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含蓄的文化 沉重的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含蓄的文化 沉重的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关注中国底层小人物的电影《三峡好人》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文试图通过影片中的一些文化与音乐元素来探索发掘影片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并通过片中反映的三峡现状与三峡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看生活在当下的普通中国好人的生活。

[关键词]三峡好人;烟酒糖茶;音乐;韩三明;沈红

《三峡好人》没有用什么特别震撼的激烈的表现手法,台词也并不多,却让人感觉沉重,有一种排山倒海的超现实力量。那种质朴的山西方言,两个老乡曲折坎坷的三峡寻亲经历,那份久违的质朴和倔强,独立与尊严,苦难和坚强,都令人扼腕沉思……

一、对影片中文化与音乐的思考

看《三峡好人》时很容易注意到片中出现的带有文化特色的四个字――烟酒糖茶。没有看这部电影时,这四个字在我心中是只是一种静态的,文化的象征,是招呼客人用的物品,除此无他。但看完片子,我不能不重新审视这四种东西,去想它们在影片中的意义。

“烟”,最先出现在影片中,从昏暗的画面中淡出白色的中英文字,它是韩三明用来与麻幺妹家人套近乎的工具。韩三明常掏出芒果牌香烟,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掏烟,点烟,吸烟的动作,这个不善言辞的山西男人话语简单,外表木讷憨厚,那多年不变的老牌香烟,那吐出的变幻上升的白色烟圈就是他无声的语言。

“酒”,韩三明打算把它送给麻幺妹家人,之后也是在喝酒中韩三明与小马哥结下了兄弟情谊,影片末尾在喝酒中大伙做出无奈的抉择――以生命为赌注,与韩三明去山西挖煤。酒,似乎让人更亲近,也让人更添豪气更有勇气。江湖中也总少不了酒。

“糖”,这个最让人想到幸福的东西,我小的时候就最喜欢吃“大白兔”奶糖,但在影片中糖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残酷。小马哥发给民工一颗大白兔奶糖就可以让他们为郭斌卖命,一颗糖也成了韩三明与小马哥永别时的见证。另一处,糖出现在韩与麻幺妹在未拆完的楼上交谈,韩接过糖很自然地将它咬成两半,将一半送到幺妹嘴里,一块糖,几个简单的动作却传达了这个木讷的山西硬汉丰富的内心情感。

“茶”,郭斌柜子里的巫山云雾茶。当沈红喝尽了瓶中最后一滴水,想起了郭斌,想起了那飘渺如云雾的茶,她将茶叶倒入了杯中,最后却没有冲水去喝。我觉得这个镜头很经典:两年了,茶可能已经变质,而人不也一样么?

几件日常生活的用品在影片中除了固有的适用于贯穿功能,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它的象征意义就在于对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思,将其中烟酒糖茶的琐碎生活意义升华到艺术的高度,这个在影片中不失为一个亮点。

影片中另一个亮点――深度配乐。可以说音乐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元素之一,贾导用不同年代的流行乐来反映这一代所承载的所有情感,使音乐在这部电影中被赋有了前所未有的人文气息。

首先影片开始的背景音乐就是川剧《林冲夜奔》。千百年来,林冲在民众心中就是一个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伟丈夫”形象,而片中的三明对待妻子、对待朋友,也是情深义重;在影片开头,三明闯入异乡奉节的孤独与惊慌,与林冲被逼上梁山前的“孤身无靠”也很相似;而影片最后一幕三明决定回山西的背景音乐也是《林冲夜奔》,林冲被逼上梁山实在是无奈之举,而此刻三明和这一群奔向地下煤窑的民工们,不一样也是无奈地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冒生命危险为了多赚钱生存下去吗?

其次,沉默的中年煤矿工人韩三明喜欢《好人一生平安》,把它当作自己的手机铃声。三明忘不了《好人一生平安》,忘不了芒果是16年前的好烟,忘不了16年前昙花一现的婚姻,他是怀旧的。这早已过时的单音铃声却在此时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时空感,把我们唤回了那个时代,那个好人的年代,每个人的心灵还是纯洁的,都还怀着美好的愿望,韩三明留恋属于那个纯洁的时代的一切,面对这个新的世界,他无法融合而选择沉默寡言。那个跑码头的“小马哥”喜欢《上海滩》,失去了家园的他游荡于码头,纠集一群兄弟,过着不安定的江湖生活,他也向往着那个更早的过去,成为一个像《上海滩》里一样的豪杰。还记得小马哥学周润发的话“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两个年龄差异很大却同样怀旧的人在奉节缔结了深厚的情谊,从而成为了这部片子的一条支线。

第三,在三峡彩虹桥边的舞池里,人们在《潮湿的心》的旋律中起舞。三峡是潮湿的天气,沈红也是潮湿的心情,这也是沈红内心的写照。即将破裂的婚姻像潮湿又闷热的天气,让沈红焦躁不安,因此她要不断地喝水,不断地擦汗,不断地琢磨面对现实维护自尊的办法。

第四,长江上,一个神态和年龄太不符合的少年高声唱起了从网络流行到大街小巷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当那个黝黑的少年站在船头,面无表情的拖出长长的旋律,我突然觉得可笑但是悲凉,当他唱《老鼠爱大米》“不管路有多么远,一定会让它实现”时,一定让三明坚定了不少对未来的信心。后来他又在沈红面前唱《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这必然也让婚姻即将破裂的沈红感到更加的心酸与伤痛。两首流行歌曲把两个故事联系起来,也让两颗怀旧的心隐隐作痛。

第五,沈红和郭斌路过一座未完工的大桥底下,桥上的人正伴着电影《待到满山红叶时》的插曲跳舞,于是在乱石旁边,两人也合着节拍起舞。最后沈红停下来,告诉郭斌她喜欢上别人了,决定和他离婚。然后两人头也不回,向相反方向走远。我认为正是跳舞让沈红坚定了分手的决心――她和郭斌的婚姻只剩下如交际舞般的仪式了。在电影《待到满山红叶时》中,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挽救了另一段濒临破裂的爱情,然而在,《三峡好人》中失去了爱的婚姻只能走向分手的尽头。

第六,陈旧的大棚里,一个街头艺术团正给民工们表演,光头胖子声嘶力竭地演唱着《酒干倘卖无》――这是一首让懂得生活艰辛的人都会潸然泪下的老歌。贾樟柯将卑微小民的命运置身于天地之间,“地”不再是那肥沃的土地,而是奔腾的江水。家园已经失去,人将沦为漂泊的浮萍,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看到民工们似乎在狂欢的这一幕我感到的是彻骨的悲哀,这是一场让人笑中流泪的画面。

在观看电影时,我还注意到影片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引人深思。例如:人民币上的风景。韩三民去找拆迁的活干,与那些拆迁工人聊天。他们问他来的路上有没有看见夔门,韩三民说没有。一人拿出拾元人民币,指着背面的图案说,“就是这里了,现在不看,以后只有在这上面看了。”韩三民也掏出一张第四版五十元人民币,也指着背面的图案说,“这是我的家乡,黄河壶口瀑布。”民工不经意以人民币指认故乡的这一幕把对逐渐消逝的故乡的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对片中现实和人物的思考

故事的地点设置在拆迁中的三峡,这是个既有破坏,又有建设的地方,这也是急剧变迁中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但在宏大工程的背后,又有多少背井离乡、悲欢离合的凡人故事。导演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置于一个异常辽阔 的时空舞台。贾樟柯镜头下的三峡,何等的苍茫,何等的深沉,何等的悲伤!它是雄浑的,又是卑微的;是咆哮的,又是无奈的,它像一头被驾驭的野马,似乎被乖乖地驯服了,在眼前无声地流淌,却又不知何时会以一种不可知的蛮力报复征服者。就像电影中的刘厂长回答闹事职工的那句台词一样:“这么个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两年就给它拆了,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就这么一句话像画龙点睛一样点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现实中国是躁动的,这个时生的故事比电影更戏剧。在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也都处在变化之中。一个煤矿工人、一个护士从山西来到四川奉节寻找他们多年未曾见面的爱人,自然,贾樟柯所借助的,只是“三峡”这一颇具象征符号的时空背景,他的焦点还是落在“好人”,那些在社会激烈变动中上下挣扎、无所适从的小人物命运。

韩三明表面上是个老实懦弱的男人,而实质上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没有项羽那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高大威猛,但当他面对残酷的现实,却有勇气来面对,做出选择。当韩三明得知自己的妻子需要三万块钱赎身时,就暗暗下定决心,即使自己死在煤矿,也要救妻子出来,最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我要带幺妹走!”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将男子汉的气概诠释的淋漓尽致!是的,木讷的韩三明来奉节的找寻似乎是在找寻过去,那是过去的三峡,如今一切都变了,当年还年轻的麻幺妹也已老去,戏剧性的是原本没太多感情的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却与日俱增了。如今至少他找寻到了与麻幺妹真正的深刻的感情――这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深沉的爱情。韩三明带着爱与期望上路了,尽管前面有不测,他也坦然无畏了。

沈红是果敢,坚强,聪明的护士。 当刘主席打不开郭斌的柜子,沈红一锤子就解决了,在这里就能看出她的果敢,这也为后面她的抉择做了铺垫。在片中沈红最多的动作就是喝水,平静而优雅。沈红是机巧的,她以护士身份从受伤青年口中套出了丈夫与丁亚玲的暧昧关系,猜测既成事实,她看似能镇静面对,但贾樟柯却巧妙地用旁边电闸的火花显现了她内心的波澜。为了维护自尊,她选择主动出击,决定提出离婚。没有了爱情的婚姻终于完结了,沈红踏上了新的航程,此时影片出现了唯一的暖色调画面,这大概就意味着沈红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吧。

很有戏剧性的情节,未曾谋面的爱人,时间的流逝已经将人变得物是人非,现实逼迫他们都必须作出选择。结果是原本非法的夫妻又走到了一起,韩三明情愿以替别人还账的方式带走“妻子”。而原本属于合法婚姻的沈红夫妇在江边跳完了最后一支舞曲后,分道扬镳……故事讲的是两个人的寻找,更是两个人的抉择,寻找过后只剩下失落,在他们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失落的文明。生活的被迫与无奈总让人走向最后的抉择,抉择之后只有前行:沈红前往崇明岛的游轮下的长江看似平静,平静下也藏着暗流;韩三明背着行囊再回山西,背后画面“云中漫步”走钢丝,正如人生,虽然前路坎坷渺茫,但不管怎样,我们只能也必须走下去,虽然很危险,虽然走过去不一定能得到幸福,但走不过去必定万劫不复……

壮阔的三峡,生活在三峡背景下的无数小人物,是大自然与人的隐匿对话,也是夔门和壶口、三峡与山西的视野交融。再次想起片名《三峡好人》,影片中到底在说谁是好人,小马哥有一句“现在码头上还有什么好人”,又意在揭示什么?我想这就是影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窄窄的街道,拥挤的民房,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人们几百年稳定的生活被打破,在搬迁、移民、打工的奔波中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波动,他们比以往更主动,更懂得生存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尽管手段不同,赢得生活主动权的心却是相通的,他们都是好人!

最后我想用导演贾樟柯的话来做文章的结尾:在这个崇拜“黄金”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去关心“好人”!真的感谢《三峡好人》这部电影,让我真正领略到烟酒糖茶式的好人生活,感受到真实的人物还活在中华大地的某个山后,某个江边,愿三峡好人们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日子,愿天下的所有的好人们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王琴琳,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0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