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EPQ)为问卷资料,考察了1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亲方面,F1(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与内外倾呈正相关;F2(惩罚、严厉)、F3(过分干涉)、F5(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F5与内外倾呈负相关。(2)母亲方面,M2(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M1(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呈负相关,与内外倾成正相关。此外,对两问卷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子女人格;相关

父母的教养方式往往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子女人格发展,更要从父母教养方式抓起。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的研究也有很多,前人在此类研究上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果。如赵冬菊(2001)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南阳市第十四小学10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精神质与父亲严厉惩罚、母亲感情漫暖、理解相关;内外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神经质与父亲严厉惩罚相关。杨青(2004)同样采用EPQ与EMBU两个量表,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精神质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分保护、父母情感温暖相关。姚梅玲等(2005)对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也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产生影响。

所以,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人格的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进一步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抽取120名学生,其中男女各半,年龄相当。发放120份问卷,实际收回104份,其中4份处理为无效问卷,则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在有效数据中,男生为50人,女生为50人。为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选取的学生尽量是之前没有接触过此类实验的学生。

(二)调查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由我国的岳冬梅等人修订,共包括66个条目。修订后的EMBU经测试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中信度系数为0.90,分半信度为0.91。量表采取四级评分,“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总是”记4分,得分越高,说明父母在某个因子上的行为表现越多。其中F代表父亲,M代表母亲。

2、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EPQ)

此量表共计88个题目,由E,N,P,L这四个分量表组成,其中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理论的三个人格维度,L是一个分量表,用于测量被试的掩饰、假托或社会性朴实幼稚性的水平,选题项分为“是”和“否”两种情况。

3、施测过程

班级团体施测,将两个问卷对六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完全采取匿名形式,在他们正常的学习条件下进行(教室),发放完毕之后说明答题要求并强调要看清题目实事求是填写,在学生明白实验程序后让学生开始答题,答题结束将问卷收回,再将收回数据进行整理,剔除不合格的废卷,整理出合格的问卷,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般情况

为了解母教养方式的一般情况,对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得分进行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F3,F5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且父亲对男孩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明显高于女孩。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检验

注: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二)子女人格的一般情况

为了解人格发展的一般情况,对小学生在EPQ上的得分进行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发现: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因子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即男女人格发展没有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人格的性别差异检验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F1、M1 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子女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F2、M4 即父母的惩罚、严厉与子女的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F3、M2 即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与子女的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F5、M3 即父母的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子女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三种人格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注: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三、讨论

(一)父母教养方式一般情况讨论

根据调查究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父亲给予男孩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明显高于女孩。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传统教育造成的这种差异,传统教育父母对男生更加严格苛刻,拒绝否认比较多,相对女生来讲,要缓和的多,另外,男孩普遍比女孩更活跃、调皮、精力充沛、大胆,则危险性则较高,同时社会历来要求男孩承担的家庭、社会责任更重更大,因而父母认为应该对男孩的干预性管教更严厉。而家庭中,父亲处于权威地位起主导作用。综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父亲在教养方式上对男孩给予了更多的干涉、拒绝与否认。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讨论

父亲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父亲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越多,子女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越低,内外倾得分越高。这说明,父亲给予子女温情越多,子女越容易情绪稳定,人格发展健全,容易形成良好性格特征。相反,父亲对子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越多,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越高。这说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调查还显示,父亲的拒绝、否认越多,其子女的内外倾得分越低。这说明,父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越多,子女越偏向于形成安静、瞻前顾后、保守、待人接物严肃、不善言辞、不擅长与人交往、善于控制情感等内向型人格特征。反之,父母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越少,子女越容易形成活泼好动、大方自信、善于与人交往、待人热情等外向型人格特征。

母亲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对子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越多,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越高。这说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调查还显示,母亲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越多,子女就越容易与人相处,越可能形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待人热情等外向型人格特征。反之,子女则越偏向于形成安静、瞻前顾后、保守、待人接物严肃、不善言辞、不擅长与人交往、善于控制情感等内向型人格特征。

四、结论

本研究经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父亲方面,F1(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与内外倾呈正相关;F2(惩罚、严厉)、F3(过分干涉)、F5(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F5与内外倾呈负相关。

(2)母亲方面,M2(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M1(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呈负相关,与内外倾成正相关。

此外,对两问卷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1]赵冬菊.儿童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05):41-42.

[2] 杨青.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79-83.

[3] 姚梅玲, 刘福珍.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