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真正的语言交际离不开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英语课程标准》也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挖掘文化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课堂内外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开设了英语班,采取了中、外教合作授课的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使得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我们欣慰地感觉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而这些都为他们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环境氛围,营造文化

学习环境的布置有利于营造文化氛围,使同学们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开阔视野。我校外语开放式空间的墙上设置了巨幅展板,展板上通过一张伸展开来的地球仪展示出不同国家的首都、国旗、人口、面积及代表动物、建筑;展板上方悬挂的几只挂钟展示出世界不同时区的时间;读书角摆放着各类英文卡通图书;空间的地面上设有不同的英文游戏场地等等。这种环境布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用英语的空间,学生们可在课余时间聚集于此,聊聊看看,拼拼玩玩,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开阔国际视野。

二、结合课堂教学,挖掘文化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元素,使英语知识与文化常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会语言、会用语言。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虽然浅显,但小至单词大至故事、对话也包含许多文化的内涵。教师可结合词汇、语法、对话等教学内容将文化渗透巧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有不同的词源,或伴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传说。如玩具熊――Teddy bear,其得名就来源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次亲身经历:罗斯福喜欢打猎,一次,手下人为了讨好他,事先将一只熊捕获并捆绑到树上,让罗斯福射杀,总统看着可怜的熊,没有忍心,就下令把它放掉。于是,总统爱动物的消息在全国传为佳话。一个聪明的商人决定以熊的形象做一种玩具,并以罗斯福的小名Teddy来称呼它,从此,风靡全世界的Teddy bear就这样诞生了。在教授词汇时,除了模仿读音、游戏巩固、造句练习等活动外,给学生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学生一定能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对他国文化、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2.引入简单上口的谚语、俗语

英语的谚语、俗语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缩影,因此,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扩展谚语、俗语。如结合动物类词汇教授俗语:“It rains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结合数字的学习介绍“乱七八糟”的英文表达:“at sixes and sevens”等等。这些简单的俗语在原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的外延,不但没有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还会促进和带动其学习,从而不断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3.挖掘话题中的文化内涵

小学英语的话题范围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动植物、身体部位、体育运动等,教学时可结合不同的话题挖掘适当的文化常识,使其与教学内容相互交融,互为促进。如在讲“动物”这一话题时,可扩展世界各国的代表动物,还可结合句型It has…引入中国的华表、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丹麦美人鱼的故事;在讲“数字”时扩展中西方的幸运数字;学习时间时引入时区的概念,在讲颜色时谈谈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中国人喜欢红色表示吉祥喜庆,西方人喜欢白色代表圣洁高贵,蓝色暗示着深沉高贵,同时也表示忧郁等),讲植物时指出不同国家的国花等等。

4.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异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例如对dog的看法上,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的习语“a lucky dog”(幸运儿)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身价百倍。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把这些差异讲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有关中西方接受礼物时的文化差异在我们的教材中常有体现,如对话:――“Happy birthday. Here?蒺s a present for you. ――Thank you. Oh,how nice. I really appreciate it.”在讲这类对话时,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一下相关的习俗,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加深理解,从而避免今后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

5.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

外籍教师是我校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就是活的文化教材,因此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课内外积极与外教交往,直接交流。在外籍教师的举手投足中学生们耳濡目染,亲身感受了许多西方习俗,其效果远胜于教师的说教。我们教师本人更是注意积极与外教沟通,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

总之,我认为教语言就要教文化,学语言就要学文化,文化既是语言的学习目的也是学习手段。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一旦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就会使课堂富有情趣和活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视野。

三、开展课外活动,体验文化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外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化。我校常常结合西方节日开展主题活动――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过洋节”的感受。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事先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布置环境、营造氛围,活动结束及时反思,并以手抄报、小日记、活动心得等形式进行总结,这些做法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实效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我们还在学校的英语开放式空间设置了有奖答题的题板和答案投递箱,题板上定期更换关于英语国家的相关常识、饮食习俗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可自由参与答题,教师定期进行总结,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予以奖励。

如今,抓住时机渗透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了我校英语教师课堂内外的一个习惯,我校的学生也在语言交际中更加得体,英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理解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的同时,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编 /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