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传统园林的肢解与再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传统园林的肢解与再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且富有禅意,但当代对其借鉴多局限于造园手法的模仿和具象元素的复制,而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是对抽象和意境的追求。本文旨在将古典造园方法纳入现代体系,将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应用到现代公共休闲空间中,并尝试用现代语言和现代设计方式重新演绎传统园林的“移步易景”、“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等,并构建物理空间之外的禅思意境。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抽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56-04

1.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意境

“一峰则太华干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中国传统园林如同山水画,都是自然山水的抽象形式:将自然山水抽象到一个“盒子”中,注重的是画面外的意境,追求以形写神及以无形写有形。抽象和精神寄托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造园者用园林描绘个人理想中的小世界,寄情寓意于一石一叶;传统园林从来不是单纯的游玩观景,也不是形式上对自然环境的复制或对理型美学的崇拜。无论是空间还是精神上,中国传统园林都是私人领域的抽象表达,即使是皇家园林,也有专属于贵族的空间精神和象征。所谓“空故纳万境”,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意境对现代建筑空间及景观园林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但宜沿用其抽象、意境的精神,不拘泥于具象元素的模仿,重点在创造引人遐思的园林空间和物理空间之外的古典意境。

2.行走于现代生活边缘的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奴隶社会,并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达到高潮,园林类型由原本的单一形式——皇家宫宛发展出私人宅园、寺园等多种类型,但都专为上层阶级所享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被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所取代,城市建设的重点因而从仅供部分人享受的私有空间转向为大众服务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传统园林的私密属性与大众所需空间的公共性产生矛盾。现代城市景观为了向城市公共生活开放,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多拘泥于具象元素的模仿而难以构造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和尺度。而现存的传统园林大部分仍是建于封闭空间内,只能如博物馆中的藏品般限时限地地供人欣赏,完全没能融入现代生活,获得自身的发展。

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缘于其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及一成不变的呈现形式。中国传统园林多为造园主人个人的作品,形式写意,在不断的磨炼中登峰造极,单纯的模仿及机械生产只能制造假古董,欣赏价值不高,并不具备时代性及大众性;其次,传统园林的呈现形式——封闭平面内造景,没有得到革新,这就决定了园林的“私有”性质没能得到改变,因而只能行走于现代生活的边缘。

基于中国传统园林在深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方面的独特性,及其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境遇,我们希望通过对它的重新审视与研究,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再造,以使传统园林更好地纳入现代生活体系,继承及发扬这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文化瑰宝。

3.肢解再现的尝试

3.1晶格化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有写意形式和精致尺度,这决定了其要融入现代都市生活时需要一个新的切入点,而传统园林对不同景观要素独到的布局手法成为首要选择。

为提取其规律,笔者首先尝试用规则网格(网格尺度设为M)将中国传统园林布局量化:通过归纳每块网格内主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及空间虚实关系,得到模数化、清晰的空间关系,即晶格化布局(如图1)。其次,对传统园林的主要景观元素如廊、桥、山石、半亭、戏台等分别抽象,以现代形式构造其空间特色,并在M或nM范围内得到独立景观元素。最后遵循“借景、添景、对景”等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晶格化的布局之上重新植入新的景观元素(如图2,3,4)。并针对都市空间的公共性作出调整,如调整尺度、用水廊代替原有围墙、从多个方向可入园等(如图5),但依然保留了传统园林中曲径通幽、山水意向等经典场景,以及随机路线、遮蔽、渗透和虚实等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以维持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平衡,这是晶格化操作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应该说,遵守古典造园手法,将写意的布局提取规律并转化尺度、调整公共性,是传统园林融入现代生活的第一步。

3.2介入式——线的园林

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感受是营建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手段,换言之,古代的匠师们通过在一个封闭区域内设置迂回曲折的行走路径以建造园林的空间层次,参观者由此能够观赏到尽可能丰富的风景。现代生活已将注意力由仅供少数人享受的私有空间转向能够增强人们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为此,在线的园林中,笔者试图将传统园林更进一步打开,完全融入外界环境,将既有的自然或人文风景直接作为园林的景观要素;并以简单的直线回应现代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打破传统园林的面状特征,在开放单调的城市环境中营造具有园林意境的富有趣味性的线形通道。(图5、6)

由于“线”的介入,周边环境发生质的改变,而“线”的属性也在行进中由二维分割空间的界面转化为拥有自我意识的三维领域。为了消除线的方向性,赋予来访者“迷失于领域内并产生个人思考”的传统园林独特意境,笔者在线的园林中设置了三个入口(图7)并尝试塑造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入口一:空间由狭小变得开阔;入口二:从一个“不可能”进入的尖角步入,然后进入较为封闭的自我冥思空间,接着与其他路径发生冲撞,形成一个极具戏剧效果的交叉路口;入口三:行进中依次经历空间由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白墙、木隔栅、玻璃砖、灰砖等不同材质的运用,使得空间的对比性得到加强,行进过程中两面视野的景深变化也更加深入。(图8)

3.3植入式——垂直的园林

中园传统园林多在平面上组织其构成要素,而我们做了另一种尝试,将“水”、“廊”、“厅”等传统园林构成要素层层叠加,构建垂直式园林(图9、10)。然后将其植入城市,作为对当下人口激增、土地紧张等城市问题的回应,或提供一种解决垂直交通问题的范例,亦或是依靠现代科技对人类成功抗拒地球重力的宣扬。笔者选取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抽象度最高的叠石作为垂直园林的形态特征,通过形体的增减及透明度的变化将叠石瘦、皱、漏、透的特点表达出来(图11)。当置于环境之中,其作为园林的同时也成为具传统色彩的现代雕塑作品,可远观、可走人、可登高,带给人们关于园林意境的多重体验。

传统园林中的空间序列被拾起并赋予到垂直式园林中,方向性重新得到体现。登高过程中,空间由极度收缩转变为突然放开,然后经历连廊般的半开放后又仿佛置身于植物丛生的半封闭空间,随后是“半山腰”的豁然开朗,再到空间闭合,最后极度开阔,此时到达园林的制高点,全局的高潮,城市景观最大程度展显眼前。而“月亮门”、“廊”、“亭”等造园要素,及“曲径通幽”、“框景”、“添景”、“借景”等造园手法也用现代的语言阐释并体现在其身上。通过一系列空间变化(图12、13、14),园林与城市的暧昧关系被建立起来,即为当从各个角度观赏城市的同时,园林也作为城市雕塑被城市欣赏。

4.结语

这三种案例只是笔者做的示例,并不是唯一的答案,最终得到的是一种肢解和再现中国传统园林的方法。而用这种分析方法和思路,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可以有无数种可能,谨以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