当的估计。3.注意结合教师研究课题进行选题。遵循教师多年来的科研专长继续做下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情况、动态、资料掌握比较齐全,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少走弯路,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研究课题的重点、要点和难点,集中精力发挥其独创精神。4.结合学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进行选题。对基础理论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选一些侧重理论性的课题;对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学生可以选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题,以便尽早出成果。要在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课题,教师同意后定题,或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由学生选择决定。

(二)明确论文的要求和标准:1.论文要有一定的份量,在资料收集积累方面,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方面要做一定量的工作,其工作量不得少于一年。2.论文要反映出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3.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论点明确,基本观点正确,论据充足。4.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在实践上有实用价值,或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一般需要经过下述几个环节:1.教师把关。教师对学的论文要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对于符合标准的论文,提出建议组织论文答辩;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不应组织论文答辩。2.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方针进行答辩。由学生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答辩完毕后,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就论文“通过”与“不通过”进行表决。

综上所述,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应培养能够进行知识创新、推动医学学科向前发展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扎实学术基础和良好素质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应培养追求自身的智慧发展、能力的增强和精神境界提升的优秀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需求,均反映了医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克毅, 赵军. 从扬弃到超越[J]. 中国高等教育,2004,(6):33-36.

[2]马文阁, 邱红,等. 浅谈教育质量观[J].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6):67-68.

[3]王亚杰, 王沛民.教育质量:宏观层面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25):58-63.

[4]柏昌利.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19):145-148.

(作者单位:1.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西运城,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