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英语研究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英语研究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地深入和加快,英语已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或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English Varieties)和“世界英语”( World Englishes )概念应运而生。中国英语就是这世界英语大家族的一员,并且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英语;发展阶段;跨文化交际;翻译

“中国英语”问题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通常被当作学习者的一些习惯性错误来加以纠正。80年代初,部分学者开始认识到“中国英语”问题远非习惯性错误的解释那么简单,进而指出了在汉文英译中一些“中国英语”的不可避免。进入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体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中,大批研究报告开始发表,各种新技术新观点被应用进来,形成了诸多的分支,对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心理,翻译学等方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英语这一术语是由葛传在1980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漫谈英译汉的问题》一文中最先提到的。之后中国英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提出中国英语;(2)90年代围绕中国英语的地位问题展开讨论;(3)本世纪后逐渐转向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多元化(李少华,2006)。中国英语与跨文化交际,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应用则是中国英语研究的重要方面。

跨文化语言交际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这是关于中国英语问题研究出现的第一个分支。谢之君(1995),张培成(1995)探讨了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表现形式,当时,其对中国英语的态度是否定。杜争鸣(1998)认为“加强对中国英语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它的客观规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而且对目前英语教育本身和英语的大面积普及也有现实意义。”

江晓红(2001),她认为“作为交流工具,语言的本质只能是约定俗成的;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它应该有共核也应该有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其理论基础、社会文化背景及表现层面 ,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英语也有积极影响。”2001金惠康(2001)他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中国英语的语用原则、范围和方法是有现实意义的。他指出中国英语的语用功能是:“(1)要努力扩展现行的英文内涵和表达方式,使之能够担当向西方介绍中华文明的重任;(2)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事务(不同于西方的)的看法、态度和观点,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谋求正确地处理国际或地区冲突,以维护世界和平;(3)描述华夏社会自身、世界和中国对人类社会秩序和未来的设想;(4)为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服务,与世界各国全面交往;作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媒介之一,中国英语谋求在东西方巨大的鸿沟之间架起座座金桥。(5)为西方提供一个认识中国的渠道,加强中西方文明的交流,避免野蛮的文明冲突,谋求建立一个安定、民主、和平、平等的世界;通过中国英语的宣传,建立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负责任的一员的良好形象;(6)为走向全球化服务,坚持合而不同,容忍多元化文化的存在,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翻译方法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该分支是中国英语研究中最古老的分支,它的产生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英语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前。黄金祺(1988)先生撰文《应当肯定“西译汉化”现象的积极面――兼论“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引发了中国翻译界关于“西译汉化”的争论。周式中(1900)驳斥黄金祺先生的观点认为尊重英语规律是汉译英的根本原则。继而张辅军(1990)对中国英语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黄金祺(1991)再发文肯定中国英语的积极作用。虽然几位学者唇枪舌战,但也没有将“西译汉化”问题盖棺定论。2002年以后,中国翻译界出现了肯定“西译汉化”的趋势。金惠康(2002)认为“中国英语已经被英语国家的众多诗人用于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有时还直接用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国译家英译我国古典诗歌时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

总的来说,关于中国英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野不开阔,尚未形成方法论,研究成果未形成系统。

国外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趋向于其语言学各个层面的研究。二十世纪,大量的文章发表在World Englishes和English Today期刊上,成为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Kachru编辑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另一种语言――跨越各种文化的英语》(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 )。在本书的第八章里,作者Chin-Chuan Cheng以“各类中国英语”为题,介绍了各个时期中国英语的功能和形式。其后几年,学术界也是对中国英语质疑不断。2002年World Englishes第2期集中刊发了15篇中国英语研究方面的论文,分别从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语教育学、文学、翻译等不同方面考察了中国英语的特征和现状。此后几年里,中国英语或中国使用的英语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英语的“生态“研究也随之展开。A.Kirkpatrick and Xu Zhichang (2002) 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中国英语的“中国特征”,并且认为,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偏离外来模式,接近以中国英语为基础的本土模式。Doctor Kingsley Bolton 在他的著作《中式英语---一部社会语言学历史》中总结了大量从历史学,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方面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并分析了英语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关系,以及中国英语形成的社会和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