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知老年人老有所为途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知老年人老有所为途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公认的60岁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7%的标准来衡量,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将给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这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我国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生活现状表现如下:社交减少、社会无用感增强、家中地位改变。为改变这一现状,让高校离退休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依托“常青义教”项目组织工作,帮助高校离退休老年人应对退休生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高知老人;老有所为;离退休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88-03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之一。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在也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老年社会工作成为国家社会工作问题研究的重点,其中老年人发展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我国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生活现状

(一)社交减少

高知老年人(指高校离退休老年人)年轻时的生活充实、有活力,而当其步入老年,曾经深爱的工作岗位和事业都远离了自己的生活。因此老年人的社会活动骤减并发生了改变,无论是工作、交往,还是友谊、归属感方面的需求他们都无法得到在工作岗位时的满足感。这也使得他们比年轻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二)社会无用感增强

在工作期间,高知老人工作得到认可,回归家庭后长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的“离退休综合征”症状。诸如在家里坐立不安;早上着急说是要去上班工作,被家人提醒才明白自己已经退休;落寞感增强;等等。这些都使得老人们的社会无用感增强。

(三)家中地位改变

工作上的失落感使得高知老年人希冀能够从家庭得到满足,但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成熟后的子女开始与其“争权夺势”,老年人渐渐从领导者朝着被领导者发展。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老年人难免会产生一些悲观情绪。

同时他们步入老年期后的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在下降,行动蹒跚等使得他们心理上很容易出现“老态”。当然,对于老年人来讲,正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离退休问题很重要,但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理解、关爱、体谅老年人。

三、案例分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而本文我们所讨论的高校离退休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案例是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统称“师大”)教育基金会依托“常青义教”项目发起的,帮助老年人应对退休生活的社工实例。

(一)“常青义教”项目的发起

“友成常青义教”项目是由北京友成扶贫基金会发起主办的,依托友成志愿者驿站的平台,组织高校离退休教师以志愿者身份到贫苦地区学校支教,提升当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公益支教项目。以调动退休教师资源下乡的创新方法使贫苦地区学校与城市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师大为此项目至今为止唯一的高校参与单位。

(二)师大“常青义教”的模式

1.宣传

“常青义教”主要是借助于本校所拥有的退休老教师协会平台,向师大退休老教师积极宣传“常青义教”活动。

2.政府、学校与退休教师积极沟通

基金会负责人通过宣传以及走访的方式招募老教师志愿者,同时又以基金会的名义与受助学校所在地政府取得联系,便于我们的志愿者更加快速地参与到当地的教学基础帮助中去。

3.确定教师参与模式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所有参与义教活动的老教师都是自愿的。老年人不仅有高度责任感同时还有巨大的热情度,他们希望能保持与人的交往,从而寻找到自己退休后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通过公益劳动或者工作,他们不仅充实自己也实现着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让自己摆脱离退休后的空虚和孤独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4.受助学校当地设立驿站

在有“常青义教”的地方都有我们自己标志的驿站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建立驿站一是方便我们的志愿者能够更加积极热心地投入到当地的教学帮助中去,二是为我们公益活动自筹资金,同时也实现基金会公益创业的目标。志愿者所有的交通、生活补贴均由驿站支出,减少了政府和企业投入,能够做到不花一分钱,为所支教地区带来切实有效的利益。

(三)“常青义教”特点

1.以退休教师为主力军

与其他支教项目不同的是,它的志愿者以退休教师为主体,不直接面对学生授课,而是以听课、评课、评教、助研的形式来开展支教。志愿者是退休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退休教师资源,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公益时报》评论:百名花甲志愿者大山中探索支教新模式,《南国早报》评论:跨界合作 广西“退休教师支教模式”成功闯关等。

2.“造血型”支教

“常青义教”,是师大“希望教师”项目对外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为一种‘造血’而非‘输血’的支教项目,那么何谓造血型支教?即让老教师志愿者不定期深入到志愿学校,主要通过培训志愿学校教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直接给学生上课)来指导提升支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师大的造血型支教,不仅仅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管理对这些有工作意愿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了资源整合,还在使老年人潜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的同时,使我们社会和教育事业重新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热情度高的积极分子。参加社会工作,也有利于老年人自身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满足感,能够形成充满活力的老年人群体,对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政府、学校、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跨界合作

从政府层面来讲,主要是政府指导,友成扶贫基金会作为全国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管单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学校层面来讲,主要是以学校参与为主。首先,师大凭借着突出的科研能力、师范院校平台,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帮助受助学校提升师资科研能力,开创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常青义教”的创新方法,为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参与“常青义教”,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示范;其次,高校离退休老年人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有利于他们心身健康发展的支教活动中必须通过学校这个有机体,这样从安全和组织的层面来更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解除了家人的后顾之忧。

从企业层面来讲,主要是企业支持。此层面的企业支持主要是指,企业主要是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公益创业的活动以改变传统基金会的基金支持模式。

从公益组织层面来看,我们主要是以友成扶贫基金会为支撑,依托师大教育基金会组织“常青义教”活动。

(四)“常青义教”的意义

1.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通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

我们这种支教模式以民间公益组织为平台,以高校离退休老年人为主角,以培训山区学校师资为主要手段的全新支教模式,是以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通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为目的的,同时也有效利用了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的优势资源。

2.提高受助学校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项目最大特色,便是整合高校离退休老人的优势力量来帮助我们教育落后的地方。传统支教更多是找一个定点支教学校,支教期限到了就会立马离开当地,只是“授之以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教育资源短缺的实际问题。而此支教活动,是让离退休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到教育资源短缺的地方去。他们到支教点并不是从事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是以听课和讲解为主。他们所要做的事情更多的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当地学校的教师,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3.充分发挥教授余热,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

山区教师培训机会较少,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手段有限,而已退休的志愿者有爱心、有经验、有时间,两者结合,不仅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还能够让老教师发挥余热。这一点应该是此活动对老年人最有意义的一点。

四、总结

老年社会工作无论是对于老年人个体、群体还是整个社会中的其他年龄群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口老化已经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元文化的发展都使传统养老方式受到了冲击。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既是造福老年人个人,也是造福整个社会的事业。而我们的“常青义教”活动将“老有所为”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有所为使老年人获得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充实,还有心灵上的满足,使得社会、老人的健康发展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翠玲,王大华,唐丹.老年人抑郁与相关因素之间的交叉之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

[3]唐峥华.南宁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健康心理学,2002(2).

[4]田志峰,赵贵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及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王桂容.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12).

[6]邬沦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7]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

[8]肖秀兰,许耀玲.关于老年心理健康及需求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36).